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体育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2015-05-22张亚威
张亚威
【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的体育经济规模、体育产业增加值和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发展现状,并且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国体育经济的问题,以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英美韩;体育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引 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体育赛事在中国举行,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和健身运动中去,而许多国际化大公司和国内的企业也纷纷投资到中国的体育产业。使得中国的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研究将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体育经济发展做比较,从中发现中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体育经济产业,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支柱。
一、体育经济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而相对的体育产业指的就是以活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是体育服务业的总称。
二、中美体育经济规模比较研究
体育经济规模也称作为体育经济总量,是指体育经济所创造的总体经济价值的多少。通过计算某国或地区的体育经济总量及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直接反映某国或地区体育经济的总体规模、发展水平以及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中美两国的体育经济总量都在逐年增加,我国体育经济总量增长幅度要慢于美国,并且体育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要远小于美国,因此目前中国体育经济整体水平要远远落后于美国。但是中国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而且增长速度要快于美国,这表明我国体育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中美体育产业增加值比较研究
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固定资产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之和,能够直接反映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向社会提供的全部成果,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体育产业经过20年的市场化尝试,规模还十分弱小。2008年,中国国内体育增加值仅占GDP的0.52%,而发达国家通常占到1%以上。比如美国,体育产业是第六大支柱产业,占GDP的2%以上,体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甚至超过了农业、铁路、保险、电力等行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绿色产业。
四、中美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反映体育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2006-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256.30、283.74和317.09万人,我国体育经济吸纳的就业人数正在逐年增加,但占我国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平均不足0.52%。2008年我国体育用品、服装制造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高达75.4%,这一数据远远高于美国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人员。美国体育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与其总体育从业人员相比所占比重较大,而在我国即使将体育建筑,管理和组织方面的从业人员计算在内,该比例也仅为15%,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相当大。这主要是因为两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不同,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适合技术水平较低的制造业,另一方面制造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
五、中美体育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及对策
与美国的体育经济相比,我国体育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不可回避的是我国体育市场在功能、结构、运行和管理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国的体育经济实力与美国相比仍然不够雄厚,这也是导致我国体育市场发展不完善,尚未形成体育市场运作体系的原因之一,并且我国体育市场在资本运作能力方面还欠缺平衡。不仅在管理和调控方面有欠科学,在管理人才方面也非常紧缺。因此在发展我国体育经济的道路上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首先,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其次,要优化我国的体育产业,由于我国实行的“举国体制”这种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我们也逐渐发现了我国和西欧以及美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拉开了差距,所以为了我国体育产业能够有长足的发展,要迅速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并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另外,要培养全民的体育消费意识,还要培养优秀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六、小结
通过研究,作者发现,中美两国在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无论从体育经济管理体制还是相关体育政策中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体育经济是一种复合型的经济体制,体育经济的发展与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水平的提高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我们要抓住这巨大商机,使我国体育产业都加快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与国际化,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经验,吸收国外体育投资,争取建立规模化体育产业。并且开发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完善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体育经济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海波,孙晋海.中韩体育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