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5-30孙韬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孙韬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基本训练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具体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重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因为创新思维决定着创新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41-01

创新思维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元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与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课堂。那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给他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呢?

一、创设对话的课堂,催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传统课堂之所以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原因首先在于传统课堂上的学生只是一个倾听者,既没有对话的机会,也没有对话的欲望,甚至没有对话的胆量。对话的过程不只是展开自我的过程,也是验证学习效果的手段,更是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因为思想会在交流过程中得以激发,灵感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萌发。

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面对凛然面对死亡的哈尔威船长,你想对他说什么?”教学《船长》时,让学生与船长对话,更容易由表及里地走进船长的灵魂深处,自然而然地领会作者笔下“伟大的灵魂”的内涵。传统的“师道尊严”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和善可亲地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是“一对一”而非“上对下”的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思维的火花才会点燃。让学生与学生对话,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生成话题,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生的很多创造性的思想都是在生生对话中产生的。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夯实创新思维的根基

1. 让学生“预学”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不能站在学的前面“挡道”,要站在路侧为学“保驾护航”。预习让学生自学,哪些学会了,哪些有困难,哪些有疑惑,学生心中有数,上课听讲时才能有的放矢,课堂上也才能够实现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如在学习《海洋——人类21世纪的希望》一课时,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与交流,不仅把开发新能源的眼光探进了大海深处,还将眼光放飞到了月球。可以说,课前整理资料和课上展示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2. 让学生“海量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课外阅读的量达到课内阅读的4~5倍时,他的语文能力才真正形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验证和训练从课堂上学来的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没有博览群书的底子,课堂上的对话往往也是贫乏无味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反哺了课堂教学,促进了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是阅读丰富,创新思维能力越强。

3. 在生活中学语文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要让学生深切地感知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习惯了从生活中汲取语文养料的学生,往往更能够反哺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用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源于创新思维的创造活动。

三、创设感悟的课堂,开放创新思维的蓓蕾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的独特性。相对于数学的逻辑性,语文更侧重于感性思维。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感悟既是一种感情经历,也是创新思维的生成历程。

1. 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姥姥的剪纸》描写了一个剪纸技艺高超、和善可亲的农村妇女形象,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无论何时,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的情怀呢?于是我引领学生感悟文章中的诸多细节,如捂眼剪纸、剪牛与兔等……这样有情有义的细节,勾起了学生对自己的亲人生活中的温馨的回忆,他们会感受到文章作者对姥姥的情意正是自己对奶奶或姥姥等至亲的情意。这时,学生顿时理解了作者的情意,也理解了那有声有色的心境与梦境,使他们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2.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的创造性集中地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篇幅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构思精巧,文笔优美,值得作为学生学习语言学习习作的范本。薛法根老师在2014年教海探航颁奖大会上执教《鞋匠的儿子》时,他先引领学生体会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中的言外之音,发现林肯“反驳”中的意外之词,感受林肯语言艺术之高超,并总结疏理出说话要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然后组织学生小练笔:假如别人羞辱你,你怎么办?在薛老师的眼中,学课文首先要学做人,其次是语文课还要学会说话、学会作文……学会说话甚至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仿是为了创,对现有的继承,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创新思维。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们一个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宜创新思维培养的人文环境。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诸如逆向思维训练、多向思维训练等创新思维训练法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拓展思维空间,激活创新思维,让他们以创新的方式实现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0(03).

[2]魏运梅.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