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外贸英语人才职业发展能力实证研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

2015-05-26麦淑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外贸英语月薪外贸

麦淑华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在区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职院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批复合型外贸英语人才。然而,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外贸人才自身也需要发展。在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职业发展能力是关键因素。职业发展能力是指“建立在职业素质基础上,能适应经济和职业发展要求而不断获得增强和发展的职业能力。”[1]简单来说,高职外贸英语毕业生不但需要具备找到首份工作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保住工作的能力和在个人发展需要时找到更好工作的能力。

高职院校向企业输出的毕业生发展如何?其职业能力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外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调整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课题组对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外贸方向)(以下简称外贸英语)毕业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现状,讨论外贸行业对外贸人才职业发展能力的要求,从而为改革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企业,共分为三组:第一组毕业1~2年,第二组毕业3~4年,第三组毕业5年以上。毕业生所在企业主要分布在以顺德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成功回收165份,有效率为92%。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面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内容涵盖了毕业生职业现状、职业发展能力的要求和提高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建议。另外,采访了30位毕业生及其直属上司,咨询外贸人才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听取他们对于人才培养的建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职业现状

2.1.1 总体满意度 按照参加工作的时间长短,分别比较三组毕业生对职业现状的满意度,发现“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为70%左右,均大于“不是很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其中,第三组(毕业5年以上)的满意度最高,为79.5%,第二组(毕业3~4年)的满意度最低,为66.7%。

图1 毕业生目前月薪

2.1.2 平均月薪 比较三组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含提成和福利),发现第一组的月薪全部在4 000元以下,主要集中在2 001~4 000元之间,有21.7%处于2 000元以下;第二组的月薪主要集中在2 001~4 000元之间,有24%达到4 000元以上;第三组的月薪在各个区间段分布比较平均,其中比例相对大的是5 001~6 000元,占26.3%。值得注意的是,有15.8%的毕业生月薪达到7 000元以上。可见,外贸英语毕业生起步阶段收入比较一致,而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收入差距逐步增大。

2.1.3 现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三组毕业生中,64%以上都在从事“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文员”、“翻译”等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其中50%以上的毕业生是外贸业务员。比较发现,从事“其他”(与专业不对口)工作的人数比例随着工作年限而增加,毕业5年以上的不对口率为35.9%。

图2 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岗位

2.2 职业发展状况

2.2.1 月薪增加 第一组毕业生月薪增加幅度不超过2 000元,88.2%在1 000元以下;第二组的月薪增加均在4 000元以内,40%的毕业生月薪增加了1 001~2 000元;第三组的增加幅度分布相对均衡,增加不到1 000元的占21.6%,增加了1 001~2 000元的占24.3%,增加了2 001~3 000元的占27%,而有13.5%的毕业生月薪增加了5 000元以上。工作时间越长,同届的毕业生之间薪金增加的差距就越大。

2.2.2 职位晋升 在第一组的毕业生里面,77.8%认为工作以来职位“没有提升”;第二组中60%认为“有一点提升”;在第三组当中,35.9%的毕业生认为有“很大提升”,48.7%认为“有一点提升”,只有15.4%认为“没有提升”。比较三组数据发现,工作3年之后大部分毕业生会获得一定提升,而工作5年之后职位高低分化拉大,有三分之一左右能得到较大晋升。

图3 毕业至今的职位提升

2.2.3 更换工作单位 第一组毕业生当中,

82.9 %没有更换或只更换过一次工作;第二组毕业生里面76%更换过1~2个工作单位;第三组中69.2%更换过2~3个工作。大概每1~2年外贸英语毕业生会更换一次工作,“跳槽”比较频繁。而在跨行业变换工作方面,从来没有跨行业变换工作的毕业生多于有跨行业变换工作的;工作时间越长,跨行业换工的比例越大。至于更换工作的原因,三组数据的差别不大,主要归纳为:“为了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和“为了增加工作体验和阅历”。

2.3 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3.1 在校所学课程能否满足职业发展所需 总体而言,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课程对于职业发展的作用评价不高。约50%的毕业生认为“一般”,约40%认为“能够满足”,而10%左右认为“不能满足”。其中,毕业生对公共课程的认同度低于专业课程。访谈发现,毕业生认为职业发展能力不是仅仅靠学习一些与职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就能满足的,因为那些毕竟只是课本上的理论,职业发展能力主要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和内化的。

图4 在校所学课程能否满足职业发展需要

2.3.2 影响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毕业生认为影响其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技能”、“专业基础”、“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概括起来,前面两个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后面三个属于除职业能力以外的适用于所有职业的“职业关键能力”。毕业生认为这两种能力的重要性相当,都是决定职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主要因素。

图5 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

2.3.3 开发职业发展能力的建议 毕业生认为培养职业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专业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素质教育”、“担任学生干部”和“参加职业发展方面的讲座和培训”。

3 调查结论及对策建议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外贸英语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毕业后1~2年),毕业生发展比较顺利,专业对口,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主要是因为高职外贸英语教育强化了学生从事外贸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与专业对口,使得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职业发展的过渡期(毕业后3~4年)是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毕业生跳槽率高,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部分毕业生开始获得职位的晋升和收入的提高,而部分毕业生由于职业发展能力有限只能原地踏步,对将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在职业发展的稳定期(毕业5年后),毕业生的月薪和职位的分化进一步拉大,部分毕业生职业发展后程乏力,更多的毕业生脱离原来的外贸岗位从事其他工作。三个阶段的毕业生均认为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是“职业能力”(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和“职业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而学校提供的理论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发展所需。毕业生认为应该通过加强职业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素质教学等方面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

因此,从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高职院校应该对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

3.1 外贸英语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人才的发展重新定位

高职院校外贸英语专业主要培养英语好、懂外贸的一线外贸从业员。但如果过分强调为企业“量身定做”外贸人才和强调人才培养与岗位“零对接”,往往会容易忽略了人才自身的发展需要,导致毕业生缺乏职业上的后续发展力。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应该立足于人才的职业发展。外贸人才培养不仅仅要满足社会需要,也要满足外贸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即“既能使企业获得 ‘好员工’,又能使学生获得‘有职业,好职业,新职业’的能力。”[2]就外贸英语专业而言,“有职业”的能力是外贸专业能力,而“好职业和新职业”的能力是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就是职业关键能力。因此,外贸英语专业培养的不但是英语好、懂外贸的人才,更应该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

3.2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英语好、懂外贸、能发展的复合型外贸英语人才,并不是这几种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成的人才,培养方式也不是授予学生各项单项技能即可,而应该是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整体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3]高职院校应该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使学生在学习外贸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习能力。

3.3 打破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界限,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往往是互不干涉,甚至会因为抢夺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对立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对接互动。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应该打破二者的界限,开发以培养外贸英语技能为载体、以提升社会能力为目的的课外项目,如外贸业务洽谈、模拟交易会、产品讲介比赛等。这些项目与课内教学安排同步,让学生在课内学、在课外用。项目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打破课内课外界限的另一层含义是打破专业教师与职业导师的界限,重新定义教师的身份和职责。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如果专业教师只管教学,甚少参与学生活动,几乎不与学生就专业以外的问题进行交流,那就很难做到言传身教。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由指定老师对课业以外的问题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发展有莫大帮助。

3.4 校企合作育人,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工作适应能力是指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能调节、控制自己做出正确恰当反应的能力。被调查的毕业生认为工作适应能力对于职业发展起重要作用,而参加校外实习能有效提高职业适应能力。高职外贸英语专业应该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岗位见习、企业课堂、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提前让学生以外贸从业员的身份参与企业的运作。在企业里,学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勤奋敬业的精神。企业员工言传身教,企业文化不断熏陶,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提升团队意识。这些方面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日后顺利地适应外贸工作和应对工作变迁。另外,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成功的企业人士开设“行业人士讲坛”、“职业生涯管理”等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未来工作有合理的定位,提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 ‘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4]高职教育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既能掌握现代技术,又能适应未来职业变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外贸英语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系统构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打破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界限,与企业密切合作,在提高学生的外贸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1]张伟,俞跃进.职校生“职业发展能力”探析[J].职教通讯,2002(6):59-60.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供需关系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2010(18):23-25.

[3]姜大源.信心、决心、恒心:与职校生谈成长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19-26.

[4]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2):7-10.

[5]张芳.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5(8):12-15.

[6]赵癸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选择[J].机械职业教育,2013(12):44-46.

猜你喜欢

外贸英语月薪外贸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定个小目标
浅谈外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