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年段目标,提高中年级词语教学效益
2015-05-30李燕红
李燕红
词语,它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是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重要基础。所以,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词语教学的优劣,不仅决定了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益。
如何提升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词语教学的年段特点尤为重要,只有切准年段特点,词语教学才能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成效明显。要突出词语教学的年段特点,重在三个“紧贴”:一要紧贴课标,瞄准词语教学的“核心点”;二要紧贴学生,摸清词语教学的“基准点”;三要紧贴教材,把握词语教学的“关键点”。基于以上思考,结合《圆圆的沙粒》一文,针对小学中年级词语教学略作探讨。
一、紧贴课标,瞄准词语教学“核心点”
在小学阶段,不同的学段,词语教学分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词语教学做出了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从中可见,理解词语是中年级词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并且明确指出三个“做到”:一是做到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二是做到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三是做到结合生活积累理解词语。
出示:“变珍珠,哈哈哈!异想天开!”
师:伙伴们为什么说小沙粒异想天开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两分钟)
生:异想天开就是说小沙粒想变成珍珠,但是不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在嘲笑她。
生:我觉得小沙粒不可思议,明明是一颗沙粒,怎么可能变成珍珠呢?想法让人好笑。
生: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小沙粒的想法让人无法理解,但是最后她真的变成了珍珠。一开始是异想天开,后来梦想成真。
师:是啊,沙粒怎么能变成珍珠了?小沙粒的想法确实不切实际,不可思议。那么你觉得“异想天开”就是指什么呢?
生:不可能做这件事,比如说不劳而获就是这个意思。
生:就是胡思乱想。想了也白想,一千年也做不到,就像日本想窃取我国的钓鱼岛。
生:就是说想得倒美,但是不可能做到这件事。
师:是的,你们结合实际来谈了,这样我们打开词典,查查“异想天开”,怎么规范的理解这个词语。(学生拿出字典查找意思)
生:异想天开就是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已经接近字典的规范解释了,真不错。小沙粒的想法确实不切实际,所以大家都在嘲笑她,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读出小沙粒的异想天开吗?(反复读,体会“异想天开”一词)
以上案例,通过“联系课文”、“结合生活”和“查字词典”三个步骤,组织学生先从课文入手感知“异想天开”,充分发挥文本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积累和经验,大致理解“异想天开”的意思。最后通过查字典规范认识“异想天开”的意思。一词“三解”,紧扣文本,联通生活,求教字典,理解词语立体化,多元化,充分体现了中年级词语教学的课标精神。
二、紧贴学生,摸清词语教学“基准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认识和理解生字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到了三年级,除了要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词语的能力。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恰当的点拨,才能引领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
《圆圆的沙粒》一文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学生缺乏直观认识,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对课文中一些一时难以理解的词语,通常可以采用“拆词”和“换词”来理解。比如说“真诚”,就可以通过拆词帮助学生理解,先理解“真”和“诚”的意思,然后再理解“真诚”这个词语的意思。又如“嘲笑”,就可以让学生找它的近义词,如“讽刺”“讥讽”等。
理解词语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的课文,依据生字词在文中的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到因文而设,因材施教。
三、紧贴教材,把握词语教学“关键点”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拟人体童话。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学生读完整篇文章约两分半钟,对于文章的大致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要真正走进主人公小沙粒的内心世界,体会小沙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感受小沙粒变成珍珠的这份决心,还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只有把关键词语理解到位,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整篇文章中,“坦然”一词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领会文章主旨的重点词语。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思考圆圆的沙粒在听到伙伴们的嘲笑之后是怎么做的?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小沙粒钻进蚌壳内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启发学生对比小沙粒变成珍珠的前后有什么变化?从而一步步带着学生走进小沙粒的内心世界,感受小沙粒静静地面对同伴的嘲笑,默默地忍受黑暗苦闷的壳内生活,进而逐步理解“坦然”一词。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