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构式语法阐述高中英语特殊语言现象
2015-05-29严慧仙任开兴
严慧仙 任开兴
构式语法是20世纪末基于认知语言学发展起来的一种语法理论体系,具有多个流派,各家理论虽有不同,但基本上持有这样的假设:“语言不是一种自治的认知能力;语法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源自语言的使用。”[1]
构式是构式语法的最基本概念,Goldberg认为,它的形成通常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另一个是“不能完全预测”。[2]后来,她将“意义”扩大到“功能”,同时也承认:“只要语言结构有足够的出现频率,即使是完全可以预知的,也以构式的形式储存。”[3]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的整体意义大于其组成成分的意义之和,成分意义必须服从于整体意义,主张以语义为中心来论述语法。它针对生成语法的五个基本观点(天赋论、普遍观、自治观、模块化和形式化)提出体验观、普—特观、非自治观、非模块化、非形式化等观点。构式语法特别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特异性,认为语法信息的表征和储存基于实际用法,这对正确理解和阐述高中英语特殊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行的普通高中英语教材(2007年版的NSEFC)有比较多的特殊语言现象,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其实,按照构式语法理论,从语言的体验观、普—特观、非自治观、非模块化、非形式化等观点进行分析,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笔者认为,语言的特异性应该像普遍性一样受到重视,因为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语言的核心用法和特殊用法,才能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应用自如。下面试从语言的体验观、普—特观、非形式化等方面对现行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特殊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一、利用语言的体验观来体会特殊语言现象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知识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一条一条习得的。语言的习得是不断体验新的和特殊的语言构式而达成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教材中新的和特殊的语言构式的掌握和积累。虽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言中规中矩,绝大部分语言现象在语法书中能够找到答案,但也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语言构式。这些构式按照常规语法很难理解,或者常规语法没有述及。如:
Is it worth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the Amber Room or Yuan Ming Yuan in Beijing? (Book 2 Page 2)
Do you think it was worth spending so much money to move a cultural relic such as Abu Simbel? (Book 2 Page 41)
按照常规语法,worth的用法等于介词,后面必须加上一个名词、动名词或代词做其宾语,如worth m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seeing, worth a visit, worth it等。上述两个例句中worth后面也跟了动名词,但实际上是it的真正主语,如果将动名词放到it的位置,worth就缺乏宾语,这违反了介词用法的金科玉律。但是,有了it充当形式主语,将动名词置于worth后面,给人感觉worth还带有宾语。于是,该构式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接受了。语言有时就是如此微妙,语法学家对它也无可奈何。高中英语教材中类似的构式还有很多,如 There was no stopping the fires.(Book 1 Page 65) It would be better if they used fewer and recycled them. (Book 6 Page 66)等。对于这些特殊构式,学习者绝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多观察和体会,并不断地将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才能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语言的普—特观来对待特殊语言现象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普遍性和特异性的产物,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既要尊重语言的普遍性,又不能忽视语言的特异性。
(一)从特异性中寻找普遍性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语言的特异性存在普遍性。学习者多积累特异性个案,也会找到其普遍性。例如,It’s too bad you can’t go as far as Ottawa, Canada’s capital. (Book 3 Page 38)此句可以归类于比较句型,但与一般的比较句型又有所不同,有自身的特异性。一般的比较句型通常是两者或同一者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但此句显然不是you与Ottawa进行比较,也不是you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即you can’t go as far as you go to Ottawa的省略形式,而是you在行程上没有达到特定的距离。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类似的构式,如as low as 1 to 1.5 degrees Celsius(Book 6 Page 26)、as high as 5 degrees (Book 6 Page 26)、as many as 10 million people(Book 6 Page 60)、as early as the ninth century(Book 9 Page 72)等,逐渐地悟出as ... as构式表示在距离、数量、时间等方面达到某种程度,从而更好地把握比较句型的用法。
(二)不能因为特异性而忽视普遍性
有些构式具有多种含义,但由于其中的一种含义比较特殊,教材编者和教师唯恐学生理解出错,特别强调其特殊的含义,而对其更常见的含义只字不提,结果导致学生对常见的含义反而感到陌生了。这种现象在can not ... enough/too构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反复强调这类结构要理解成“不管怎样……也不过分”或“越……越好”,如:We consider your offer of help to be a lifesaver for many of these poor children and cannot thank you enough.(我们认为您的捐赠对这些穷苦孩子是及时雨,真是不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谢;Book 9 Page 99)这样的灌输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遇到“A woman can’t be too rich or too thin”这样的句子只能依样画葫芦理解为:做妇女越富越好,越瘦越好。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理解没有错误。但要是与该句子出现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就会露出破绽。这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句名言,为许多著名妇女所引用,如Babe Paley, Duchess of Windsor, Gloria Vanderbilt等。在那个年代,许多妇女都沉迷于财富和苗条,模特Twiggy的魔鬼身材(身高1.67m,体重41kg)更成为妇女们崇拜的偶像。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这些女名人大声疾呼:做女人不能过分崇拜钱财,也不能过度沉溺于减肥。
造成这类语言结构多义的主要原因在于can’t的含义不同。如果can’t是表示“否定推测”,其字面意思就是“不可能会太/足够……”,常意译成“不管怎样……也不过分”或“越……越好”;要是can’t表示“不许可”或“没能力”,可分别理解为“不要过分……”和“不能足够……”。阅读或翻译时应根据语境来判断,不要因为前者含义比较特殊而否定后者意思。可见,语言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同时存在的,不能以普遍性否定特殊性,也不能以特殊性否定普遍性。
三、利用语言的非形式化观点来解释和验证特殊语言现象
生成语法认为,语言中的句法可像数学公式一样运用一套纯形式化的句法公式加以演算,它可独立于具体意义而存在,某一语言中全部合乎语法的句子就是基于这样一套形式化的符号,通过一套规则对其进行形式操作生成而出。[4]受生成语法影响,有些教师喜欢凭借特定句法公式来判断某一用法是否正确,一旦教材出现一种不合乎句法公式的用法,就会进行质疑,如对 feel alone(感到孤独的)、all wet(完全湿的)、Smokers cost the government a lot of money、No man has travelled farther than the moon、 ... whom she thought was dead ...等用法提出质疑。
而构式语法认为,句法不能运用一套纯形式化的公式进行运算,其概念结构的组织方式必须借助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如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认知模型、隐喻转喻、识解等)做出统一性解释。因此,对于高中教材的特殊语言现象,我们应该尝试运用人类的某种认知方式来解释。例如,deep blue sky(深蓝色的天空;Book 1 Page 2)、bright yellow(亮黄色的;Book 9 Page 38)等构式可以用构式识解的一种常见方式——构式压制来解释。就是说,当形容词进入“程度副词+形容词”构式中的副词位置,该构式会激发构式因子迫使形容词做出让步,使之变成程度副词来满足构式的需求,尽管在词典中找不到它们副词的词性。再如,对高中教材反复出现副词置于名词之前的构式,如especially Hong Kong(Book 3 Page 38)、especially irons(Book 5 Page 72)、mainly fishermen(Book 8 Page 2)等,我们可借助于范畴化理论将它们与especial Hong Kong、especial irons、main fishermen进行对比,从而概括出形容词和副词修饰名词的不同特征:形容词起着修饰、描绘作用,译成汉语常带有“的”字,如上述含有形容词的构式可分别译为:“特别的香港”“特别的熨斗”“主要的渔夫”;副词起着限制性作用,译成汉语常带有“是”字,如上述含有副词的构式可分别译为:“特别是香港”“特别是熨斗”“主要是渔夫”。
构式语法是基于用法的模型,强调“所见即所获”。一个构式是否正确,不能完全依靠语法书和词典来衡量,因为许多词典和语法书的编写缺乏语料库的支撑,可能与语言现实有较大的出入,甚至会出尔反尔。以ill为例,《现代英语用法词典》[5]在ill词条中说它仅作表语,而在alert词条中却举出这样一例:alert for any sign of change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同样,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6]在区别ill与sick的用法时说:One can speak of the sick (=sick people) but not of the ill,可偏偏在intensive词条下见到这样的句子:Intensive care in hospitals is given to the seriously ill.
为了弥补语法书和词典的不足,对高中英语教材出现的特殊构式,不妨引入语料库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苦于找不到语料库的教师,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Google检索工具。利用Google高级检索手段,将搜索网页“语言”设置为英语,“地区”为美国或英国,“与以下字词完全匹配”为要检索的构式,“文件类型”为PDF格式(因为这种格式文件中的语言更规范一些),便能检索到某构式的使用频率。例如,“Yuan Longping is now circulating his knowledge in India.”(Book 4 Page 10)中的circulate,按照用法词典,作“传播”解释时一般跟rumor, false news等贬义词语。通过Google检索,我们可以发现,截至2015年3月23日,circulate knowledge在美国网站PDF文档中出现了577次,在英国网站PDF文档中出现了106次,由此可以判定这一动宾搭配的构式还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验证教材中出现的其他非常规用法,如 ...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 (live没加in;Book 1 Page 26)、The zone nearest France ...(nearest没跟to;Book 5 Page 10)、 ... a friend of my mother (mother没加’s;Book 6 Page 12)、 ... from where we had fantastic views ... (where充当关系代词;Book 7 Page 29)等。如果我们不去检索,拾人涕唾,人云亦云,就很难发现语言的真相,更不能为上述feel alone、all wet等构式平反昭雪,还其庐山真面目了。
处于语言边缘的非常规表达方法是语言知识不可或缺的部分,考察它们的用法也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固然要坚守核心语法的阵地,但也不能忽视边缘的语法现象,应还它们一席之地,在学生掌握核心的基础上向边缘延伸。对于教材出现的特殊用法,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力图揭示其中的奥秘或规律,切勿轻易排除或否定。
参考文献:
[1] CROFT W, CRUSE A. Cognitive linguistic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
[2] GOLDBERG A. 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4.
[3] GOLDBERG A. 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6: 5.
[4] 王寅. 认知构式语法[J]. 外语学刊,2011(2):31.
[5] 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重排本)[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34,684.
[6] PROCTER P.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Z].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8: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