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里来了帮扶队

2015-05-28杨彦荣

当代贵州 2014年36期
关键词:洞村养牛总工会

杨彦荣

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绿荫间,老人们在院坝里边晒太阳边聊着家长里短。水泥院坝的一角,一堆黄澄澄的玉米粒铺洒在骄阳下……走进安顺市普定县猴场乡水落洞村,祥和、秀美、惬意的乡村景象随处可见。

问及如今村美、民富、生活优的秘诀,村民们憨憨一笑,说出一句心里话:“他们帮扶得好!”

大伙口中的“他们”是指贵州省总工会驻普定县同步小康工作队。从2013年起,省总工会同步小康驻村联系点调整为安顺市猴场乡,重点帮扶水落洞村、仙马村和猴场社区。两年间村里发生着变化——泥泞土路变成水泥路了,养殖种植让大伙儿腰包鼓起来了,农闲时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了……

强基础促发展

对于大地村村民邓光兴来说,住上砖石混凝土结构、紫红琉璃瓦装饰的新房,完全是个“意外”。

“大地村不是我们帮扶的村子,但当我看到邓光兴家的‘塑料房时,我想无论如何也要帮帮他。”在驻村干部杨中华的“民情日记”中,他这样描述邓光兴一家四口居住的“塑料房”:这是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房子”,几块木板钉成一扇所谓的门,四周用塑料布包裹着算是墙,屋顶的茅草凌乱地耷拉下来。推门进去,屋内陈设一览无余,木板床下几个小板凳东倒西歪地放着。茶几上用布盖着的,似乎是一台电视机……

一次偶然的驻村入户,让驻村干部杨中华的心揪得紧紧的。36岁的邓光兴正是年轻力壮之时,为何居住得如此不堪?

原来,邓光兴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由于儿女尚小,家里的一切体力活儿都由妻子承担。原本居住的茅草土胚房被山洪冲垮,因无力修缮房屋,一家四口就在杨中华所看到的“塑料房”中勉强居住。

“在入冬前要让邓光兴家住进新房!”这是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兴举对村民邓光兴家提出的帮扶要求。

邓光兴一家的住房问题,牵动着大家的心。经过多方筹措,省总工会为邓光兴家拨付4.5万元建房资金。

2013年12月4日,在热闹的鞭炮声中,邓光兴一家搬进了敞亮整洁的砖瓦新房中。挂在廊前的四个火红大灯笼透出阵阵暖意,白亮的瓷砖衬托着漆成深红色的房门,门的两边有这样一幅对联:奔小康感谢党恩,住新房勿忘公会。

“只有住房、公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谈发展、讲致富。”在杨兴举看来,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首先要从改善村里的基础环境条件做起,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这路通了,干什么都方便!”村民张安富指着穿村而过的环乡公路说,以前因为路烂,班车开不进来,现在好了,出门就能等班车了。“要是在以前,我可不敢把玉米直接倒在地上晒,”张安富苦笑着说,“捡起来就全是‘泥豆了——两年前村里的入户路、联组路还是土路,遇到下雨,大伙儿几乎是用长筒胶鞋‘和稀泥。”

在驻村干部梁光荣的民情日记里,帮扶“关注点”一栏里记录了以后工作的落实方向——水落洞村“一事一议”项目进村公路只涵盖四个村民组,尚有三个村民组没有实施,这三个村的村民非常希望把公路修到自己家门口。

修好门前的路,才能走好发展的路。省总工会共投入50万元对上冲组、岩脚组、田坝组入组路进行平整、硬化。经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协调、帮扶,全长12.5公里的猴场乡环乡公路得到修缮。

“大家都叫我们‘省总扶贫队的。”驻村干部邓军说,走在猴场乡的田间地头,村民们都会这样称呼驻村的人。“调研的时候,我们得知猴场社区和水落洞村每年都会举行苗族跳花节,但大家都为找不到合适的场地而苦恼。”为落实项目邓军跑了很多部门,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猴场社区民族民间文化广场。

在年过七旬的何岑光老人眼中,新来的驻村干部谁是谁他根本分不清,但他发现是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驻村干部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休闲场所——何岑光总喜欢晚饭后拿着老旱烟,慢悠悠地溜达到村里的广场上看热闹。茶余饭后,新落成的猴场社区民族民间文化广场上满是娱乐健身的人。由省总工会投资50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村民们提供了更舒适的文化娱乐场所。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精神饱满地注视着嬉闹的人群。大伙儿劳作一天的疲惫似乎都在此时的喧嚣嬉闹中释放。

通过省总工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帮扶,猴场乡正悄然蜕变着:村里的留守儿童们通过视频聊天看到了在外务工久未回家的父母;残破不堪的水落洞村小学变换了模样,操场再也不坑坑洼洼了,寄宿的留守儿童有了新棉被和铁床,学生公厕焕然一新;乡里新修了公厕和职工浴室;投资170万元的农民培训中心已投入使用……

优产业惠百姓

乡村变靓了,出行方便了,文娱活动丰富了。而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让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还得靠做产业做项目。

“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示范带动、提升素质、强化责任”,这是杨兴举为普定县驻村联系点提出的扶贫思路。以此为指导,省农科院专家为猴场乡量身编制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帮助猴场乡农业产业发展理顺思路,找准致富发展路径。

站在阳光下的杨华富皮肤黝黑,笑声爽朗,他身后的牛棚里,24头肉牛正悠闲地咀嚼着饲料。在省总工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驻村以前,杨华富家的牛还不到10头,“牛从外地刚买来时好像水土不服,最头疼的是疫病防治。”憨厚老实的杨华富并没有多少养牛方面的经验,虽然一家人想尽办法“伺候”着圈里的牛,但结果总是达不到期望值——“牛的饲养技巧不到位,营养什么的欠缺,卖不出好价钱。”

村民养牛出现的各种烦恼,正是省总工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工作努力的方向。

2014年10月30日,杨华富早早吃过午饭便来到乡里新落成的农民培训中心。下午两点,这里聚集的村民已经超过100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聊着自己的“养牛经”。

“今天就给大伙儿聊聊养牛的技巧,教大伙儿怎样把牛养得更好。”培训中心的讲台上,省肉牛养殖专家何光中的一句话让嘈杂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在培训结束时,一本绿色的《肉牛养殖技术培训资料》发到村民们手中。“加强饮水,定期运动……”杨华富一边翻看着培训资料,一边把重要内容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根据‘精准扶贫、产业支撑的指导,我们的驻村工作队经过实地调研考察,也请普定县的相关专家分析论证,最后才确定在猴场乡实施肉牛养殖产业扶贫项目。”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郑国斌介绍,为确保养牛项目顺利实施,驻村工作队先后考察了惠水县、安龙县、普定县的养牛场、养牛基地、养牛农户,对肉牛养殖的基本模式、养殖技术、市场前景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最后确定由省总工会拨付100万元专项资金,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给养牛示范户,与农户“五五”承担买牛资金。

养牛大户杨华富总共享受了8万元的无息贷款,从最初的不足10头牛增加到24头牛,养牛为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一年时间不到,我的净利润就超过了一万元。”杨华富说,村里致富条件的改善也让很多外出务工的人回家就业创业。

“只有从‘输血帮扶变成‘造血帮扶,让帮扶对象自力更生才算达到了帮扶的目的。”在郑国斌看来,扶贫要扶到“点子”上,就是要引导老百姓自己创造经济效益。

除了实施肉牛养殖项目,林下养鸡项目、7000亩核桃种植项目、500亩优质马铃薯种植项目等一系列脱贫减贫、增收致富的扶贫项目正在猴场乡猴场社区、水落洞村、仙马村有条不紊地实施。

在对普定县的同步小康驻村帮扶中,省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安排了“321”帮扶活动,每一个支部对口帮扶一个村,领导帮扶三户,处级干部帮扶两户,一般干部帮扶一户。清晰明确的“点对点”帮扶让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帮扶到位。

从道路交通、文化场所、培训场所建设到教育设施完善、节日慰问、素质培训提升、产业发展致富,普定县猴场乡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留下了省总工会帮扶的痕迹。

在驻村干部邓军的“民情日记”上,留下这样一串数字:2013年省总工会为普定县同步小康帮扶工作拨付经费561.3万元,实施项目28个,协调资金1163万元,实施项目7个;2014年拨付经费356万元,实施项目24个。(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洞村养牛总工会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你所不知道的十八洞村”
两头牛的命运
养牛伯脱贫纪事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区总工会给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当事企业为何没担起相关责任
湘西苗寨的新美图画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