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蕴

2015-05-20鲍丹李潇

教育界·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呼啸山庄文学

鲍丹 李潇

【摘 要】维多利亚时期,以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生态女性运动在西方国家轰轰烈烈地展开。广大女性为了争取独立自由,向往幸福美好,打破男权主义的压迫,纷纷投入到这一声势浩大的运动当中。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也闻风而动,并用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了生态意蕴。本文将在阐释生态女性主义相关内涵的基础上,以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为例,较为深入地分析探究一下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蕴,旨在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女性文学生态意蕴提供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期 生态女性主义 文学 《呼啸山庄》

20世纪70年代定性的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为了追求独立的个体,联结生态学与政治、文化及社会运动,向男权世界展开的一次猛烈的抨击。生态女性运动在西方国家影响尤甚,特别是到了英国的维多利亚统治时期,不仅普通女性拿起了斗争的武器,广大女性作家也深受触动,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纷纷有意无意地表达生态女性意蕴。期间,涌现出的经典的作品包括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乔治·艾略特的《弗罗斯河上的磨房》、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而作为艾米莉·勃朗特一生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文学作品《呼啸山庄》,通过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更是将生态女性的意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以《呼啸山庄》为代表分析研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蕴,其意义就不言而喻。

1 生态女性主义概述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埃奥博尼在《女性主义或毁灭》(Francoise d Eaubonne)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她指出压迫之于妇女与自然来说是有着直接联系的,妇女应该自我领导一场生态运动,用以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和自然有着诸多的共同点,对女性压迫和对自然压迫都是男权主义的霸权统治表现,围绕着自然、女性和发展等主题,生态女性主义对男权世界进行了猛烈地批判,旨在强调女性文化对于解决生态的重要性,从而解放女性与自然。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诞生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还没有提出,但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却方兴未艾。分析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借鉴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方法,其研究角度是文学与自然、文学与女性,关注的是一切受压迫、受控制的群体。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正是用文学之力量唤醒女性命运的一次潜移默化的尝试,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反对男权主义这一时代主题得到了良好地升华!

2以《呼啸山庄》为代表解读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蕴

2.1人类与自然——无主宰性

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看作是万物的主宰,宣扬只有人的利益、需求和欲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一切活动都应以人的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早命题人类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是康德,康德提出了“人的目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为人的目的的思想。法国哲学家勒奈·笛卡尔之后也主张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人类比动植物更优越等观点。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之于人类的重要性越发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相连与互生互惠。生态女性主义倡导关心、爱护与信任,这种关系、爱护和信任就是将女性与自然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强调女性与男性,人类与自然的平等自由,和谐相处。

2.1.1自然赋予人以心灵的寄托

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倡导反人类中心思想,提倡人與自然的无主宰意识,首要一点就是将自然视作是赋予人以心灵的寄托的源泉。作为一位极具文学涵养又兼具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女作家,艾米莉用大量鲜活而又生动的笔触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心灵相通,相濡以沫。当凯瑟琳因为希思克利夫的出走而悲痛欲绝时,自然以疾风骤雨的姿态悲愤着他的悲愤;当林顿因为失去爱妻而痛不欲生时,又是自然以静谧飘渺的荒野来宽慰他疼痛的灵魂。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是荒原的“孩子”,由于受到辛德雷残酷地虐待,他们主要的乐趣就是一大早跑到荒原里,在那里待上一天。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渴望自由,向往美好,可是哪里是自由,哪里是美好,对于他们来说,那一望无际的荒原就是他们的自由,就是他们的美好。为此,即便是面对一个阴沉的下雨天,他们也会选择借上挤奶女工的外套,披在身上到旷野溜达一圈。在凯瑟琳的心中,天堂的模样是跟呼啸山庄一模一样的,所以她渴望回到那片荒原,回到呼啸山庄巍巍的高顶上,因为在哪儿她哭醒了也是快乐的。

除了是凯瑟琳心灵的寄托以外,自然还抚慰了希斯克利夫和林顿的心灵。当希斯克利夫在遭受到辛德雷的侮辱时,他伤透了心,他“把蛋糕和奶酪搁在餐桌上放了一整夜,留给了神仙,” 一直干活,第二天一早,便带着一肚子的怨气跑去荒原。通过回归自然,希斯克利夫获得了疗伤,情绪也大为好转;当凯瑟琳死掉后,林顿伤心欲绝,不仅辞掉了工作还变得沉默寡言。他唯一欣慰的是可以到荒原上散步,并到妻子的坟前看看。正是自然抚慰着林顿这颗孤寂、受伤的心,使他鼓起勇气照顾女儿。总之,在《呼啸山庄》中,诸如心灵与自然结合以及诸如“我对希思克利夫的爱就像下面那恒久不变的岩石”,“你算不得一只羔羊,而只是一只吃奶的小兔子”等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段不胜枚举。正如夏洛蒂1850年给再版的《呼啸山庄》作序时所论述的一样,《呼啸山庄》之所以会充满浓浓的“村俚气味”,是因为它的作者艾米莉本身就是一个土生土长,在荒原里蹦跳长大的孩子。也正因为如此,《呼啸山庄》形成了它朴素的反人类中心道德观,将人与自然的无主宰性与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表现得自然而流畅。

2.1.2自然是女性最忠诚的伙伴

女性和自然的联系在生态女性主义看来是一种相似与亲近,女性是孕育生命的伟大物种,妊娠及生产是人这一高级生命存在的源头,生生不息,永无停止,这正和自然生态的往复循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就是说,女性与自然都是以一定的周期性存在的。因此,自然万物应该是人类的朋友,特别是女性最忠诚的伙伴,而女性则是自然的守护者。

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就大量描绘了女性和自然在男权世界所受到的不公正与压迫。凯瑟琳嫁到画眉山庄后,希斯克利夫对林顿家更加憎恨。希斯克利夫说“但愿能把她家的一切统统吊死”,伊莎贝拉的狗尼凡就差点死于希斯克利夫之手,可见,其主人伊莎贝拉是多么的不幸。这不幸终是在希斯克利夫的阴谋诡计与伊莎贝拉的简单单纯中达到了顶峰,伊莎贝拉义无反顾地和希斯克利夫结婚了。谁曾想希斯克利夫一个劲儿地侮辱她虐待她,伊莎贝拉说,希斯克利夫就是“一个撒谎的恶魔,一个怪物”,可这又能怎么样呢?这时候一条叫勒秀儿的狗出现了,并在她难以下咽呼啸山庄粗糙简陋的食物时得到了它的帮助,勒秀儿用鼻子顶伊莎贝拉的鼻子,算是致意。而当恩肖回来,为难她和勒秀儿的时候,伊莎贝拉躲开了,勒秀儿却没有躲开,伊莎贝拉也显示出了对于勒秀儿的难过与同情。总之,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表达的是一种人与自然本该和谐相处的观念,女性与自然应该相互依存共同反抗男权主义的压迫与控制,这在当时的文化观念中是极为先进的。

2.2女性与男性——平等自由

西方国家的男权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统治和压迫着女性。西方文化,崇尚男权,这在《圣经》中都知分晓,因为夏娃就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变化成的。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就是这样一个以男为尊的时代,当时,“家庭天使”被视作是一个正常的、品格端正的女性的代名词,即女性只能以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存在,她的一生都必須奉献给家庭,奉献给男人。如此可见,女性和男性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女性作为男性的附体,根本没有自己的个性可言。作为一名思想独立的女作家,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就极力呈现了一种反男权主义的观点。艾米莉想要表达的是,女性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婚姻中都是一位被害者,而只有通过塑造勇敢前卫的女性形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起反男权主义的大旗!

2.2.1桀骜不驯的凯瑟琳

凯瑟琳是《呼啸山庄》一书中的“自然之子”,因为她始终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特别是能在6岁时就要求父亲给他带回一根马鞭做礼物,而不是一般女孩子所喜欢的布娃娃,就更加注定了这个女性形象的桀骜不驯与特立独行。凯瑟琳敢于对抗家中的任何人,父亲让她做什么,她偏摆出一种肆无忌惮的神气不做什么。对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也是指手画脚,吆来喝去。以至于凯瑟琳的父亲不得不说:“我可无法爱你,你比你哥哥还要坏。去吧,孩子,去做你的祷告,请求上帝宽恕你,恐怕你母亲和我一定都后悔养了你!” 关于对希斯克利夫的心意,凯瑟琳有一段十分个性的描述,凯瑟琳说她爱希斯克利夫不是因为希斯克利夫的模样,“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在凯瑟琳的心中,希斯克利夫时时存在,“不是当作一种乐趣”,而是当作她自己本身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凯瑟琳独立自由的个性,当其死去时, 希斯克利夫悲痛欲绝,直呼没有凯瑟琳他的灵魂就没法生存。可以说,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是一种独立的性别关系,凯瑟琳的勇敢与执着充分寄寓了艾米莉·勃朗特对于自然和谐,两性平等地祈盼。

2.2.2聪明独立的小凯瑟琳

在《呼啸山庄》中,小凯瑟琳无疑是新女性形象的代表,她聪明,独立,不仅敢于跟男权主义做斗争,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追求自己的幸福。首先,小凯瑟琳敢于向希斯克利夫的压迫与虐待给予抨击。面对希斯克利夫,小凯瑟琳高呼“我不怕你”,并毫无畏惧地说希斯克利夫“的确很惨”,因为没人爱他,“你死的时候,也没有谁会来哭你!” 其次,小凯瑟琳敢于藐视权贵。按书中介绍,当时洛克伍德先生是许多女士们心目中最理想的配偶,他不仅风度翩翩,还年轻富有,可面对洛克伍德先生的殷勤讨好,面对可以逃离呼啸山庄,过上舒适富有的生活时,小凯瑟琳却超越了一切的干扰,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摆脱困境。最后,小凯瑟琳勇于探寻自己的幸福。通过主动接近哈里顿,小凯瑟琳看到了哈里顿愚钝的外表下的善良无畏,她不顾门第偏见,努力教导哈里顿读书写字,而终于,她也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2.3理想与现实——和谐文明

通过对《呼啸山庄》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艾米莉·勃朗特想要向世人展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自由平等,对现实与理想终归一点的和谐文明的无限追求。也正是因为这样,故事的结局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才找到了幸福的乐园,哈里顿和小凯瑟琳才实现了平等的相爱,而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关系才得到了和谐的建立。不得不说,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深刻表达了理想男性、女性与和谐自然、文明关系的构建思路。特别是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相知相爱,无论从那一个层面都体现了爱情的真与美。由哈里顿和小凯瑟琳建立起的爱的乐园,是人与自然,自然和文明的有机结晶,而他们从呼啸山庄搬到画眉山庄这一事实更暗含了一个深刻的寓意: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与善良勇敢的人类天性相结合,应该是文明的根本体现。人类文明只有深深地扎根于自然的土壤,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才能欣欣向荣。

3结语

总而言之,20世纪70年代定性的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联结生态学与政治、文化及社会运动,向男权主义展开的一次猛烈的抨击。虽然这一概念提出得晚,但并不影响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作为具有一定生态意蕴的文学作品,艾米莉的《呼啸山庄》用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广大女性反人类中心主义,反男权主义的深刻精髓。其中,屈从悲惨却又勇于逃离男性魔爪的伊莎贝拉、桀骜不驯具有独立人格的凯瑟琳以及聪明伶俐勇于探寻真情实意的小凯瑟琳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艾米莉对于理想男性、女性与和谐自然、文明关系的构建。迄今为止,生态问题和女性歧视现象在世界各国各地区还普遍存在,因此,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蕴,用以促进生态女性主义的继续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0-46.

[2]赵媛媛,李建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多角度解说——生态女性主义思潮评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6):20-24.

[3]胡志红.生态女性主义:激进环境哲学冲突、对话、合作的学术场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85-191.

[4]沈泓.论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1-164.

猜你喜欢

生态女性主义呼啸山庄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从多视角分析《一个小时的故事》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我与文学三十年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