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背景解读人物,聚焦核心教学价值

2015-05-28苏金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莫泊桑核心价值

摘  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强的示范性,因此,人们对其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方法和教学方式。从“叙述视角看人物”“还原背景析人物”“体会情感悟人性”等角度重新解读、教学此文,引导学生聚焦核心价值,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解读人物  核心价值

小说阅读与教学的方式方法,各种各样,不一而足,笔者选择的是孙绍振的“还原法”。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人物,探寻小说人物形象,追索作者表达的情感,聚焦核心教学价值。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运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表现了他对人性寄予的美好愿望,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发人深思。高尔基认为“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对人物的解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为中心,由点及面,分析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内心,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一、叙述视角看人物

歌德曾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因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就像一个蕴藏丰富的矿藏,谁挖掘得深,谁得到的宝藏就越多。因此,解读文学作品要将自己置身于对文学作品更广泛更丰富意蕴的认识之中。

解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经典小说的路径有很多,但人们普遍认为万变不离一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如果从故事的人物群中抽身出来再看,我们就会发现,《我的叔叔于勒》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挖掘。讲授这节课时,笔者希望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于勒、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让学生通过这篇精彩的小说获得对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任何一个人或者简单地去批判任何一种人生。

钱理群教授在《<我的叔叔于勒>略说》中,说到本篇写作的两大特点:“一是故事悬念的设置,一是故事叙述者,叙述视角的选择。”他认为,“作者的用心,并不只是在‘于勒叔叔是怎样一个人”,更在于人们‘怎样看待于勒叔叔这样的人。这就有一个‘由谁来讲述于勒叔叔的故事,‘以什么眼光,从什么角度来写于勒叔叔的故事的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的‘叙述者、‘叙述视角的选择”,“由于这样的叙述者的选择,整个故事形成了多重的‘看与‘被看的关系”。

这个故事是由“我”——若瑟夫来讲“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笔者从孩子的视角将人物解读设计为四个板块,即若瑟夫父母眼中的于勒、若瑟夫眼中的父母、若瑟夫眼中的叔叔、读者眼中的若瑟夫。由浅入深,还原背景,多元解析人物。在教读过程中,学生谈出了切实而别致的见解,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同时也获得了对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体验。

二、还原背景析人物

法国作家左拉评价说,莫泊桑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在解读于勒、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要联系当时法国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欣赏其戏剧性。

孙绍振教授在《如是解读作品》的《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代自序)》中认为,“对于作品的内容还有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方法分析问题,因而需要更高级的方法,就是‘历史还原”,“从理论上来说,对一切对象的研究的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把它放到历史环境里去。不管什么样的作品,要作出深刻的分析,光是从今天的眼光去观察是不行的,必须放到产生这些作品的时代(历史)背景中去,还原到产生它的那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艺术的气候中去”。

在解读菲利普夫妇眼中的于勒是一个“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贼、讨饭的、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之后,让学生品读于勒的两封信,学生又看到了于勒的另一面,他还是一个有责任心、有良心、为家人着想、愿意让哥哥一家过上好日子的于勒。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有家不能回,非常可怜。但是他被打发到美洲去,是发了财阔绰过一段日子的,之后却又变得穷愁潦倒,可见他不善于守财,也不善于理财,也是非常可恨的人。

菲利普夫妇评价于勒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钱”。他们连亲人都不认,让我们觉得可恨。但是如果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看看若瑟夫一家人的生活,就会发现他们不认于勒也是无奈的,情有可原的。尤其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法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至上的思想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因此,在当时,很多穷人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于勒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被家人打发到美洲去,希望它能发财。可是他没有,现在他回来,若瑟夫一家生活会更拮据,会更让人看不起,女儿的婚事也会告吹。父母不认于勒叔叔这个亲人,尽管可恨,也有太多的无奈。所以可恨之人也有无奈之处。

三、体会情感悟人性

若瑟夫生活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家庭,知道父母生活的艰辛。他在心里认了叔叔,并果断地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表达了他对叔叔的同情和亲情至上的情感。联系原文的开头和结尾,童年的若瑟夫同情自己的叔叔,表达了亲情之爱,成年的若瑟夫依然怀有一颗善良、同情、博爱的心,用爱的心态去对待穷人。透过这篇小说,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寄予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笔者以此作为核心教学点,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切入,这样的设计走进了作者独特的心灵世界,提升了学生的生命,凸显了这一篇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

通过《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过程。以前笔者也教过《我的叔叔于勒》,只知道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最后将“作者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旨硬塞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只停留在单一的价值选择上。《我的叔叔于勒》作为世界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面对这样的经典课文,要深入解读文本,选择文本里的有效内容,使之服务于学生。

笔者引导学生从叙述者的角度,用“还原法”将人物放到时代背景中,分析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内心,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尽管笔者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文本价值的选择使笔者的教学目标更加明晰,理论的指导让笔者对文本的解读更透彻。

参考文献:

[1]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漓江出版社,2012:275-281.

[2]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3-15.

[3]苗文芝.苗文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精选[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95-211.

(苏金玉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  255185)endprint

猜你喜欢

莫泊桑核心价值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项链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