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015-05-19王金平河北省馆陶县西苏村小学
王金平河北省馆陶县西苏村小学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王金平
河北省馆陶县西苏村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之前、缺乏指导”“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等。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徒有合作的外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具备合作精神,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白白地耗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看不到合作交流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作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一、精选内容。提供合作的素材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而且小组合作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展。要精心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作为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当个人难以独立完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圆的周长”教学中,组织学生操作实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由于学生个人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一组数据也难以发现内在的规律,需要合作交流才容易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合作来自现实的需要,合作的效果自然也就比较明显。
2.解决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时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题: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270米的水渠,甲队修的米数正好是乙队的4/5,两队各修多少米?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解决问题的习惯的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案也丰富多彩。此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互相验证、启发,会产生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从而体验合作交流的魅力。
3.方法、结果容易产生分歧时最值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及全班的辨析、评判、争论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从而体验合作的价值,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例如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一道开放题:把一个正方形沿一条直线分成两部分,可得到两个怎样的图形?由于学生直观经验的局限,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分歧,此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能使原有的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
二、把握时机,形成合作的取向
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难点、疑点或兴奋点时常常会产生一种迫切需要交流的欲望,激起合作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在学习的难点、疑点或兴奋点处组织合作学习,帮组学生指向合作的积极心理态势。
由于学生个体认识、体验的局限性,对于学习中的难点,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在难点处开展小组合作,能有效地发挥集体的智慧,较快地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学习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时,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往往很难完成,而组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探究,几乎每个小组都能探索出规律来。
在疑点处开展小组合作能促使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释放出来,在交流中产生互动,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思维的兴奋点处开展小组合作,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走向深入,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的兴奋点或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能够保持探索的积极态势,从而产生合作探讨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小明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可他爸爸今年三十多岁了,可也只过了9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题悬念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一下子兴奋起来,学生不由自主地就开始了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
三、科学调控,体验合作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间信息的整合与补充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交往与审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倾听等合作参与形式。因此,科学地组织调控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要按照“组内异质,足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选拔、培养小组长,并指导组长对组内合作学习进行有序地组织和灵活地协调,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过一段时间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角色互换,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形式的角色上而不是实质的思维中。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不仅是获取、提炼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学术发表见解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其他学生要听明白别人的发言,不要因为觉得乏味等原因就放弃或匆忙下结论,要带着问题倾听,边倾听边思考,并特别注意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思路或方法,从而在交流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问题,也为自己的“说”与“辩”打下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
另外,教师还要合理地应用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及时作出肯定、补充或修正,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悦,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促进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