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基于“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05-24于素玲
于素玲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依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及《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文件的精神,中职药剂学专业应培养能够满足医药企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型人才。我校药剂专业依托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与企业共建“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首期已与四川健之佳福利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健之佳班”。
1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职业院校按协议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服务、生产、管理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该模式旨在通过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就业、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3],使学生较容易在学校和用人单位间实现“无缝转接”,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企业“用工荒”、学生“就业难”以及学校的招生困境,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4]。
2 “健之佳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校药剂专业“健之佳班”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向调研、共建班级、共同管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员工培训紧密结合。
2.1 双向调研
2.1.1 双向调研,确定合作企业 调研的目的一方面是考查学生对未来就业环境、就业方向等方面的期望;另一方面是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合作意向、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及未来学生的就业岗位等。经过对企业调研考察和对学生意向的掌握,我校药剂专业首期确定了四川健之佳福利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药剂专业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试点企业,校企共建“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实习暨创业基地”和“四川健之佳福利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2.1.2 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订单培养协议是校企合作的法律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利益,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在确定订单数量的基础上,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学校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企业接纳合格的订单人才,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以保障“健之佳班”的顺利开办。
2.2 共建班级
2.2.1 公开选拔“订单班”学生 校企精心优化“订单班”生源。学校和企业以专题讲座、广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广泛宣传,向学生全面如实地介绍企业的情况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接受学生咨询。学生根据企业的介绍和要求自愿报名,学校和企业派出人员对报名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和面试,将考核合格的学生编入“健之佳班”。
2.2.2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协议签订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健之佳班”由校企共同制订渗透企业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由学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企业以学校为教学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以企业为实习基地,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2.2.3校企双方共建课程 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课程改革,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实训项目,即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为基础,将企业员工礼仪规范、职业道德基础、企业文化、工作技能、门店基本作业规范、GSP管理等岗位需求及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等纳入药剂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由“人文社科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4个模块组成的“课证融合、学训结合”的课程体系(见图1)。同时,对订单培养的学生,学校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外,还开展融合企业文化的活动,如开展岗位技能大赛、按企业文化装饰教室等,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为学生日后上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图1 “健之佳班”课程体系
2.3 共同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以校企融合为特征的“健之佳班”管理体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对订单生实行“专兼结合、共管齐抓”双重管理体制。
2.3.1 成立“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 为有效保障“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贯彻落实“订单班”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校企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成立针对“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订单合作教育理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会常务会议主要负责“订单班”培养工作的统筹、指导及订单协议(合同)的审核与管理。日常事宜由外联处、招生就业处、秘书处、教学处及学工处5个部门综合实施相关职能。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交换人才培养意见,提供相关行业信息;履行双方签订的实训基地合同,并提出建设意见;执行学生实习实训计划;研讨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实训、培训质量等。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企业、教学相关部门三者的职责,运行过程中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议,协调配合,为“订单班”的顺利开办提供了保障。
2.3.2 共建“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和企业在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共同组建教师队伍。“订单班”日常管理由学校安排专职班主任,企业方选派一名工作人员兼任辅导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要求“订单班”教师将企业职业要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切实把“订单班”学生作为准员工加以培养。一方面,学校专业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去企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培养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避免出现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将其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将企业文化和生产实例引入课堂,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3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方案“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培养过程中,分期对“订单班”学生进行考核,由传统笔试考核转变为综合性的过程性考核,企业方为“健之佳班”成绩优秀的学生设置专项奖学金,将不合格学生淘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订单班”学生的危机感,从而提高“订单班”人才培养质量。
3 结语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岗位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独立正确进行药品调剂、用药咨询、生产操作、药品销售的人才。但在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仍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一方面,因日常教学任务较重,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多停留在“参观见习”,没有深层次地融入企业项目及任务的科学研究,与大专本科院校相比较,在企业技术进步、服务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提高方面合作的深度不够[5],很难吸引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保障与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校企合作没有一个长效合作机制,在合作关系上表现为职业学校主动积极,企业消极被动,有时也直接表态不予合作。同时,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思想不够成熟,稳定性较差,导致“订单班”学生就业后流失现象普遍等。因此在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进一步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加大师资科研培养力度,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1]沈源.高职卫生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2):17-18.
[2]王亚明.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37-39.
[3]王中林,李建新.基于“订单班”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4):142-143.
[4]邱云.高职院校“订单班”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报告,2013(2):22-23.
[5]马雪峰,韩加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班”全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