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投放适宜材料,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2015-05-19范志宏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第三实业有限公司幼儿园
范志宏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第三实业有限公司幼儿园
通过投放适宜材料,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范志宏
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第三实业有限公司幼儿园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可见,材料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在教师设计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幼儿适宜投放了丰富的材料,有效地支持了孩子的操作活动,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材料;探究;兴趣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且能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幼儿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它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帮助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巧妙地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适宜投放材料,从而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维持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一、选择生活化材料,培养幼儿主动探究能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提供给幼儿一些生活化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接触过的,也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
如:科学探究活动《动起来》,教师利用幼儿经常接触到的水为材料。当教师把大盆小盆的水摆在幼儿面前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让水盆里的水动起来?”幼儿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自觉地进入到了主动探究活动中。
罗杰斯认为“越是幼儿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意义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材料的投放也应该有所不同,特别是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材料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活动目标的需要适宜投放。
例如上面所提到的科学探究活动《动起来》,教师又让幼儿用提供的材料让水动起来,同样的活动放在不同年龄班,投放的材料是有区别的。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投放的材料种类不宜过多,但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材料不足容易发生争抢,所以在投放数量上也不宜过少,否则会阻止小班幼儿的探索热情;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教师就可以为他们投放种类稍多一些的操作材料,同时,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显现,可以提供数量稍少的材料,引导他们合作完成。
因此,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可以满足小班幼儿的需要,但会使中大班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可以培养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但会直接造成小班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还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的投放材料。
三、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方式选择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
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维持幼儿兴趣、提高幼儿活动的关键。
例如《动起来》活动后,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纷纷讨论着自己玩水的经历,幼儿1说:“我今天让水转起来了,转的可快了。”幼儿2说:“我的水还可以在管子里走来走去呢。”幼儿3说:“玩水真凉快。”还有好几组孩子一直为了一个问题而不断地探究,他们发现在用漏斗和软管灌水时,发现有时能灌进去水,有时灌不进去。“怎么能够让水更好的灌进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生成了第二次活动《流动的水》。
活动中,我们选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材料漏斗和软管,让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了解了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的这一教育目标,进一步维持了幼儿对于水活动的兴趣。
四、通过投放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动力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提供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可以让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在《流动的水》活动中,当幼儿完成了用软管运水的任务后,教师又提供了玩具拼插管、饮料瓶(将瓶底剪掉)、薯片桶(从中间剖成两个半圆瓦形)等材料,这些材料为接下来的运水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是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幼儿在经过尝试后,把这些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连接,完成了运水任务,活动在成功的喜悦中结束。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他们发现着身边的科学,探索着科学的奥秘,对科学充满了好奇。而教师正确地引领、适宜的投放材料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这将会让更多的孩子成为科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