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时代性视野下的“真实性问题”教学

2015-05-30吴林珠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

吴林珠

摘 要:文章以“辛亥革命”这一课为例,分析多元智力理论下的问题教学,探讨“真实性问题设计”,通过提供相悖的材料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质疑教材,提出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时事热点、社会生活出发,设计“真实性问题”。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问题教学;真实性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59-01

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策略,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效果。如上“辛亥革命”一课前,教师通常会这样设计问题:《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既然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不屈的中国人选择了什么道路挽救民族危机?以此引入课题“辛亥革命”,这样的问题教学起到了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作用。

在学习辛亥革命这段历史后,教师可提问:前些年有一种“告别革命论”似乎颇为流行,“告别革命论”认为辛亥革命不该发动,认为康梁的改良主义是对的,辛亥革命是不必要的,推翻帝制也算不上功劳等;还有人说,清末的改革是有成效的,你如何来驳斥这种观点?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问题解决步骤,学生要学会如何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也不明确,学生要自己选择需要的知识。如何正确选择革命与改革两种社会改造的不同方式,学生不清楚,恐怕其他人也不清楚。这个决策影响重大,必须慎重、理性、全面地加以考虑,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经济和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看待革命与改革,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能够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去思考并尝试解决这类问题,不仅是让他们学会探究、合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认识到历史知识是有用的,对解决当今重大问题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一、提供相悖的材料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中学历史教学,学生习惯了老师的授课方式,如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及评价。学生身在其中,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即使教师提出了一些问题,也较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相悖的知识或材料观点,转换问题,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如辛亥革命的背景这类问题,教师上课时可转换为这样的问题:武昌起义是孙武在俄租界制造炸药不慎爆炸,湖北巡抚瑞徴到处搜捕革命党人的危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临时决定发动的一场起义,所以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你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史学界的争论是颇多的,教师不一定要给出标准答案,但要提供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及提供相关的史料及书籍,让学生去思考、争论、质疑。

二、质疑教材,提出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成为中学教师的共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用教材教”,许多教师也探索出不少做法。新教材在内容上体现时代性,怎样让学生体会到教材的时代性呢?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2014年历史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41题(略),此题摘录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学生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在此题中,问题设计具有时代性,开放性明显。通过读题,学生明确了现今使用的教材与1960年的教材有所不同,那就是时代性突出。这样的题目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全面深刻看待抗日战争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叙述及评价能力。根据此类高考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迁移,如“辛亥革命”这一课,教师可以找出建国初期等历史教材对此的编写,尝试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是2050年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者之一,我如何编“辛亥革命”一课?并列出该课的目录摘编。

三、从时事热点、社会生活出发,设计“真实性问题”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时事热点、社会生活中的话题切入,设计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如高考历史江苏卷第23题分析英国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的密切联系,教师可让考生思考当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农业与工业的问题。高考中出现这类试题,实现了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教学功能。高考试题设置的变化及历史学科的功能给历史教师的启示是,在教学中既要关注教材,还要关注社会热点,从社会现实中找出历史的“真实性问题”。试以“开辟新航路”一课为例,教师从社会生活出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15世纪~16世纪之交的欧洲人所了解的世界,正如现今我们所了解的宇宙,真实的宇宙是怎样的,我们还无从知晓,那么以开辟新新航路为参照,请你设计一个宇宙探险的方案,试论证它的可行性。这一问题的设置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包括本学科的,还包括物理、化学、地理的,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

参考文献:

[1]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蒂姆·洛马斯,叶小兵.论史料教学[J].历史教学,1998(02).

[3]何健.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