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5-20陈瑶
陈瑶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 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痴呆;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4-105-03
随着医学理念和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已经不仅局限于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已经作为新的健康衡量标准,并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研究[1]。生活质量是个体受到周围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及个体目标与期望值共同影响下的生存状况体验[2]。本研究主要通过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60例,入组标准:(1)诊断为中老年性痴呆症;(2)检查评定为中轻度痴呆患者;(3)已经常住在福利院;(4)患者本人或监护人了解并同意签署相关协议书。排除标准:(1)诊断不属于中老年性痴呆症;(2)属于重度痴呆患者或已经处于痴呆终末期;(3)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4)中途退出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0~81岁,平均(68.5±5.3)岁,病程5~15年,平均(9.3±1.8)年;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61~81岁,平均(68.4±5.5)岁,病程5~16年,平均(9.5±1.7)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
1.2.1 一般护理 尽量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轻患者焦虑与不安,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衣着选择上,尽量使用拉链或松紧带服饰,避免选择纽扣或皮带,方便患者自己穿着。
1.2.2 饮食护理 保证三餐定量、定时。以清淡可口为主,确保低盐、低脂、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失去自主进食能力者,应在患者清醒时对其进行喂食,避免选择黏性太强食物,最好将食物切成小块以方便患者咀嚼吞咽,防止发生呛咳。
1.2.3 心理护理 要尽量去了解患者在想什么,尽量顺从其意愿,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和关心患者,以确保患者情绪稳定,并充分发挥家属和亲友情感支持对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
1.2.4 功能锻炼 为患者制定一套适合的体能训练计划,选择散步、体操、太极等较为适宜的活动项目,同时要遵循适时适度、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脑供氧,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状况与代谢状况。
1.3 对照组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照以往护理流程,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入院教育,签署知情同意书,安排床位,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留取标本送检,安排患者相关检查以及出院指导等,未针对老年痴呆病情进行特殊干预。
1.4 研究方法及判断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采用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如入院教育、药物治疗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评价工具及方法:(1)MMSE量表总分30分,其中评分为13~23的患者属于轻度痴呆,评分为5~12的患者属于中度痴呆,低于5分的患者属于重度痴呆[3]。(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共14项[4],单项得分为1属于正常,得分为2 ~ 4属于功能下降,存在2个单项得分超过3分或总得分超过22分,均表明存在明显功能障碍。(3)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5],包含躯体生理能力、心理能力、社会能力、物质生活情况四个维度共74个评分项目,每项评分为1 ~ 5分;通过转换公式将每项得分转化为0~100的标准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在患者入组后1年,采集患者上述项目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及比较
观察组经过针对性的饮食干预、心理干预和老年痴呆自主和被动性的功能锻炼,在干预后其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对照组,其干预后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比较
观察组经过针对性的饮食干预、心理干预和老年痴呆自主和被动性的功能锻炼,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观察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且显着低于健康老年人,提示临床干预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及家属的必要性。调查发现患者家属的支持程度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表明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更应该在临床中从多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本组护理干预方法,发现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的观察组。本研究观察组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弱,通过护理避免其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问题。根据患者个人习惯合理搭配膳食,同时保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5]。根据患者痴呆程度提供基础护理服务项目[6]。加强针对疾病的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记忆力下降,很难严格执行医嘱,因此要对患者家属进行用药宣教,使其帮助患者能够获得正确有效及时的治疗[7]。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8]。故患者在干预后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加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保证患者的行为能力的稳定性[9]。同时针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10]。从记忆力、思维、语言等方面反复训练患者[11-12]。帮助患者家属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便于进行后续治疗[13-14]。故本组研究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得分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对照组。
我国大部分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无法获得专业护理人员看护,多由家庭亲属照顾。因此,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一套合理的护理方案势在必行。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国敏.护理干预对病房内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77-2778.
[2] 陈娟,何晓英,黎佰莲,等.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0):1256-1257.
[3] 孙惠杰,赵英凯,赵勇.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生活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93.
[4] 刘美娟,杜宁,熊忠莲.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1):77-78.
[5] 王碧.护理干预在福利院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2):1825-1828.
[6] 袁燕,邢红霞,李静.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心理行为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3-5.
[7] 陈时平,谭建华.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98-1024.
[8] 刘艳萍,刘红雅,周小萍.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4):588-590.
[9] 沈爱媛.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属支持的调查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505-3506.
[10] 张兰菊.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8):281.
[11] 李春利,陈艳.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6):1182-1184.
[12] 陈光玲,陈汝兰,苏保育,等.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研究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4,14(5):101-103.
[13] 曹雪萍.有关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病患生存质量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650.
[14] 宋建云.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52-154.
(收稿日期: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