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针灸学“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5-05-24刘世红马维平田维珍杨传美欧海艳
刘世红 ,马维平 ,陈 文 ,田维珍 ,张 红 ,邹 丽 ,杨传美 ,欧海艳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2.荆州市中医院,湖北 荆州 434020)
针灸学是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中医美容、中医骨伤、康复医疗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校针灸学课程组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本位,广泛进行毕业生就业回访,聘请行业专家深入行业调研,分析针灸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教学做考合一”的新理念,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和针灸临床工作岗位要求,探讨针灸学“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基于针灸临床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
1 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针灸学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调整遵循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以操作性为主的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电针法和穴位注射法等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让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做”中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1.1 以工作任务单元为单位,整合课程内容
根据临床针灸岗位针灸治疗的一般要求,结合患者入院就诊到针灸医师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的全过程,我们将针灸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入院诊断、辨证施治、针法技术、灸法技术和拔罐技术5个工作任务单元,并确定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1]。
表1 针灸临床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
1.2 以学习任务项目为导向,细化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依据临床针灸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和进行治疗的工作过程,将整合的教学内容中有关针灸临床岗位的5个工作任务分解进入院诊断技术、辨证施治技术、毫针刺法技术、毫针补泻技术、晕针处理技术、三棱针法技术、皮肤针法技术、皮内针法技术、电针法技术、穴位注射技术、穴位埋线技术、耳针技术、头针技术、灸法技术、拔罐法技术等23个学习任务项目中,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
2 坚持“做中教、做中学”,优化教学方法
2.1 实训教学法
在高职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让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际动手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2.1.1 注重示范教学,突出“做中教”在多年的实训教学中,我们对不同的实训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边做边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做边学。教师在现场演示中,注意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对关键步骤及难度大的操作还要反复认真地向学生演示。如拔罐法中的闪火法是临床中应用最广的拔罐方法,操作时要求做到轻、快、准、稳。教师在演示时,常因手法过快使得学生一时难以看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不厌其烦地反复示教。再如眼区的承泣等穴,操作时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教师在演示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取穴、进针及出针方法等,认真领会操作要领,掌握注意事项,避免出现针刺异常情况。通过示范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厚。
2.1.2 突出项目导学,促进“教与学”项目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和协作学习。如针灸操作技术中的电针法实施项目教学时,采取的一般程序是:(1)教师先将电针法的操作方法进行分解并现场示教;(2)学生讨论电针法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3)学生分成3~5人一组,相互或独自练习;(4)教师巡回指导;(5)教师答疑;(6)教师综合测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2.1.3 实施模拟训练,强化“做中学”针灸的操作技术部分,如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和电针法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与临床接轨、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在教学中,我们模拟临床针灸岗位的工作要求,在教师的示范教学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一名学生扮演医生,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在安全和无菌及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实施角色互换训练,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针灸的常用操作技术,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案例分析法
针灸治疗是经络、腧穴、针灸手法和中医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校教学难以实施现场实训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单纯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浓。近年来,我们尝试结合临床典型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让学生进行辨证,明确诊断,拟订针灸处方,选择针灸操作技术。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系统并灵活地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1)教师根据不同疾病认真准备典型案例;(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3)教师根据不同的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4)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分析讨论案例;(5)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不同结果,综合点评案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课本,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还在学生或教师中寻找部分典型案例,模拟临床,在针灸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如胃痛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学生或教师中也时有发生。我们将胃痛的学生或教师请到针灸实训室,现场指导学生如何接诊患者、如何辨证分析、如何运用最佳针灸处方和针灸技术及时处理患者。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3 以赛促学法
每年我校中医药系针灸推拿教研室都会举办以教学班为单位的针灸技能操作竞赛。竞赛由本校针推协会组织,评委由针推教研室教师和外聘教师担任。理论知识竞赛主要通过闭卷笔试和现场抢答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经络腧穴的掌握情况,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技能操作竞赛主要选取毫针刺法、穴位注射法及留针拔罐法进行现场操作,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场发挥能力。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包括服装仪表、取穴、消毒、操作和总体印象等6个方面。参赛选手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专业组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非专业组为中医学、中医美容、中医骨伤等相关专业及学校针推社团的学生。先由各教学班选拔30名学生进行毫针刺法初赛,再从初赛选手中挑选60名优胜学生进行穴位注射复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优胜学生各15名进入留针拔罐决赛。在决赛现场,参赛选手每3人一组(自带模拟患者),在3分钟以内完成所有操作。操作完毕后,专业组选手(每组)还必须现场抽签进行案例分析(限时5分钟以内),非专业组选手每人只需现场抽签回答针灸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综合评分。比赛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对参赛选手的不同表现进行综合点评,最后对获一、二、三等奖的优胜选手现场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达到了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3 坚持“做中考”,完善考核评价方案
3.1 制订“教学做考一体化”考核评价方案
遵循《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精神,我校针灸学课程组制订了针灸学“教学做考一体化”考核评价方案。新制订的考核评价方案一是扩大了实训考核范围,在原来只有单项针灸操作技术实训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了现场画经和点穴考核以及“三站式”技能考核;二是加大了实训考核比重,将原来的实训考核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提高到现在的60%。始终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突出实训考核,强化“做中考”。
3.2 “教学做考一体化”考核评价方案的实施
3.2.1 画经考核 采取现场随机抽签考核的方式。(1)考前准备:题签由教师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中选出,每个题签上有两条经脉,难易搭配。(2)考核时间:一般为3~6分钟。(3)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其中口答经脉的循行原文占50%,用手指在模特身上指出经脉的体表循行占50%。(4)考核程序:学生每两人一组,每人抽考一个题签,在规定时间内边说边用手指出经脉的体表循行。监考教师针对考生的表现现场酌情评定给分。
3.2.2 腧穴定位与归经考核 采取现场随机抽签考核的方式。(1)考前准备:题签由教师从常用的150个穴位中选出,每个题签上有10个穴位,包括定位和归经,每个穴位10分,分值以定位为主、归经为辅。(2)考核时间:一般为3~6分钟。(3)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分。(4)考核程序:学生每两人一组,每人抽考一个题签,其中每个穴位口答定位及归经占5分,用彩笔在模特身上点出穴位的具体位置占5分。如阳陵泉穴,口答定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并说出归经得5分,在模特身上用彩笔点出正确位置得5分。监考教师针对考生的表现现场酌情评定给分。
3.2.3 单项针灸操作技术考核(1)考前准备:监考教师精心准备3~5个不同内容的考题,并制订严格的评分标准,实验教师按照考核内容认真准备考核用品和器材;学生在实训室自觉复习,安静地等待考核。(2)考核时间:一般为3~6分钟。(3)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分。(4)考核程序: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每位学生从3个任选考核内容中随机抽出1个考题,模拟临床针灸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1名学生扮演医生,1名学生扮演患者,在安全和无菌的条件下实施不同操作技术考核,两人交替进行。监考教师根据实训考核内容和操作要求,对考生实训操作的表现现场酌情评定给分。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安排时间强化训练,然后重新考核,直至合格。最后将实训考核成绩纳入期末总评成绩中。
3.2.4 “三站式”技能考核(1)考前准备:监考教师精选或自编6~8个临床常见不同疾病的案例。(2)考核时间:每位考生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中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进行)。(3)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分。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4)考核程序:学生自带模特,现场抽取一个题签,然后根据题签上的案例要求模拟临床诊疗过程,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正确采集病史并完成门诊病历的书写;二是能熟练完成中医“四诊”、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等中医基本操作;三是能将所采集的病史进行中医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监考教师针对考生的综合考核结果现场酌情评定给分。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实习,必须安排时间强化训练,然后重新考核,合格后方能实习。
4 坚持“教学做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组教师队伍经过多年建设,改革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已形成一支专兼职教师比例合适、学历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多元、发展趋势良好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科研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课程组现有教师15人,毕业于不同的高等医学院校,均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73%。专职教师7人,占47%,均为大学本科或硕士学历,具有“双师”资格,每年利用寒暑假到相关医院针灸科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兼职教师8人,占53%,是来源于教学医院,具有“双师素质”、临床工作经验和丰富实习带教经验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较好地保证了院校结合、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5 体会
在针灸学教学中,通过实施“教学做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临床常用针灸技术的操作能力、熟练程度和临床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针灸学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为学生今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和临床实习以及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刘世红,陈文.高职高专针灸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1,3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