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建构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
2015-05-30商文冕徐波
商文冕 徐波
[摘要]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教学调研发现,目前很多教师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不明显。应从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优化自身能力,课堂上努力学会改变方式方法等方面说起,提出开展有效交流的“两案六环节”教学策略。
[关键词]积累改变优化两案六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102
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是否真正有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关系到素质教育思想能否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到位。因此,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就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积累源头活水才能厚积薄发
为了提高认识,我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话》、王坦教授的《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等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和谐相处、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能进行心贴心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收获,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沟通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交流能使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有的放矢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力图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重在灌输教材知识,学生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是消极被动的,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将由“教”逐步向“学”转变,教师不要再做无私的“蜡烛”,要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打火机”。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走下神圣的讲台,融入学生当中。
三、优化过程才能提高课堂交流效率
(一)自学质疑,发现记录问题
该环节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导入新课后进行。学生在学习目标指引下,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版块,并在课文中勾画重要的知识点,找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交流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包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学生的学习行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把学习小组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激发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环节我们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进行交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待问题在组内得到初步解决时再进行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内的交流成果,其他同学主动质疑和补充,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和指导,以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三)精讲悟疑,感悟总结问题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重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此环节要针对前两个环节中学生的疑难展开,还要注意学生层次、点拨范围和教学难度等问题,精讲点拨要到位,但不要越位,要准确把握好“度”。
(四)训练释疑,巩固再现问题
这个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独立、紧张、有序地完成学案中的巩固训练题。通过训练,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分析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同时教师还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地进行反馈或个别指导。
(五)反饋补偿,修复巩固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完成学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教师应在备课时准备好预设的反馈补偿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教学。对反馈补偿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部分问题,对本组内仍存在争议的问题再在班内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达成共识。
(六)拓展运用,迁移升华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链接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和中考题、热点题,目的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学以致用、拓展思维空间、巩固学习成果,形成相关技能。对本环节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矫正并进行变式练习。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提高其探究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的策略研究,让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通过校本教研、专家引领加强理论指导,继续以活动为载体推进高效课堂模式。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