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实践
2015-05-17袁利,赵邦
袁 利,赵 邦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实践
袁 利,赵 邦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以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广西基地为例,总结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具体做法,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发现:①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定位能力,培训收效良好,但部分技能还需加强;②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的重要技能之一,应该提高本土化意识、完善培训体系,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使培训切实适应临床工作,为更好地使医学生从校园环境过渡到医疗环境提供可行路径。
人文医学;医患沟通;执业技能;医学生
新医学模式的出现和医学回归人文[1]的必然趋势,让医学不再仅仅关注医疗技术,也更重视人文关怀,强调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核心是对病人生命与权利的敬畏与尊重、医师专业精神的实践、在医疗服务中对病人的人文关怀[2]。2006年开始的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开创了我国人文医学系统教育的新阶段,各地也纷纷开始建立培训基地。该培训可提高医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医师的人文执业能力[3];也可使医学生充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毕业后能较快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4]。2009年,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广西)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广西医科大学成立。从此,基地培训工作正式开始,笔者分析了广西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实践及效果,为培训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1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实践
1.1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
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体系的课程主要包括27个模块[5]。本基地自2009年开展培训工作以来,培训内容主要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初级课程,即医患沟通技能。该课程包含5个模块的内容:医德与职业化;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关系;病史采集;解释问题、制定双方同意的治疗方案;病情告知。该基地在使用“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基础上专门为医学生设计了人文医学技能的培训课程,与临床医师相比重点突出了人文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6],这也是基地团队基于教学实践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
1.2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方法
培训前,由基地工作人员对本期学员进行随机分组,各组选组长、定组名、出口号。同时发放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广西)基地课程评估问卷,提醒学员培训前和课程结束后按问卷指导语填写完整并上交存档。
培训中,主要采取分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的形式。在理论大课后,各组进入小组实践,对案例进行讨论,通过角色扮演、现场录像、视频回放点评等模式,提高学员医患沟通技能。每期培训结束,由基地主任作一次全面回顾性总结,并按每组学员数的15%评选出“优秀学员”。总结会上统一要求每位学员培训后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培训体会(论文),上传培训基地邮箱。
2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效果
截至2013年11月,该基地已成功开展培训25期,培训学员包括医务人员和医学生约2300人。其中,84.9%的学员为在校教育的医学生,且多为大三、大四年级。
为了解培训对临床工作的实效性,本研究对2010-2012年参加培训的学员中随机抽取,并以邮件方式发放问卷,同时抽取相应学员培训时填写的课程评估问卷。收回调查表198份,有效185份,有效回收率93.43%,其中男生占40.76%,女生占59.24%;93.27%学生在21~25岁,6.73%学生在26~30岁;学员在医院轮转、实习或工作1~2年的占90.25%,3~5年的占9.75%。
2.1 医患沟通整体能力得到提高,部分技能还需加强
医患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以患者的健康需求为中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7]。通过调查可知,经过培训学员医患沟通能力有所增强,培训后学员医患沟通的整体能力较强,详见表1。
表1 学员医患沟通能力自评情况 %
2.2 医患关系定位准确,共同参与意识增强
1976年,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在《医生——病人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一文中,提出萨斯——荷伦德模式[8],认为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本调查研究设置10个小题,评估学员在培训后对医患关系定位的认识,用“三分法”设置答案选项(“反对”、“既不反对也不同意”、“同意”)。结果表明,学员在培训前后对医患关系定位认识有变化:学员在培训并接触医疗环境(在医院轮转、实习或工作)后,对医患关系定位的认识更趋向于共同参与型,也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培训收效良好, 具体见表2。
表2 学员对医患关系定位的认识 %
3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 主要问题
3.1.1 本土化意识不足
在对学员医患沟通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学员对如何告诉患者关于病情的坏消息仍存在能力不足。笔者认为,一方面,这与中国文化因素有关。中国文化因素中体现出一种含蓄委婉的特点,表现在医患之间则为医生倾向于告知患者好的一面,往往对病情的坏消息有所保留或者感到这个话题棘手。另一方面,医生认为患者对医学知识不懂,容易引起误解,因此经常只是告知部分信息,多为好的一面。另外,对于广西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医患特征有其独特性,培训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3.1.2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考核基本限于考场笔试的方式。虽然有出勤考核、优秀学员评选等激励措施,但这并未真正纳入结业证书和资格证书的获取资格中。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员生硬地背诵考点,考前“抱佛脚”等,这些与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相差甚远。
3.2 建议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把握关系到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9]。因此,如何将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医学教育结合,完善医学生人文医师执业技能培训,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更关系到未来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否。
3.2.1 完善培训体系
在培训内容的确定和讲授时,应该充分考虑本土化元素,对培训内容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提高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例如,在培训中要向医学生讲述医生为何对于告诉患者坏消息感到困难,解析国内医患双方特点以及医患关系特点,并介绍一些实用的向患者告知坏消息的技能[10]。
3.2.2 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使培训切实适应临床工作
Subha Ramani归纳了12条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最佳途径,其中第一条说:教育应“以结果为导向”来进行[11]。考核作为评估这种教育的一个环节。人文素质的抽象性,使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考核制度更应完善,考核方式应更加灵活。笔者认为,目前单一的笔试方式不利于考核医学生培训效果,若加入技能操作,角色扮演和培训课堂发言等多方面,更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增加培训的实用性。另外,要考虑到医学生未来就业的医院环境,针对不同个体和不同环境考核方式要有其灵活性。
[1] 赵 邦.医学应回归人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5-15.
[2] 赵 邦,覃安宁.人文医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3] 陆 华,王 珩,李念念,等.合肥市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10A):76-79.
[4] 马玲娜,仰曙芬,尹 梅,等.临床教学医院七年制开展人文执业技能培训的探索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100-102.
[5] 赖永洪,黄庆晖,李莲娜,等.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的实践[J].医学与哲学,2009,30(6):13-26.
[6] 赵 邦,韦 波,王前强.医学生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11):874-877.
[7] 杨绍容.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医学信息,2012,25(7):355-355.
[8] T·S·萨斯,M·H·荷伦德.医生——病人关系的基本模型[J].医学与哲学,1980,(3):85-87
[9] 贺兰英.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认知调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26(1):30-33.
[10] 李 艳.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4):107-109.
[11] 杨伟国,陈 玮,费 健,等.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核心课程培训需求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6): 585-587.
(本文编辑:邹 杨)
Training practice of 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skill to Medical Students
YUAN Li, ZHAO Bang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21, China)
This paper takes Guangxi base as an example, it summarizes the definite method of 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Through evaluating training effect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s: 1. 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doctop-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participation model. Some of the skil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2. 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skil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kills of going into clinical working. It can provide feasible way for medical students from campus environment to medical environment.
humanistic medicin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skills, medical students
R-05;R197.323.6
A
1003-2800(2015)07-0443-03
2015-3-30
袁 利(1989-),女,湖南湘潭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文医学、医院管理方面的研究。
赵 邦(1962-),男,广西钦州人,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医学、医院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