APP下载

写生在图文时代的意义

2015-05-30赵丽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写生艺术创作

摘 要:随着图文时代的到来,写生在艺术创作中收集素材的实用性、描绘对象的功能性受到一定影响。通过浅析数码设备记录功能优势,阐释图文时代艺术创作要以正确的方式利用先进的数码技术。此外,通过对写生的具体体会和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写生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写生;图文时代;“境生于象外”;艺术创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码科技的时代到来,当代绘画作品的形式、内容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崭新变化。在此,艺术工作者既要正确利用先进的数码技术,也要善于发现数码设备的优势与不足,使其更好地为艺术创作服务。同时,注重艺术所追求的本质与生命,艺术表现与视觉复制的本质区别,重视写生在艺术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即便是在当下图文时代,写生也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图文时代,数码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在互联网图文时代,使用各类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能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用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发布到网络上与大家分享。其中包括社会热点、日常生活、感人的细节与瞬间,这已经是个非常普及的文化现象。同时,这一文化现象也其独特的方式冲击和影响着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创作。

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记载,画家见到太行山洪谷的山石树木这样写道:“因惊其异,遍而赏之”,于是“明日携笔复就写之”。一方面可以看出写生对传统绘画乃至早期美术创作而言是不可替代的绘画形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缺乏现代先进照相技术的条件下,写生的某些局限。时至今日,人们需要记录的感人瞬间和动人景色可以通过拍照、录影、视频、共享等各种手段,所要记录的瞬间更加真实,及时,方便,独特的视角,全新的体验。不受传统写生的物质条件限制。高,可以以飞机鸟瞰视角表现海平面;广,可以以连绵不断的全景式构图取材;远,可以以卫星拍摄大地的缩略图去眺望;深,可以以一个潜水者的身份表现水底的光影;精,可以以显微镜的聚焦观察人类的瞳孔;新,可以使用各种电脑特效、图像的拼接、色彩的重组。由此形成的各种新鲜独特的感官刺激,冲斥着现代艺术表现。例如2015年5月13日,由成雨轩画廊主办的《异乡与故乡》——田卫平教授油画个展在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开幕。此次画展同时展现的是田卫平教授近年来精心绘制的《地表》和《欧洲表情》两个系列作品。其中《地表》系列作品,画家采用了高空俯瞰的视觉,用富有张力美感的构图和淋漓挥洒的浑厚色彩表现对龙江故乡热土的真诚爱恋。田卫平创作的油画《地表》系列突破了传统写生的局限,借助现代卫星遥感技术,艺术家为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叙述角度,同样是对大地的表现,因为视觉的起点来自宇宙太空,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哲学意蕴。自太空鸟瞰,地表广袤寂寥,山川原野辽阔浩渺。透过扑面而来的苍茫气息,大地在沉寂中吐纳着生气,在宁静中涌动着期待,触目之际,不禁令人回肠荡气,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升。借助数码设备进行艺术创作的还有很多,例如龙江新写实画派成员韩晶在2014年创作的《哈洛威的世界》系列;作品以独特的潜水视角记录一个女孩在水底水波粼粼、光影浮动的瞬间,既是极其真实的一瞬,也是极其梦幻的一瞬。又如,龙江新写实画派成员王巍的水彩作品《暮光之城》,作品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一群伏在水表面欢快游动的锦鲤,画面水光翻腾,鱼儿摇头摆尾,活灵活现,自由自在,悠哉乐哉!视角独特,色彩绚烂。借助数码技术记录瞬间进行艺术创作的作品还有很多,不胜枚举。诚然,图文时代的先进数码技术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但它并非创作的,优秀作品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是借助这种方法,给绘画创作提供独特的视角,但这不是单纯的复制表面现象和视觉效果,否则绘画艺术将与摄影等同。

二、图文时代艺术创作中,写生无可取代

(一)何为写生

写生是面临对象直接作画的绘画形式,在当今绘画创作中仍然处于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的地位。东晋画家顾恺之,讲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顾恺之以此诗举例,来谈人物画的特点。而顾恺之所重视的是意境的表现,意境是什么?——“境生于象外”,“取之象外”;由有限进到无限,而取“境”是象外之象,是有与无,虚与实的统一。中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家只有取“境”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才能表现整个艺术的本体和生命。“象”必须体现“道”,即宇宙的本体,才成为审美对象。宗炳的“澄怀味象”、“澄怀观道”所主张的审美观照的实质并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不能被孤立的“象”所局限,“取之象外”。而写生,是“取象”得“境”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从具体的写生过程去体验。

风景写生时,无论所使用的绘画语言是水彩、油画,还是水墨山水,并不重要。画家身临其境,深入到自然之中所受的的感染和感动,不是简单的几张高像素照片可以承载的。大自然的色彩、空间、透视,以及非视觉表象的体验,在照片上所能反映和记载的还是有限的。在人物画的创作中,这种体验更加明显。我们总是通过多幅照片的拼接,找模特摆做各种相似动作,却与手中的原照片相差甚远,匹配不上,更不用说与当时的写生现场差距有多大了。在研究人体比例、骨骼、肌肉的结构时,照片会在空间上压缩,透视上产生变化,与人物的真实状态有很大差池。通过照片所绘画出的形象往往停留在表面视觉效果上,对真正的结构剖析存在很大的误差。另外,在进行花卉、鸟虫创作前,写生更是必不可少的,植物花卉的枝干、茎、叶脉与花卉相连的关系,如何穿插连结,通过写生可以反复地细致观察,拢出各个结构的来龙去脉。而不是通过平面的照片,透过层层叶片的罗列去分析猜测挡在叶片下的茎和杆的连结和穿插。写生是一个观察方法,是一个表现力的体现。如果绘画创作省去了写生这一步骤,许多艺术创作就会陷于停留在做照片奴隶的危险境地。

(三)从写生目的及艺术创作的过程去体会写生的重要性。

石鲁谈写生观察时曾提出:“观物当面面观,变动观,上下观,远近观,四时观,表里观,无所不观,无微不至,必熟能活。观察生活,洞悉物理,既要冷观,静观,更要热观,动观,要直观,又要默观。”可见,写生不是简单的描摹对象,再现对象的过程,而是体验和体会生活的丰富,透彻地理解生活,仔细地观察生活,通过写生记录最真实感人的瞬间,可以将最震撼人心灵的和产生强烈表现欲望的那一瞬间记录下来。它是真实的,新鲜的,永久的。写生具有时间的延续性,精神的延续性。虽来源于生活,但绝对不是生活的复制、翻版,我们必须坚持到生活中去了解生活的真谛、挖掘生活的本质,以独到的眼光审视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写生的目的有三个:收集素材、艺术创作的演练、艺术创作。收集素材主要把握对象的表象特征以及特有的生活气息和现场感受。写生作品可以是感觉的、粗略的、不完整的、尝试性的。艺术创作演练阶段,应注重虚实、主次、繁简的变化,准确地剥啄生活中典型的对象特征,生动地记录下当时的现场感受,切忌用一种概念的、程式化的方法去套用。王维曾说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只有懂得对自然性情的把握,从生活的角度与自然进行交流并且深刻认识自然,才有成“造化之功”的可能。黄宾虹认为:“作画当以自然为师,若胸有丘壑,运笔便自如畅达矣。”经过构思,深入刻画的写生作品,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独立的审美情趣和形式美感,具有独到的表现力,并能深入地体现生活中独特的生命迹象和现场的真实感受,能够捕捉记忆中那闪光的触点,整体性强,个性鲜明,是艺术创作能力培养的最真实、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重要环节。

三、结语

随着图文时代的发展,艺术家可以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数码设配进行艺术创作的辅助工作,可以克服一些时间、空间及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记录所要描绘的对象,它是一个好的方法和手段,但绝不可以代替写生所给艺术创作带来的感受。人们习惯依赖于先进技术所带来的方便,但不能忽视写生的重要性。写生在如今的图文时代变得尤为重要。写生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其无可取代的作用更应该引起艺术家们的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朱良志.曲院风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3]卢禹舜.卢禹舜域外写生[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4]梁占岩.心性轨迹[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

[5]赵奇.写生状态[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赵丽艳,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写生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探讨素描教学三种基础能力的培养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刍议写生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写生与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