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阅读课堂本真策略

2015-05-26李拥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肖邦本真笔者

小学生语文阅读,其本真应当含有学生的自主创新阅读因素,离开了这样的因素,仍然是教师在阅读上的强行灌输,其结果仍然凸显不出学生的创新阅读。如何形成小学生的本真阅读?笔者认为必须做到这样的三个方面:

一、尊重小学生的创新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对于学生的阅读感悟总不免要求答案的标准化,限于时间关系,有时教师根本不把小学生的阅读感悟放在眼里。感悟没感悟一个样,表达不表达也是一个样,一切以呈现在白板上的为准。学生也总会这样以为,读过了就算了,何必去悟呢?那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也仅仅就有阅读的份儿。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让他们把阅读的所感表达出来,甚至就让他们的所感变成“标准答案”,那学生就不会只阅读而不感悟。因此,理想的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去超越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尊重学生的创新阅读,比较关注学生在阅读感悟中的表达,学生的表达能够沾得上边儿的,都竭尽全力予以一定的认可,即使不可能沾上边儿,也去比较耐心地等待,因为小学生的阅读感悟之观念也是比较容易改变的。有时就是“蒙”,也是可以“蒙”出效果来的。譬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学生难以感悟“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的含义,学生所表述的也可以说是完全沾不上边儿,但有一学生回答说,就是要让肖邦爱这泥土,泥土与祖国有什么区别?此时应当将它们看作为同义语,学生得到一定意义上的尊重,在今后的阅读感悟上兴趣将会逐渐浓烈。

二、引领小学生的创新应成为教师的理想行动

小学生的阅读具有怎样的感悟水准,我们是一清二楚的。小学生能否实现自己的创新阅读?回答也应当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因为小学生也有创新创造的潜能。这里的关键是要靠我们教师去引导好,可能我们会有这样的认识,确立学生自主创新阅读的地位,我们教师就不宜再去过多地指手画脚了。应当说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对于小学生阅读课堂的本真,需要小学生的创新阅读,更需要教师的理想引领。平时的阅读教学,笔者引领学生但不把学生牵着走,而是和学生一起游离于教学文本的字里行间,让学生自己去直接介入文本。点在小学生摇摆处,点在小学生山穷水尽时,拨在小学生偏离人生价值意义的感悟上。应当说这样的引领是需要一定艺术的,它与教师的强行灌输有其本质的区别。有时,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去进行预习,为了学生能够获取预习效果,教师总会给学生以预习提纲。有的提纲就支离破碎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有的提纲实质就已经给了学生的提示。那课堂上的阅读则完全意义上变成学生的一种极为虚假的感悟,课堂是热闹了,但又有哪一点属于学生真实意义上的感悟或者就是创新性的感悟呢!无意义的牵着学生鼻子走的阅读感悟无益于学生的发展。

三、互动小学生的创新应成为教师的经常行动

积累与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积累与运用其主要的途径仍然是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读得熟记得深”“感悟得透同样也会记得深”。作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我们必须经常做的是形成学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能力,进而形成学生创新阅读感悟的良性循环。达成这样的目标,作为教师的教学课堂应变成学生互动创新的学堂。平时的阅读课堂,笔者总力求做到,让学生对话于文本,对话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于作者甚至还可以说是编者,对话于伙伴,对话于教师,形成了全覆盖且强有力的互动趋势。譬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笔者就让学生与充满爱国主旋律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互动,有诗圣杜甫的《春望》,有陆游的《示儿》,还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让学生与肖邦进行互动,让学生去搜集整理相关肖邦的资料,使学生能够感知到肖邦是一位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的作品蕴含着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当学生知晓得如此全面和透彻,那很显然创新阅读的感悟就可以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构建互动小学生创新阅读课堂上,作为老师必须是和学生互动的积极参与者,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探究的信心会倍增。

李拥民,教师,现居江苏高邮。endprint

猜你喜欢

肖邦本真笔者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老师,别走……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肖邦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