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废”为“宝”,教师的“法宝”
——谈学生“错题集”的再应用

2015-05-25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谢惠玲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位线菱形对角线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谢惠玲

变“废”为“宝”,教师的“法宝”
——谈学生“错题集”的再应用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谢惠玲

近读《中学数学》2014年第5期中许爱珍老师撰写的《用好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成效》,[1]联想自己平时教学过程的一种常态做法,让学生整理错题,意在考试前复习,不再重蹈覆辙;意在形成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思,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在平时的实践中,笔者越来越感觉到错题集的作用不仅仅限于帮助学生,其实对于老师的教学与专业成长也十分有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文1对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愿与同行一起共鸣.

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认知状况与知识“生长点”的掌握情况.因此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题,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资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路标.借助错题集可以不断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从有效引向高效.

一、以学定教的方向点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如何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的预习作业是一个载体.如何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每堂课前,通过学习小组或教师抽批一部分,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等信息是必备环节.利用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导学策略,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例1已知菱形的边长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均为2cm,则菱形的面积为().

设计意图:(1)菱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2)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菱形问题;(3)揭示菱形面积两种计算的本质.

学生错误:(1)利用对角线之积的一半求菱形面积,漏除以2;(2)以等边三角形或者直角三角形为研究对象,不能灵活应用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3)无从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调整策略:(1)已知菱形的边长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均为2cm,通过画图,你能发现一条对角线把菱形分割成两个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吗?两条对角线又如何?(2)你能用被两条对角线分割后的图形拼成矩形吗(画图说明)?(3)借助于图形你能发现菱形的面积与对角线之间的联系吗?你还有其他方法探求菱形的面积与对角线之间的联系吗?(4)你有几种方法计算菱形的面积?(5)求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你有几种方法?(6)编一编:菱形计算中涉及的元素有:内角度数(内角之比);对角线长(对角线之比);周长(边长);面积(高)等.请你编一题,已知其中两元素,求其他元素的题目来考考大家.

教后体会:(1)能够让学生体会转化的过程,利用对角线把菱形问题分割成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问题;(2)以拼图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导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追问学生是否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一般四边形中是否适用,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智慧之旅;(3)通过编题,让学生感受到已知条件不同时,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一致的,达到做一题,带一串的目的;(4)准确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分层引导,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二、复习设计的“引暴点”

暴露学困生知识类缺陷,暴露部分优等生不能快速发现同学的解题错因和相应的解题规律,从而使学生的错误成为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课堂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陷阱”,课堂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冲浪”,课堂的效率不断走向高效.

例2下列各题中的解答有“病”吗?如果有“病”,请写出“病因”.或者指出易让别人犯错的“陷阱”在哪儿?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图1

(2)在△ABC中,a、b、c分别为三条边,∠B=90°,如果a=3cm,b=4cm,求边c的长.

(3)判断以a=0.6,b=1,c=0.8为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证明:因为a2+b2=0.62+12=1.36,c2=0.82=0.64,所以a2+ b2≠c2,所以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作业中最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似是而非的碰撞中解决以下问题:(1)问题考虑的不全;(2)隐含条件的忽视;(3)逆定理的理解不透.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走弯路、犯错误而体会到的,将是更加深入的、更具体验性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当然,通过对错误的审视、体验和反思,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提高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错题再练的资源点

“做过的、讲过的题目,再做还是错.”这是教师在评讲题目时,最为常说的一句话.究其原因:(1)正常的遗忘规律;(2)没有常看、常思错题集,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途径,每周的错题再练.操作过程:(1)小组收集(电脑建立小组文件夹,选小组2人以上错误的题目);(2)班级收集(电脑建立班级文件夹,选班级15人以上错误题目);(3)选题组卷(典型问题、易错问题);(4)评价分析(根据试卷的情况,归类讲评,确保讲评的典型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通过这样的一种模式,真正解决了学生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最大的优化.

四、作业减负的关键点

“轻负高效”是伴随教育发展的永恒话题,我们的教育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讨的脚步.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作业负担,主要体现在:(1)重题量,轻质量,让学生陷于题海中,怨声一片;(2)作业缺少新意,学生缺乏思考,只是机械地做,毫无反馈价值,是低效作业.笔者想通过教师借助错题集,布置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图2

1.多一点错题变式,少一点题海捞针

例3如图2,在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DE⊥CE.

求证:AD+BC=DC.

设计意图:①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遇梯形中一腰中点,常规辅助线如何添加;②掌握用“截长法”与“补短法”是证明线段和(差)问题的常规思路.

反思归纳:通过上题的问题解决,遇梯形腰的中点,你有何启发?

(1)形式的改变.

例4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若AD+BC=DC.

求证:DE⊥CE.

设计意图:①条件与结论的互换,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变;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提升自己的归纳、概括等能力.

(2)知识的迁移.

例5如图4,在梯形ABCD中,AD∥BC,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像EF这样,我们把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观察EF的位置,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你能发现梯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吗?证明你的结论.

设计意图:①根据前面解题体会,类比进行梯形中位线的证明;②通过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类比发现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图3

图4

2.多一点整理空间,少一点机械做题

学生的整理需要时间,学生的再看需要时间,如果给予的空间太少,他们的整理就是抄几道题目,完成表面任务,他们的反思就会缺乏深度,后继的纠错缺乏实效.因此每天至少给予30分钟的时间整理错题,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效果也许是你多布置几道题目所不能比拟的.

错题整理是学生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我们的目标是真正使学生“有错不害怕,会订挺高兴”,使我们的教师不断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1.许爱珍.用好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成效[J].中学数学(下),2014(5).

2.章飞.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朱彩虹.五种校本机制助推教师发展[J].中小学校长,2011(12).

4.杨伟.自主成长型教师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1(12).

5.符永平.实数复习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2(2).

6.张浩杰.从“有效”走向“高效”[J].数学大世界,2011(7).W

猜你喜欢

位线菱形对角线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巧构中位线解题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巧证几何题
巧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活用中位线的性质解题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
数学题
母鸡下蛋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