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行知思想,践行“小先生制”于学校管理的研究

2015-05-30周丹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陶行知岗位

周丹

陶行知作为中国的本土教育家不管是在20世纪还是现在都对中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全国教师用书发行协会理事长张圣华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是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借鉴了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中国化的现代生活教育学说。其中的“小先生”思想更是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的文化背景

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城镇小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积极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近年来,更是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作为我校的指导思想,校园里随处可见陶行知思想的精髓。比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知行合一;陶行知十大读书秘诀等等。每位教师积极学习陶行知、研究陶行知,将陶行知先生作为自己学习的楷模,新教师更是将《走进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等作为必读书目,因此我校先后被评为“学陶师陶先进集体”、“陶研会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校坐落于具有“丝绸之都”之称的盛泽古镇,发达的丝绸业带动了当地劳务业的繁荣,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也增加了学校的承载量。每年都有大量符合入学条件的学龄儿童,加重了学校的负担的同时班级相对较大的容载量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而陶行知思想中的“小先生制”给了领导、老师巨大的帮助,不管是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还是课堂管理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践行“小先生制”的具体措施

1. 学校管理

每位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主人公的意识会驱使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在五、六年级班级中设立了“班级大值周”岗位。此岗位由“校门礼仪岗”、“放学静校岗”、“楼道安全岗”以及“广场文明岗”等四个具体的岗位组成。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老师的教导会对其产生压力,那么让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对其进行引导的话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班级管理

学校作为大家庭是由一个一个的班级组成的,因此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养成三十岗”作为“小先生制”的一个延伸和拓展,解决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管理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问题。

每个班级不同岗位的“小先生”经过自己申请、学生选举最终确定人选。依据岗位负责的区域不同分为“纪律小岗位”、“学习小岗位”和“生活小岗位”等三个大的岗位。比如“纪律小岗位”中的“课前小管理”岗位的“小老师”提醒班级学生铃声响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并听从课前管理员的指挥,做好课前准备等,这样老师来到教室就可以直接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学习小岗位”中的“读背小助手”岗位的“小老师”在自己主动完成读背任务的同时负责自己所在小组成员的读背情况,检查并监督他们进行背读,如小组成员遇到不熟练或是不会的情况“小老师”会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使每位同学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生活小岗位”主要是负责班级日常生活和班级卫生,比如“公物小管家”、“讲台小洁士”等等。

3. 课堂管理

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是一个个生命鲜活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以及接受事物的方式方法等都不尽相同,他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灵,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同样是学习并脚跳短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多数小朋友可以很好掌握摇绳动作,有的甚至能连续跳几十个,可是总会有个别的小朋友连一个都跳不过去,此时老师又不能因为个别学生而放慢教学进度。如果让他们课后单独留下来练习反而会有很大的压力,这时“小先生”就发挥了作用。现实教学实验中笔者发现“小先生”的“教学能力”远远大于你的期望。这样既帮助了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也让“小先生”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小孩教小孩,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我校正是在深刻研究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前提下,将“小先生制”思想进行深化和延伸,积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陶行知岗位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