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课外实践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5-05-30王训和
王训和
[摘要]课外实践活动,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是德育工作“润物无声”的好做法,是传递正能量、全面锻炼学生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实践活动德育作用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105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德育工作只重视校内课内这一主要渠道,而忽视了校外课外这些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实践证明,一些针对性强、组织得法、能传递正能量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学生乐于参与,而且能锻炼学生,达到多方面育人的目的。
一、德育实践活动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育工作的情形亦如此。如果仅仅在课堂苦口婆心地反复给学生讲道理,由于形式的单调和内容的枯燥,学生往往不乐于接受你的说教,受教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教育产生一种反感回避心理。如果变换一种方式,教师把教育目的寄托在一种活动上,组织好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就能化刻板为灵活,变枯燥为有趣,就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比如,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荒漠区,这里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我校处在乡下一个著名的风沙口处。我决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沙漠游览活动。一次轻松的游览,把学生带进了家乡的历史长河,使学生晓得,家乡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沙、兴水、办教育”的奋斗史。它把学生带进家乡人用血汗书写的画卷,它使学生看到了家乡的希望所在,看到了家乡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情怀,看到了家乡父老乡亲战天斗地的雄心壮志和改造大自然所创造的奇迹,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强化了学生的责任,为学生赋予一种进取向上、不怕困难的责任感。它把学生带进了县情展览馆,它使学生看到了枯树,看到了死草,看到了无边的黄沙,看到了严酷的自然环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我觉得有玩有思,有感有获,游玩中学生侃侃而谈的沙水话题,比起一节室内课上的老生常谈,学生的兴趣要浓百倍,受到的教育要强千倍。
二、实践活动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
室内德育课,教师讲得多,句句是道理,好像都为学生,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只是一个被灌述的客体,仍然是一个“假主体”,往往是教师有心,学生无意。实践活动使教育生活化,学生成为生活的体验者、感受者,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参与活动、进行自主教育的自觉性,学生真正成了活动的主角,突现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教育时,我们的做法是把学校的一块空地规划成种植园,变成学生的责任田,让学生自己做種植计划,自己种植,自己管理,自己享用劳动成果。学生积极性很高,有奇思妙想的打算,有五花八门的规划。体验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体验到了友情的珍重和互助合作的力量,体验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三、实践活动是德育工作“润物无声”的好做法
德育工作贵在入心,贵在通过我们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内心受到触动,受到感动,引发思考,产生原动力。我们对学生进行尊敬父母、爱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勤奋学习、努力上进这些方面的教育时,改变了正面说理的做法,设计了一份家庭情况统计表,统计家庭收入和开支、家庭成员的工作时间、工作状况、身体状况、主要经济来源等,让无情的数字变得有情,让一份账单走进学生心里。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发现了他们从没发现的东西,触动了他们从未触动过的神经,第一次知道家里的收入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家长是多么劳累辛苦,又是多么的节俭,自己上学的费用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又是这么大。有的学生填完表后甚至哭了,有的开始为家庭操心了,为父母忧虑了,花钱节俭了,学会吃苦了。一份小小的作业,对学生的教育颇深,从学生的感悟和表现可看出,学生知道了一丝一缕来之不易,更加懂得了尊重、节俭、勤奋。
四、实践活动是传递正能量、全面锻炼学生的重要载体
德育的目的是要把正能量传递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得到多方面锻炼,获得全面提高。目的明确、组织得当的实践活动就能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要求学生“日行一善”、“每人一善”。让助人为乐成为一种风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通过组织学生到街道打扫卫生,纠正错别字,到敬老院帮老人做事,向村民写环保信,发科技资料等活动,把真善美的正能量传递到学生身上,通过常态化的倡导、要求、评价,形成一种浓郁优良的道德氛围,促使学生把做好事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使助人行善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使我们懂得了,教育者的良好愿望并不等于好的效果,变换手法,借助实践活动,常常易胜于难,往往能事半功倍,达到四两拨千斤、曲径通幽的出奇效果。如果能做到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走出教窒,走出校门,走出常规,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严肃于生动,化刻板为灵活,有效地向学生传输我们的教育思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就会克服过去德育工作中的说教空洞、简单枯燥、学生厌倦、效果甚微的弊端,就会既丰富学生生活,又达到全面育人、多方面锻炼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