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

2015-05-21胡禄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实践能力特点

胡禄美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本学科又遵循着从生活走向教育,最终又回归生活的形态。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特点;实践能力

新课标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前两年我也有幸参与了我校组织的区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研究”的研究,并参与了我校长青年教师开展的综合实践课赛课活动,我认为自己也增进了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特点的了解和做了一些有效实施。

一、综合实践课具有整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它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所以,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

(一)一位老师在《保护水资源》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先组织学生分头去收集相关资料,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计算我们的日常用水量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与严重缺水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号召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接着深入街道、居民家中进行宣传,制作节水广告、小制作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交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超越以往种种狭隘的课程观,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观点,将数学教学置于一种宏观的大课程观、教育观之下。

(二)在教学圆的周长、面积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时,有位老师就设计了一节室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1.我们学校有一棵几百年的老银杏树,已经是国家级保护树木,长的非常茂盛,同学们也很喜欢这棵树,这是我们学校的骄傲。于是我将学生带出了教室,欣赏老银杏树的风采。

2.在啧啧的赞叹声中我顺势将话锋一转:“这么珍贵的银杏树,真应该好好保护它呀!给它建个围栏怎么样?”学生们纷纷响应,并提出问题:设计什么形状的围栏更合理呢?经过大家的讨论,计算,比较,最后一致认为建圆形护栏更合适,原因有三:第一圆形护栏比较美观第二用同样长的围栏围出的图形中(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等),圆形的面积最大,节省材料;第三护栏一圈各个位置到银杏树的距离都相等,也便于人们在不同方位观赏银杏树。

3.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引出现实生活中圆、正方形、长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与比较,完成了基本题型的复习。确定建圆形围栏后,就又有了新的问题:大约要准备多长的围栏合适呢?相对于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操作中学生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找不到圆形围栏的圆心,也就不知道围栏的半径或直径,那么围栏的长度就很难计算出来。看来仅仅凭借直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恰好能弥补这些。同学们开始在实践中摸索,综合考虑现实问题,又是画图纸,又是圈树桩,又是引垂线,最后终于求出了围栏的半径,周长,解决了问题:

⑴先用卷纸围绕银杏树一圈,量出圆形树桩的周长,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再除以2,计算出树的半径。

⑵再紧贴银杏树桩画正方形,从正方形周长与银杏树周长的焦点引一条垂线段,这条垂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圆形树桩半径所在的那条直线,用直尺量出垂线段的长度,在加上树桩半径的长度就是圆形围栏半径的长度,有了围栏的半径,周长也就能求出来了。计算围栏周长相对于第一个问题—“确定什么形状的围栏”要更复杂,第一个问题属于基础题型的练习,第二个问题就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了,这样也就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践课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位老师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设计了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建沙池》:1.布置任务。学校要在操场上修建一个跳远沙池,请你们思考: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后拿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案。2.实践探究。学生分小组在操场上实地观察、探讨、制定方案、测量、计算相关数据。3.汇报交流。学生根据现场情况,分析研究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许多。如:沙池建多大(占地面积)?它的长、宽、深各是多少?挖沙池的土有多少?怎么处理?在沙池挖好后四周用砖砌上,要多少砖?在沙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一共需多少水泥?填满这个沙池要准备多少黄沙?……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有了现实的依据,又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全面、综合、灵活的运用,同时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深切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三、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参与了活动的过程本身,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获得发展,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学会反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触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要将教室、学校和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情景可能与我们的预设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能是预期的,也可能不是预期的,充满了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再加上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显著的性格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参考书》,广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实践能力特点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