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巧问善导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5-05-26朱铁夫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藤野教者孔乙己

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和知识的掌握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了问题,学习过程也将停止。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会“一头雾水”,而那样问,学生却会“柳暗花明”;这样问,或许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而那样问,就可能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

既然“问”如此重要,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问”的艺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针对个别,面向全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全面了解学生,以便在备课及授课时“心中有数”。因此,教者要多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有了这些准备,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及引导,从而做到既面向全体,又针对个别。教者在设计及提问题的过程中,应把较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给“学优生”回答,或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而难度不大的问题则多安排给“学困生”作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以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向上的斗志,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二、紧扣教材,精心准备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实现“问得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要紧扣教材,突出知识与能力训练的重、难点,这是设问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区分主次轻重,抓住重难点,避免问题的纷繁琐碎、不分主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共同探讨知识的融洽氛围中,将知识逐步掌握。如《藤野先生》一课,要使学生理解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教者就可根据课文内容依次设问:第一次见面,藤野先生留给我怎样的印象?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哪些?旁人是如何评价藤野先生的?我对藤野先生有怎样的感情?你觉得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像这样可以抓住重点,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学生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三、把握时机,适时而问

“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怎样问、如何问,教者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1、“问”在兴趣之时。学生兴趣的激发是课堂充满活力的动力之源,学生一旦对疑问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会主动、积极地去解开疑问。比如,讲课文脉络时教者只讲到即将解开谜底前的瞬间,学生由于担心人物的命运,急于要了解故事的结局,而积极地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问”在关键之处。问题只有问在关键点,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所以,教者在设置问题时要有意地给学生制造“麻烦”,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障碍”。当学生试图搬除这些“障碍”时,也就意味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思考及突破,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时就很注意提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发问:“孔乙己姓甚名谁?”这一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的迫使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巧抓时机、富于艺术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就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四、换位思考,精于启发

课堂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问题的设计和提问,这样不仅密切了师生间的关系,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让他们摆脱束缚,放开思想,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在发现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处于快乐和谐的学习气氛之中。或许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时转不过弯,难以找到答案,每当这时,教师要注意随机引导点拨,为学生的思考“牵线搭桥”,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逐步接近“问题的实质点”,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课堂已不再是单纯知识传递的知识集中训练营,而是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彻底改变传统、封闭的课堂现状,全面实现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探索,定会让每一位学生在“活”起来的语文课堂上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朱铁夫,吉林白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藤野教者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