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05-17孙春光河南省濮阳县人民医院河南濮阳457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孙春光 (河南省濮阳县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具有临床症状严重、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择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8 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4 例;试验组男女比例14∶10,年龄32 ~72 岁,平均年龄(47±8.3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3∶11,年龄37 ~75 岁,平均年龄(51±10.28)岁;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高脚低位15 ~20°,根据“三孔法”原则,于患者腹壁肚脐、剑突下、右侧肋缘下各开1cm 切口,将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建立12 ~15 mm Hg(1 mm Hg=0.133 3 kPa)CO2气腹。接着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内情况,对腹腔内粘连行钝性分离,确认胆囊动脉,用钛夹夹闭动脉近端,进行电凝并切断。解剖Calot 三角,根据Calot 三角解剖情况采用顺行、逆行或是顺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胆囊切除。针对Calot 三角解剖困难者,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颈管进行缝扎或生物蛋白胶封堵处理。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局部冲洗,如有严重的渗血或渗液现象,还需肝下放置引流管,并予以抗炎、补液等常规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必要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选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切口长约5 ~8 cm),切开腹壁各层进腹,用大“S”拉钩将肝方叶上牵,用压肠板将十二指肠球部及结肠肝曲下牵,充分暴露术野,在胆囊壶腹部钳夹牵引,根据情况对患者采用顺切法、逆切法或顺逆结合切除术,常规切除胆囊组织,检查有无渗血、胆瘘,胆囊管、胆囊动脉结扎可靠后关闭腹腔。若患者腹腔污染比较严重,术中还应该于肝下叶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加强切口护理[2]。

1.3 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对两组手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mi时n)间 术中(出ml血)量术后时肛间门(h排)气 住院(d时)间试验组24 39.8±8.57 35.5±8.07 22.8±7.84 4.6±1.63对照组24 78.2±11.42 62.4±10.12 48.1±11.34 8.2±2.9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17%(胆总管结石1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感染2 例、胆道损伤1例,胆总管结石1 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起病多是因为患者体内结石致使胆囊管阻塞,导致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急性炎性反应。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根据病变特点不同可分析三种,仅在胆囊黏膜层发生水肿、充血或炎性反应称之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炎症波及胆囊全层,胆囊内充满脓液,浆膜面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则称之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若胆囊积脓极度膨胀、造成胆囊壁缺血和坏疽,则称之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若临床症状较轻,可先选择非手术疗法来控制炎症,待明确病情病因后,再择期进行手术治疗,若临床症状严重,发病较急,则需立即行手术治疗[3]。

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主要选择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作为传统开腹手术的改进版,具有开腹较小、术野暴露充分、操作安全可靠等诸多特点,因此在各医院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院通过长期实践也发现,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虽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该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在患者腹部开5 ~8 cm 切口,术后恢复较慢,稍有不当,便会导致切口感染,影响治疗效果。

基于上述特点,具有微创理念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前者只需开3 ~4 个1 cm 小孔便可进行手术,由于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也快,进一步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技术是通过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进行手术操作,医师在腹腔镜下能够清楚地探查患者病变情况,为胆囊切除的安全性、正确性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即便是病情较为严重、复杂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均能够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但为了进一步确保手术效果,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建议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时,需在术前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腹腔镜禁忌证,手术医师也必须选择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操作熟练、熟悉胆囊周围解剖关系者,同时在术后加强患者的各方面护理观察,才能提高腹腔镜治疗的效果,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5]。

综上所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创伤较小、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赵 波.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3):69.

[2] 徐长青,叶 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21.

[3] 王润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260.

[4] 杨学斌.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95 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00.

[5] 徐 平,曹 卫.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8):595.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