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慧眼得到美的享受
2015-05-19陈凤艳河北省平泉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陈凤艳河北省平泉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给学生一双慧眼得到美的享受
陈凤艳
河北省平泉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所指的就是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及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尝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利用各种手段,努力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我认为教师应该重视情感的诱导,善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与被感知对象相似的、熟识的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过渡到对认知对象的审美体验上。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即使是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这时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手中仿佛触摸到了那冰凉的雪花。让学生随着文章提供的意象展开联想,具体地感知情境。这样的情感诱导,易于将学生带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较自然地获得审美感受。
二、认真推敲文中传神的优美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三、通过朗朗诵读,让学生欣赏优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四、在整体感悟和鉴赏中体味作品的思想美和艺术美
写文章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事物、内容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产生体验的基础上,由情入理,把握作者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启发学生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意蕴美,达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悦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就逐渐地提高了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