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探析

2015-05-20回娅冬韩丹

教育界·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回娅冬 韩丹

【摘 要】当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心理问题 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行业竞争的加剧,给大学生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所以,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和心理误区,包括各种心理不适,如不安、焦虑、自卑、恐慌等心理现象。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面对就业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自理自立能力的锻炼和必要的心理素质培养,使他们养成依赖别人的心理。一味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坐享其成。一旦自己的希望落空,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行为。当他们即将走上社会,不得不面对就业时,常常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2.焦虑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许多毕业生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就业心理,他们担心一毕业就失业,尤其是投出多份简历后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找工作屡遭挫折后,他们精神负担加重,情绪紧张烦躁,意志消沉,整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前途失去信心,个别人甚至行为失控,产生绝望的心理。

3.自卑心理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出自名校,对自己评价偏低,总是以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自己能力不行等等。过度的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心理扭曲、沮丧、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人格的形成。

4.偏执心理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有些毕业生出现的偏执心理表现为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和对专业对口的偏执。他们过度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好高骛远,追求超越个人素质的职业,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无视专业的适应性,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岗位就不签约。这样的偏执心理必然减少学生就业的机会。

5.从众心理

每一位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学子都有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美好愿望。但是,有些大学生缺乏自我判断力,容易受社会潮流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云亦云,只要是社会上受追捧的职业,不管它们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相关,都竭力去争取,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没有从职业发展、个人前途和国家需要等角度去思考,失去了实现自身价值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就业机会。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失调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是诱发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客观原因,多重价值观和人格构成缺陷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观原因。

1.就业环境不健全

良好的就业环境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在对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建设上,无论是就业市场,还是就业政策都有极大改善。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就业市场不完善。全国的就业市场五花八门,但市场供求不平衡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例如专业需求不均、地域需求差异等。有些单位在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透明度,甚至与国家的就业政策相背离,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另外,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存在凭关系、走后门、搞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发生。二是就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的就业保障体系还不能从法律层面有效约束用人单位,大学生和招聘单位签订的就业合同难以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尤其在户籍、人事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也无法很好地得到有效保障。

2.人才培养不科学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期,大学入学率逐年攀升,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重数量轻质量现象突出,导致大学生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专业设置结构性问题突出。高校扩招,主要集中在热门专业,无论文理还是农工,只要什么专业热大家都上什么专业,不考虑市场需求,导致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同市场需求相一致。二是对学生培养教育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对大学生如何就业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出现了就业指导与实际就业脱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就业理论和政策教育,而缺乏对毕业生求职能力、个人素养、行为习惯、健康心理以及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助长了毕业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滋生。

3.家庭教育不完善

我国家庭不当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普遍的独生子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本对象。然而,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教育却出现了以下情况:一是要求过高,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唯分是从,考高分考名校是父母的唯一追求,无形中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压力;二是溺爱过度,对子女在生活上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失去独立性。因而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自身成长不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断乳期”,心理发展还不平衡、不稳定,生理與心理的发展有明显的不同步性。他们满怀激情,追求理想,但知识、经验方面的积累还不够,不善于客观地认识和面对现实,容易使理想与现实相脱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期望值过高。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过度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能力,追求超越个人素质的职业。一些毕业生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对就业的期望过高。二是心理准备不足。求职择业必须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仓促上阵、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造成的。由于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选择职业的目标不明确,对社会缺乏了解等诸多因素,大学生们很难理性选择出与自己期望值对等的职业,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仔细应对,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迎接社会的选择。

1.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就业政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所以,国家首先要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进一步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保证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要不断完善实习见习机制,给予大学生尝试自己能力的机会,为毕业生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创造条件。

2.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承受力,并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以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3.更新就业观念,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全社会就业观念的教育与宣传,逐步形成“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劳动即光荣”的新职业观。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的教育与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积极教育和引导子女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就業观,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胆参与竞争,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积极主动争取各种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食其力,回报父母的愿望。

4.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素质决定气质,能力决定出路。大学生要实现良好就业必须首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发展方向做一个合理的规划,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要加强自主创业和自主择业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性,端正职业动机,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索取和贡献的关系。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知识,掌握就业技巧,教育学生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有意识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各方的合力,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克服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振宇.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6).

[2]王珉.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区柱标.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下旬) ,2013(6).

[4]李彩素.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2013(6).

[5]曾恒.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01).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