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时评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5-05-26汤永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时评社团课题

时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新闻时评,简称时评,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经过层层推荐,我校语文组和政治组联合申报的安徽省级重点课题《中学生开展时评活动的研究》最终获得安徽省教科院的立项。那么,为什么要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怎样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呢?

一、正确认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在《开题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我负责策划和宏观指导,由另一负责人程良巨老师执笔。《开题报告》内容比较全面,对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指导思想和近期活动情况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介绍,初步勾勒出课题活动的发展前景。

1909年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中指出:“凡论说所论,则事之应举措者也;凡时评所评,则事之已举措者也。”这实际上说明,时评也是一种公民表达文体。时评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下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及时解析,当即批评,在依托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深开掘、精加工,从而发现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颖而有价值的东西,引领大众视听。

一个课题的活力在于它确实有研究的必要。我认为,开展中学生时评活动研究符合“三个需要”:即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时评是意识形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特别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时评如洪水,宜疏不宜堵。青少年非常关注时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反映的实际上就是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时事评论的现象。当代中学生也喜欢写时评。许多人在网络发帖、跟帖,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写时评。而且,调查发现,中学生特别喜欢关注国内外大事,喜欢发表评论。对这种“参政议政”的热情必须加以引导。

好的时评可以拨开云雾,点亮智慧,可以引导舆论,推动事件发展,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坏的时评则会影响判断,打击情绪,制造混乱,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毛泽东同志一直非常重视时评并亲自撰写时评,他针对红军官兵中存在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虑,及时挥笔写下了举世闻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使士气大振。秦火火和薛蛮子也是评论“高手”,他们不适当的谣言式评论混淆了视听,给许多单位和个人造成巨大损失。对不好的时评,如果不加以批评和纠正,就会培育不良社会道德个性,会成为青少年价值观迷失的推手。

综合一下,开展时评活动研究,引导中学生正确客观评论国内外大事小情,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引导舆论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更利于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培育和形成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合格人才培养。

二、开展时评课题研究时必须始终突出几个特点

时评活动课题的研究落脚点在学生广泛参与的时评活动上。时评活动始终在路上,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所以,我认为,要科学有效地开展时评课题研究,在时评活动中必须坚持突出几个特点。

实践性。实践应当是时评活动课题最重要特征。时评课题首先要搞好学生时评情况的调查、研究等活动,号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语文老师要在时评写作指导上下一番功夫。其次,开展时评课题研究时教师要能认清时事与身边事情的关系,对学生的时评活动要注重过程评价,将研究的触角伸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内心隐秘世界。应该多供给一些活动平台,多进行师生互动,如谈心、竞猜、问卷调查、考察等,要注重实践过程,注重广泛参与。

选择性。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时事新闻,在数量上要把握好度。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因此,开展时评活动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老师每周精选十几个时事,印发给学生,然后根据学生需要,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时事开展活动。内容上要精心把关,进行必要的筛选。可充分结合现实工作需要开展时评活动,如廉政文化进校园、无偿献血、世界环境日和交通安全整治等活动,联系相关时事,组织学生开展时评活动,可以举行时评征文、时评演讲、时评辩论等,这些思路都比较好。

公平性。时评指导课、时评征文等活动都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时评征文比赛,要讲究公平性,评选程序要规范,要努力推出一批批佳作,努力让有新闻写作和时事评论的“高手”脱颖而出。语文老师要在时评课题背景下成立中学生时评社团,还要成立演讲社团、辩论社团,英语组也可以成立英语时评社,语文组指导的合肥市优秀社团——星愿文学社也可以参与进来,团委指导的播音社团也可以吸纳进来,社团的大门要向每个学生开放,只要你想到了就有可能做到,力求中学生参加社团人人平等。

开放性。时事评论不能搞标准答案,要将时评同政治学科的材料题区分开来,否则,时评就丧失了它的本质特征,课题也就没有研究的价值。时评的内容越开放,越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越有利于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越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时评写作还要避免格式化,鼓励时评形式的各种创新。

文学性。引导学生进行时事评论一定要注意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一课题中,语文老师大有用武之地。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时事,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达,就不要用抽象的概念表达。这样,文章就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读性。思想性是前提,思想性寓于文学性之中。如《广州大火警示:高楼烂尾,管理不能烂尾》等,能夺人眼球。有了思想性就自然深刻。要想努力做到深刻,我们的时评还要学习《杂文报》的精神,继承鲁迅杂文的光荣传统,“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不捕风捉影,以负责任的态度,正确关注社会,传递正能量。

启发性。指导时评写作时,教师要引导不要灌输,注重启发,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时评文章,引导学生赏析,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的不足。教师还应该带头写时评文章,这样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会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更有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时评活动。endprint

激励性。课题要想顺利开展,离不开激励原则。我们确立了几个激励原则。一是对课题组成员按贡献大小确定排名顺序。不搞照顾性排名,不搞论资排辈排名。二是要采取征文比赛、校刊选登、阅报栏展示、媒体推荐发表等途径激发学生时评写作的积极性。三是课题成果和社团成绩根据贡献大小提供。积极联系《安徽青年报》《环湖晨刊》《江淮晨刊》《市场报》《合肥广播电视报》等媒体,开辟小栏目,为优秀的时评文章提供展示平台。

长效性。为推动课题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课题组要长期指导“时评社”“辩论社”等社团活动。课题组要不断举办“激扬杯”时评征文活动以及时事辩论等活动。这些必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繁荣校园文化。上述社团及相关活动不能在课题结题后就销声匿迹,而要长期坚持下去,使之成为中学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教育实践平台。

三、开展时评课题研究要努力推动课题活动社团化

时评活动研究课题关键在于“活动”,或者说关键在于通过课题活动推动学生活动。“活动”的作用非常显著。袁振国教授指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有四点,一是课程的选择性,二是教学的主动性,三是评价的多样性,四是活动的合作性。活动的最主要作用是培养中学生合作能力,这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社团活动是中学生活动课程的重要载体之一。要想让课题活动获得更多学生的支持参与,必须明确推动课题活动社团化,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时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活动中增进学生交流交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时评课题研究可以推动哪些社团活动呢?

首先是中学生时评社。可以大范围组织时评社团,将中学生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时评写作培训。写时评不是为了在报刊上发表,而是培养学生时事评价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维。可以每月组织一次时评竞赛,期期评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其次是小记者社。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小记者社团,指导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的厂矿、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调查研究,关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写消息,作评论。可以组织中学生自主编写小记者报,及时编发学生时评作品,宣传中学生时评写作成绩。

再次是辩论社。理不辨不明。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对复杂社会事件进行辩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持观点,在辩论中辨清是非,把握住分寸,从而养成客观时评习惯。

还可以组织文学社、演讲社、朗诵社等,将时评社团活动推及到学生各类活动中。

总之,中学生时评活动研究以及由此推动的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特别有利于调节高中学生学习情绪,释放压力,提振信心,提高能力,引领学生正确关注社会。我们主张“教学与活动齐飞,考场与赛场双赢”。我们要借助课题搭造平台,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在课题活动中引导中学生健康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这符合教育辩证法,也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

作者系安徽省教育重点课题《中学生时评写作活动指导》负责人。

汤永胜,教师,现居安徽巢湖。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评社团课题
缤纷社团
时评的一般思路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第一次写课题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