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推动彝族乡镇游憩系统发展研究

2015-05-30孔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摘 要:彝族是我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还处于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关注乡镇彝族居民游憩系统的发展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界定了彝族乡镇游憩系统的内涵,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彝族乡镇居民游憩行为的特点,指出了彝族乡镇游憩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新型城镇化如何更好地推动彝族乡镇游憩系统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彝族乡镇;游憩系统

众所周知,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乡镇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乡镇化发展轨道,出现了很多问题。为避免旧的城镇化的诸多弊病,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浪潮下,城镇化如何更好的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彝族乡镇游憩系统的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彝族总人口约900多万,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及中国境外。彝族人口的城乡分布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据估计,彝族人口的80%分布于农村,城镇化人口仅占20%,而城镇化人口中的绝大部分又分布于乡镇。由此可见,彝族还处于城市化的起步阶段,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我国50%的平均城市化水平。

在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关注彝族乡镇居民游憩系统的发展其意义重大,有利于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彝族城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各民族更均衡发展。

1 乡镇游憩系统的内涵

游憩,主要是指日常游憩和周末游憩,是本地居民工作闲暇之余离开工作环境所进行的放松行为,活动范围主要在所居住的整个区域内,尤其是距离工作居住较近的免费或者象征性收费的城市公共空间, 游憩所涉及的人群主要是当地居民,一般不会发生过夜行为。

B.C.普列奥布拉仁斯基认为游憩活动形成了特殊的社会系统类型—游憩系统。相应地,乡镇游憩系统主要由5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即乡镇游憩者群体、乡镇自然与文化综合体、乡镇技术与工程装备系统、乡镇服务人员群体以及相应的乡镇管理机构。

2 彝族乡镇居民游憩行为特点

彝族乡镇居民作为随着乡镇化发展而逐渐壮大的群体,独特性较强,总体而言彝族乡镇居民游憩行为呈现了农村向城市过度、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2.1 游憩意识逐渐增强,并开始对游憩进行价值判断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游憩对人类幸福的作用,这种时代文化逐渐影响了彝族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判断。彝族乡镇居民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其游憩观念较早发生变化。彝族乡镇居民的游憩意识逐渐增强,游憩活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并逐渐从群体的游憩行为摆脱出来,以个体形式进行的游憩越来越多,并开始表现出对游憩活动的价值的关注。

2.2 游憩时间和频次明显增加,游憩活动的空间范围明显较小

近年来,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提高,彝族乡镇居民收入持续上升,恩格尔系数下降,生活水平普遍得到较大提高。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彝族乡镇居民进行游憩的时间和频次明显增加,但是受制于地形、交通、经济等原因导致其游憩活动的空间范围仅限于住房周边,明显小于城市居民。

2.3 游憩活动种类逐渐丰富,游憩质量总体有较大提高

现如今的彝族乡镇居民除了传统的游憩活动之外,还发展了广场舞、散步、篮球、桌球、麻将、網吧上网等,游憩活动种类逐渐丰富,居民的游憩质量总体有较大提高,但个别群体不健康的游憩活动增多,如聚集饮酒、赌博、吸毒、非法狩猎现象仍然存在,且在某些群体如失业和失地居民群体中呈现增加趋势。

2.4 传统与现代游憩活动并存,现代游憩活动开始并逐渐取代传统的游憩活动

当代中国彝族休闲游憩生活的变迁是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这次变革,打破了维持彝族传统休闲游憩生活方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直接导致了民族传统休闲游憩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彝族的传统游憩生活方式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向现代休闲生活方式转型,呈现了传统与现代游憩活动并存,现代游憩活动开始并逐渐取代传统的游憩活动的趋势。彝族乡镇居民的游憩活动被现代其它游憩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有些游憩活动几乎没受到影响,如宗教和节庆方面,有些游憩活动却面临了濒临消失的局面。

3 彝族乡镇游憩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B.C.普列奥布拉仁斯基认为乡镇游憩系统主要由5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即乡镇游憩者群体、乡镇自然与文化综合体、乡镇技术与工程装备系统、乡镇服务人员群体以及相应的乡镇管理机构。彝族乡镇游憩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彝族乡镇居民游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彝族乡镇居民依据朴素的经验判断游憩活动的价值,健康、规范的游憩活动的价值不能被充分认知,其游憩能力发展比较有限,不能参与较高能力、知识需求的游憩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彝族居民从游憩活动中获取较深层次的生活乐趣。

3.2 彝族乡镇自然与文化游憩资源保护不力

一方面,彝族居民的游憩活动呈现出乡村向城市过度的特点,其游憩活动还存在乡村游憩的特点。另一方面,彝族居民作为独特的族群,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其文化传承不容中断。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彝族乡镇所具有的自然风貌与其特有的文化游憩资源需要和谐共存,整体保护。然而,现实中其固有的自然游憩资源和文化游憩资源却面临破坏、消亡的窘境。

3.3 彝族乡镇游憩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套不完善

作为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与工程装备系统配套情况堪忧。在现实中,游憩系统被理解为了健身场地和设施,只是单纯的配置一个健身场地和一套健身设施,没有关注居民包括娱乐、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游憩需求。

3.4 彝族乡镇游憩服务人员及相应的管理机构缺位

目前彝族乡镇游憩活动的管理者主要是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或者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然而由于人员不足、经费配套不到位、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彝族乡镇游憩服务人员及相应的管理机构缺位,形同虚设现象严重。

4 新型乡镇化推动彝族乡镇游憩系统发展对策

彝族乡镇游憩系统发展必须按照新型乡镇化的具体要求,真正从彝族乡镇居民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打造宜居的乡镇环境。

4.1 进行科学的游憩规划

在新型乡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在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中适当引入游憩规划,即在进行乡镇规划时深层次探究并综合考虑彝族乡镇居民的游憩需求,把游憩规划放到与产业规划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系统的游憩规划。

4.2 培育彝族乡镇健康游憩主体

游憩关注个体的生命质量,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的体现。良好的游憩教育是塑造和明确游憩价值观和游憩目的的过程,它能够提供一套帮助人们自主的确定游憩在生活中的位置的价值观念,也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评判游憩行为的标准体系,并引导积极健康的游憩行为。在游憩教育的早期阶段,政府是主要的游憩教育提供者,政府应该积极提供游憩教育服务,培育彝族乡镇健康的游憩主体。

4.3 构建并保护彝族乡镇自然与文化综合体

人们的居住地是包含自然与文化的综合体,是人身体和心灵居住的空间,是最重要的游憩资源。彝族居民作为独特的族群,有独特的居住地风貌,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本来是和谐的自然与文化综合体,但之前快速的乡镇化进程破坏了原本和谐状态,导致彝族乡镇自然与文化综合体内部子系统的结构和关系混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重新构建和保护彝族特有的乡镇自然与文化综合体。

4.4 健全彝族乡镇游憩服务和管理机构

彝族乡镇游憩服务和管理机构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提升对居民游憩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明确彝族乡镇游憩服务和管理责任,配备专兼职人员,健全乡镇游憩管理机构,加强对游憩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防止管理缺位。

4.5 完善彝族乡镇游憩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套

彝族乡镇居民的民俗、宗教和发展阶段等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游憩需求是多样的,其所需要的游憩空间和设施配套较多,涉及彝族乡镇居民的根本利益,其发展阶段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布局合理的彝族乡镇游憩空间,配套完善的游憩设施和游憩服务。

参考文献:

[1]钟洁.基于游憩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为例[J].旅游学刊,2012.

[2]冯晓华,虞静峰,梁坤,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

[3]尹铎,倪虹,乌铁红,等.民族地区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居民地方依恋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康巴什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

[4]羅曲.彝族传统文艺与彝族现代休闲文化建设[J].文化透视,2007.

基金项目:

文章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成果,课题编号为:JGYQ201432。

作者简介:

孔凯,男,汉族,1985年9月生,讲师,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旅游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