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根源探析

2015-05-22孟鸿玲陈家祺

智富时代 2015年3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问题

孟鸿玲 陈家祺

【摘 要】收入分配事关民生根本,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将缩小收入差距纳入干部的考核。可见,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又非常严重。因此,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就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收入差距“红线”。

【关键词】收入分配;问题;根源探析

一、从一次分配看

(一)初次分配起点的不公平

1、二元城乡结构导致的不公平。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是分治管理,把所有居民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形成了城乡分治的体制。这个体制的背后是两种所有制、两种社会身份、两种生活方式、两种文明,结果造成城乡剪刀差,一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工业品价格普遍高于其本身价值60%—500%;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其本身价值的44%—73%。如果按国际市场价格计算,农村每年将可增加4000至5000亿元的收入。二是工资剪刀差。每个农民工平均每年在城市创造的价值是2万5千元,但平均得到的工资仅为1万2千元,以1.2亿农民工计算,仅工资方面农村每年就有1.56万亿支援城市建设。可以看出,仅此两项,城市每年从农村无偿获取的收入就达2万亿。三是土地剪刀差,农村土地虽然是“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村集体并不能买卖,只能由政府买,而且由政府定价。政府征用土地后,再将使用权出让给企业,政府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2008—2012年五年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总收入超过11万亿元,纯收入约4.1万亿。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出于国家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需要,城乡分治还有一定的必要性的话,那么现在城乡分治就导致了经济二元化、社会二元化,这对农村是不公平的。

2、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的不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先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然后是开发浦东以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给了这些地区很多的优惠政策,促使大量资金、人才流向这些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优先发展起来,而没有优惠政策扶持的地区发展就很缓慢。

(二)初次分配过程的不公平

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过这样一句话:垄断是最大的不公,垄断是中国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源。在我国,垄断的基本形式有资源垄断和行业垄断。

1、资源垄断导致的不公平

我这里讲的资源指的是权力资源,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权力垄断成为决定利益分配的最重要因素。按照宪法规定,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自然资源,都是国家财产,属于公共产权,这些公共产权取得的收入都由政府支配,而代表政府行使权力的一些官员就利用手中这一特有资源发展权力经济。比如,一些官员大手一挥上千亩土地被征用,上百万平米的民房被拆光,从中寻租并获取非法收入。还有一些官员(阜新市委书记王亚忱因职务侵占民企获刑8年)利用权力资源入股甚至干股进民企并从中获利。这几年,矿难为什么屡次整顿无效?中纪委查出是有官员入股矿企。垄断权力产生的腐败,最直接的结果是造就一批有钱的贪官,最间接的结果是造就了一大批得益于腐败的社会新富。有人这样描述贪官:吃靠供,穿靠送;住五星,睡明星。这几年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其中的奥秘路人皆知。在刚刚落幕不久的国考笔试,尽管招录人数比上一年减少千余,但仅仅19538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录取名额,依旧吸引了152万报考者。国考考录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23:1降低到2014年的77.8:1。为什么老百姓仇富仇官?其实老百姓仇的不是富而是不公,仇的不是官而是腐败!有钱能使鬼推磨,近些年有钱视乎什么都可以买,文凭、官职、就业、甚至是法律文书。

2、行业垄断导致的不公平。垄断行业收入高,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控制紧缺资源,排斥竞争者,进行垄断经营,获取超额利润,利润也没有分配给13亿最终股东,而是内部享受和消化。目前垄断行业职工占全国职工人数的10%,而工资和福利收入却占全国总额的50%以上。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银行加证保,两电加一草,脑瘫也拿不少”。

(三)初次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政府、企业、个人收入增长不协调。1992-2007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9.83倍、19.35倍和7.52倍,企业收入增长是最快的,而居民收入增长是最慢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41.4%,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67.3%降到2007年57.5%。1996-2007年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其中有4.6个百分点是劳动者报酬下降造成的。1997-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

二、从二次分配看

(一)税收不公平

目前我国存在税收“逆向调节”现象。通常情况下,高收人者缴纳税收应占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部分,美国10%的最高收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税比重的80%以上。但在我国工薪阶层的个税比重达到纳税总额的50%。

(二)社会保障不公平

社科院调查,退休后收入最低的为200元/月,最高的为1万元/月,差距50倍。差距如此巨大是因为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比如,城市职工养老保险,个人需要交纳月工资的8%,累计缴纳15年才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缴养老保险,退休后直接领取退休金。

三、从第三次分配看

大家还记得2010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我国邀请50位富人参加慈善晚宴,多半企业家不敢赴约,视为一场劝捐的“鸿门宴”。这反映出我国富人慈善意识淡漠。在很多国家人们都愿意做慈善,比尔·盖茨将自己580亿美元捐给慈善基金,只给三个子女每人1000万美元的遗产,他说“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这对他们没有好处”。巴菲特也把家产捐出去,他在宣布捐款的时候,告诉台下的儿子:“自己努力,创造财富”。这是明着捐的,还有暗中捐的,美国一个亿万富翁多年向社会捐赠,累计达上亿美金。最后媒体找到这个人问:“你是什么时候向社会捐款的?”“有钱的时候。”“你是什么时候有钱的?”“捐款的时候。”他认为只有在捐款的时候,才觉自己有钱,只有在捐款的时候,才知道金钱的价值。他们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追求事业的成功,财富只是事业成功的附属品。而我国富豪大多喜欢包二奶养小三多生娃少捐钱,就是宁愿挥霍不愿捐赠。特别是“郭美美事件”后,我国慈善机构陷入信任危机,人们更不愿捐款,当年红十字会受捐减少近六成。

在收入分配的三个层次中,初次分配是原始分配;二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调整,以政府调节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三次分配则是对二次分配的补充,以民间捐赠来弥补政府调节的不足。而现在的情况是初次分配后收入差距拉大,二次分配逆向调节致使差距更加扩大,三次分配又不足。导致“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如果任这个现象发展下去的话,那么我国离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渐行渐远。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问题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