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省略问题初探*

2015-05-15田启林温宾利

语言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论元张三算子

田启林温宾利

1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0

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省略问题初探*

田启林1温宾利2

1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0

“吃了他三个苹果”这类准双宾结构,在文献中已有大量讨论,但有一事实却未受到重视:无定量化成分在这类结构中有时不可或缺,有时则可有可无。文章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这一现象作了尝试性的分析。文章认为,准双宾结构是借助功能语类High-Appl推导生成的,High-Appl需要一个空算子在Spec-FP合并。该空算子必须约束一个变量。而无定量化成分在逻辑式中会转化成变量。它的存在可以使Spec-FP上的空算子得到允准。这就导致无定量化成分有时不可缺失。若空算子能由疑问词等成分转化来的变量允准,那么无定量化成分就可以省略了。

准双宾结构 无定量化成分 空算子

1 引论

本文探讨如(1)所示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的省略问题。文献中,该结构有好几种称谓,〔1〕如“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一类结构(徐杰1999a,2001),“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陆俭明2002),抢夺类双宾结构(黄正德2007),取得类双宾结构(何晓炜2011)和致损义双宾句(王奇2012)等。为行文方便,本文采纳邢福义(2006)的做法,称之为“准双宾结构”。

(1)a.张三吃了她三个/一些/很多苹果。

b.李四打碎了她三个/一些/很多杯子。文献中对此结构的讨论,集中在它究竟是单宾句还是双宾句(李宇明1996;徐杰1999a,2001, 2004;张宁2000;刘乃仲2001;沈阳等2001;陆俭明2002;满在江2004;陈宗利和赵锟2009;何晓炜2011;王奇2012),但甚少涉及下列事实:1)准双宾结构的受事宾语前必须有个数量修饰语。如例(2)所示,若将例(1)中修饰受事宾语的数量短语“三个/一些/很多”删除,该结构不可接受。2)但有时候,其受事宾语前并没有数量短语修饰,句子可以接受,如例(3):

(2)a.*张三吃了她苹果。

b.*李四打碎了她杯子。

(3)a.张三吃了她/王五苹果,(还)吃了她/赵六梨。

b.李四打碎过她杯子,(还)弄脏过她衣服。

以上各句中的数量短语可替换为动量词或事件量词(event quantification),如“一回/一次”。在此情况下,上述事实仍然成立。例如:

(4)a.张三吃过她*(一回/一次)苹果。

b.李四打碎过她*(一回/一次)杯子。例(1)、(3)、(4)中的数量词和动量词都是无定的(indefinite),这里统称为无定量化成分。为什么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有时可省略,有时不可或缺?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是什么?本文试图在生成语法框架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再将此分析运用于更多语言事实,检验其合理性和解释力,然后对典型双宾结构中看似反例的现象作简短讨论。

2 无定量化成分(不)可省略探析

本节对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有时不可或缺,有时又可省略的原因进行探究。在此之前,先讨论无定量化成分在被动结构中的作用。

2.1 无定量化成分在被动结构中的作用

Lin(2009)发现,在没有空位的被动结构中,〔2〕被动结构中,动词后面一般会有个空位跟主语同指。例如,(i)中,e所标示的就是一个跟主语同指的空位。不过,在台湾方言及日语中,有些被动结构其动词后并没有任何空位,这类结构被称为没有空位的被动结构。(i)张三i被李四打了[ei]。无定量化成分必不可少,如例(5);其中的量化成分不能是全称(universal)或有定的,如例(6)。

(5)a.张三被李四打了王五一下。〔3〕Lin(2009)对(5)句合法性的判断,依据的应该是台湾人的语感(或者说台湾方言的语感)。

b.*张三被李四打了王五。(Lin 2009:171)

(6)a.*张三被李四打伤了每一个/那个人。(Lin 2009:172)

b.张三被李四打伤了一个人。

准双宾结构的情形与此相类似,量化成分也不能是全称或有定的。例如:

(7)a.*?张三吃了她每一个/那个苹果。

b.*?张三打碎了她每一个/那个杯子。〔4〕若把(7)a和(7)b理解为单宾句,即理解为在“她”和“每一个/那个”之间有个隐形的“的”字,句子似乎可以接受。本文把它们作双宾结构来分析,故认为不可接受。在双宾结构中,动词后的两个名词之间可以添加一个事件量词。在(7)a中添加动量词“一回”,所得到的句子(ii)无论如何都不可接受。参见2.2小节。(ii)*张三吃了她一回每一个/那个苹果。

以下先简要介绍Huang(1999)的研究,它是支撑Lin(2009)的主要文献之一,然后介绍Lin(2009)的分析并指出其不足。

2.1.1 Huang(1999)的研究

Huang(1999)认为,在被动句中,“被”是个动词,它选择一个含有空算子(Op,Operator)的句子(IP)作宾语。例如:

(8)张三被李四打了。

如(9)所示,在被动句(8)的推导过程中,空算子从宾语位置移位并嫁接到IP之上;主语“张三”通过控制(control)关系与该空算子取得同指。再如例(10):

(10)张三被土匪打死了爸爸。

像例(10)这样的带保留宾语(retained object)的被动结构(徐杰1999b),也是通过空算子移位推导而成。在推导过程中,V’“打死了Pro爸爸”生成后,空算子Op与V’合并,生成VP(该空算子作动词“打死了”的外宾语,并通过控制关系与NP“爸爸”中的空代词同指);之后,空算子前移并嫁接到IP上,并借助控制关系与主语“张三”同指。如(11)所示。

2.1.2 Lin(2009)的分析

在Huang(1999)的基础上,Lin(2009)提出,像例(5)a这样没有空位的被动结构,其推导也有空算子参与。空算子可在论元位置(A-位置)合并,然后移到非论元位置(A’-位置)(见例(9)、(11));亦可直接在非论元位置合并。例如:

被动结构中的空算子必须约束一个变量(variable)。在例(8)、(10)这样的结构中,空算子移位留下的语迹在逻辑式(Logical Form)中可转化成一个变量,空算子通过约束此变量而得到允准。但是,没有空位的被动结构不存在空算子移位,变量从何而来呢?在Milsark(1974)和Diesing(1992)的基础上, Lin(2009)提出,数词和非全称逻辑量词都是无定成分,它们是弱名词(weak NP),在逻辑式中能转化成变量;借助于这一变量,空算子得以允准。例(5)b不合法,是因为此句没有可以转化成变量的弱名词成分。而例(6)a不合法,则是因为表全称(或有定)的数量短语是强名词(strong NP),不能转化成变量。

既然没有空位的被动结构必然要有个空算子,那么这个空算子在语义上应该如何解读呢?Huang (1999)曾指出,在有空算子移位的被动结构中,空算子的作用是与主语同指,并通过λ抽象把IP变成一种属性(property)。在此基础上,Lin(2009)提出,虽然在没有空位的被动结构中空算子不与主语同指,但它也可以通过λ抽象把IP变成一种属性。试再以例(5)a为例对此进行说明。借助于逻辑式,例(5)a的意思可表示为(13):

(13)张三遭受[λy.李四打王五(曾经=y)]。(Lin 2009:176)

换言之,张三受到了“打”这个行为之特定属性的影响(在(5)a中这一属性为“一下”)。此时,嵌套的IP所表达的属性与“张三”不直接相关(Lin 2009:176),所以空算子不与“张三”同指。

2.1.3 Lin(2009)的不足及修正

综上所述,根据Lin(2009),在没有空位的被动结构中,“被”所带的宾语从句中有个空算子,它在Spec-IP直接合并,且必须约束一个变量方能得以允准;无定量化成分在逻辑式中可以转化成变量,从而允准Spec-IP上的空算子。

这一分析有不足之处:它无法解释像例(14)这样的句子。在例(14)中,“被”的宾语从句含有数量词“三个”;在逻辑式中,该数量词应该能转化成一个变量,并允准Spec-IP上的空算子。例(14)理应合法,但事实并非如此。〔5〕如(i)所示,(14)不可接受不是因为“三个”这样的无定成分不能出现在动词“打”的主语位置。(i)他昨天被三个人给打伤了。

(14)*他被三个人打了王五。

那么,(14)为什么不合法呢?仔细观察例(5)a、(8)、(10)、(14),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在合法的句子中,变量(即无定量化成分或空算子移位后留下的语迹)都出现在动词“打(死)”之后,即其宾语或补语位置。〔6〕如没有特殊说明,本文所用的“补语”为传统语法的概念,指的是像(ii)中“三次”这样的成分所起的功能(这不同于生成语法中的补语(complement),它指中心语所管辖的成分)。(ii)我吃了三次苹果。在不合法句中,变量出现在动词“打”之前,即主语位置。由于动词的宾语和补语都在VP内,因此可以说,只有在变量出现在VP内部的情况下,这些被动结构才合法。这如何解释呢?

对此问题,疑问句的研究成果会给我们启示。如例(15)所示,英语特殊疑问句中,疑问成分必须移到句首,而汉语则没有这一要求。

(15)a.Who do you like?

b.你喜欢谁?

为解释这一差异,Huang(1982)曾设想,英汉疑问句的生成都涉及疑问成分移位,只是在汉语中,移位不发生在表层结构,而是在逻辑式中。Aoun&Li(1993)对这一设想作了修正。他们发现,如(16)所示,英汉疑问结构还有其他重要差异。

(16)a.*Maryi,he only likes xi.

b.他只喜欢谁。(Aoun&Li 1993:207)

在例(16)a中,与only相关的成分不能显性移位到Spec-CP的位置。这是因为,逻辑式中的词汇关联(Lexical Association)原则要求:与算子only相关联的成分必须在其成分统制域(c-command domain)内。在例(16)b的表层结构中,算子“只”成分统制“谁”;假如“谁”发生逻辑式移位,就不能被算子“只”成分统制。根据词汇关联原则,此句应不合法,而事实却不然。鉴于此,Aoun&Li(1993)提出,在疑问句中,VP的上方有个最大投射QuP(Question Phrase),在其标志语位置有个疑问算子(见(17))。汉语疑问成分在逻辑式中并不发生移位,倒是疑问算子Op在句法推导过程中从Spec-QuP移到Spec-CP。

受这一研究的启发,本文对Lin(2009)提出如下修正。在“被”的宾语从句中,v*P和VP之间有个功能语类投射FP(Functional Phrase),空算子在Spec-FP直接合并,而非直接嫁接到IP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例(14)不合法,而例(5)a、(8)、(10)合法。前者不合法,是因为由无定量化成分转化而来的变量处于Spec-v*P位置,高于Spec-FP,导致Spec-FP位置上的空算子无法通过成分统制变量而得到允准。〔7〕按照我们对被动结构的分析,例(5)a应该解读为,张三遭受了李四某种行为之特定属性的影响,这一行为是“打王五”,属性是“一下”。后者合法,是因为在这些句子中,无定量化成分和空算子移位留下的语迹都在VP内,由这些成分转化而来的变量处于空算子的成分统制域内,因而使空算子得以允准。

2.2 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不)可省略性分析

鉴于准双宾结构和无空位的被动结构在无定量化成分的省略性上非常相似,本文设想,可以借用被动结构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准双宾结构无定量化成分的(不)可省略性问题。我们的设想是,准双宾结构不能缺少无定量化成分,是因为其VP上有个FP投射;在Spec-FP上有个空算子,它必须约束一个变量来得到允准。无定量化成分有时不可省略,是因为空算子需要该量化成分转化而来的变量允准自己。无定量化成分有时可以省略,这是因为空算子通过其他方式允准了。这样设想可以,不过其合理性若能进一步证明,则更好!前面业已证明,被动结构中Spec-FP上有个空算子是合理的。本节旨在说明为什么准双宾结构的Spec-FP位置也要有空算子,以及这种设想能否解释无定量化成分的省略问题。我们拟再从准双宾结构和被动结构的特征入手进行深入探讨。

2.2.1 准双宾结构的特性

首先,准双宾结构具有双宾特征。徐杰(1999a,2001,2004)、陆俭明(2002)等列出了一些证据证明该观点。这里我们再举两个例证。第一,例(18)表明,如同典型双宾结构,准双宾结构中,动词后的两个名词可被分配算子“各”隔开。

(18)a.我吃了张三和李四各一个苹果。

b.我给了张三和李四各一个苹果。

第二,若将例(19)视为单宾句,那么“他”和“苹果”就构成一个名词短语,该短语作“吃”的宾语。由于“他”和“苹果”之间具有领属关系,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有个隐形的“的”字存在。〔8〕类似观点参见沈阳等(2001)。不过,如例(20)所示,领有名词短语中“的”字有无语音体现,结构的接受性基本无影响。然而,当我们在例(19)中添加一个“的”字后,整个句子就合法了,见例(21)。这说明,例(19)这样的句子应按双宾结构看待,其中“他”和“苹果”都是独立的宾语。

(19)*我吃了他苹果。

(20)a.你(的)那本书(Li&Thompson 1981:116)

b.我(的)衣服上烂了一个洞。

(21)我吃了他的苹果。

其次,此结构有个额外论元。原因是,准双宾结构是双宾结构,双宾结构都有三个论元,可此结构中的谓词都是二元的。因此,这就涉及到论元增容问题,即一定有个额外论元。

最后,额外论元有很强的受影响义。试观察例(22),例(22)a中,对于废纸被烧,“那个姑娘”应不介意;该句没有多少(受)影响义,所以把它理解为准双宾结构就不太自然。例(22)b具有明显的(受)影响义,作准双宾结构颇为合理:对于珍贵邮票被烧,“姑娘”想必会反应强烈,起码伤心不已。这说明,在准双宾结构中,额外论元带有很强的受影响义。

(22)a.?我烧掉了那个姑娘两张废纸。

b.我烧了那个姑娘两张珍贵的邮票。

例(23)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无明显(受)影响义的例(22)a,添加一接续句后,局势突变:“废纸被烧”事件对姑娘产生了强烈影响(在“我”看来两张无用的废纸,原来如此重要)。

(23)我烧掉了那个姑娘两张废纸,她竟然哭了一个上午。(祝东平2007:71)

2.2.2被动结构的重要特征

在2.1小节,我们谈到,被动结构跟准双宾结构在无定量化成分的省略上相似。这一相似性,肯定是这两类结构的共有特征造成的。本节介绍被动结构的一些重要特征,尤其是那些可能跟准双宾结构有交集的特征。对比这两类结构的特征,并找出它们的交集,我们就能找到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不)可省略的根源,亦即,我们就能仿照被动结构,说无定量化成分(不)可省略跟Spec-FP上的空算子有关,并把空算子的存在归因于这两类结构的共有特征。

被动结构具有以下重要特征:第一,被动结构的主语并不充当实义动词的论元(Huang 1999, Huang,Li&Li 2009),〔9〕如,例(5)中的“张三”并不充当实义动词“打”的论元。例(i)中的主语“张三”也不充当“打”的论元,“打”的受事论元由空算子担任(参见Huang(1999),Huang,Li&Li(2009))。(i)张三被李四打了。因此,它有点类似于额外论元。第二,被动结构中,主语(即额外论元)一定具有强遭受(受影响)义。第三,主语的强遭受义由“被”引入。

2.2.3 无定量化成分的可省与不可省

仔细观察两类结构的特征,可以发现它们的共性是:都有一个表强遭受(受影响)义的额外论元(以下简写为遭受论元),换言之,都有引入遭受论元的语类。因此,借鉴被动结构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不可省,是因为在其Spec-FP位置有个空算子,它需要约束一个变量;而有空算子存在,是因为这类结构的推导涉及到一个能引入遭受论元的语类。这一语类是什么呢?在跨语言事实的基础上,Pylkkänen(2008)提出,施用操作(Appl)能引入论元。施用操作可分为高施用(High-Appl)和低施用(Low-Appl):前者表示受影响义,后者表示来源或目标。鉴于准双宾结构的额外论元具有强遭受(受影响)义,那个功能语类应是高施用。

以上观点应该是合理的。被动结构中,Spec-FP上要有个空算子,这当然应归因于“被”字——引入遭受论元的语类。这是因为其他结构一般都不要求空算子存在,而“被”字结构必须要有空算子;这一特殊性肯定与“被”字有关,因为该结构的特殊性就在于“被”字。换言之,“被”要求有个空算子在Spec-FP合并。准双宾结构的高施用(High-Appl)跟“被”字相似,它必然也要求有个空算子在Spec-FP合并。

程杰和温宾利(2008)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支持。他们认为:准双宾结构和被动结构均借助于轻动词Vundergo推导而成。在前类结构中,Vundergo是高施用,它选择VP做宾语;在后类中选择TP做宾语,语音上实现为“被”(程杰2007)。在被动结构中“被”所标示的那个功能语类(可视为高施用或Vundergo)要求空算子出现,同理,在准双宾结构中,它也会要求一个空算子出现。由于该空算子必须约束一个变量,无定量化成分就显得必不可少。

可以换个角度阐释为什么空算子要在准双宾结构中出现(也就是为什么无定量化成分不可省略)。参与准双宾结构生成的功能语类High-Appl表示受影响义;一般情况下,需要明确某人受到具体事件哪方面属性的影响,而位于Spec-FP的空算子能满足这一需求:它能通过λ抽象把FP变成一种属性(参见2.1小节)。下面,以例(24)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24)张三吃了她三个苹果。

“她”承担受影响义,因此可以借助于功能语类High-Appl进入句法推导。High-Appl要求,有个空算子在Spec-FP位置合并。这样,在逻辑式中,空算子可以通过λ抽象把FP转化成一种属性,整句话便可解读为:张三所实施的某个行为影响了她,即‘张三吃苹果’使她蒙受了某种损失,具体损失的量为三个。因为数量短语“三个”在逻辑式中可以转化成变量,所以位于Spec-FP的空算子可通过约束这个变量得到允准。例(24)的推导过程描述如下:

至此,无定量化成分在准双宾结构中不能缺失的原因已经明了。剩下的问题是,为什么它有时可以省略呢?例如,例(3)a(抄为(25))并不含无定量化成分,却完全可以接受。这是为什么?

(25)张三吃了她/王五苹果,(还)吃了她/赵六梨。

显然,此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复合准双宾结构。这样的复合结构形成一个对比焦点。实际上,这也跟空算子的允准有关。在逻辑式中,对比焦点也会转换成一个变量(Pan&Hu 2008)。在例(25)中,这种变量位于VP内,位于Spec-FP的空算子可以通过约束该变量得到允准。既然空算子得到了允准,句子自然可以接受;换言之,对比焦点所起的作用与无定量化成分别无二致。

3 对更多语言事实的解释

上节分析了无定量化成分有时不可或缺、有时可以省略的根源;我们指出,这跟空算子的允准机制有关。本节将本文的分析运用于更多的语言事实,以检验其合理性和解释力。

首先看例(26)、(27)中的准双宾结构。这两个句子都有无定量化成分,按理说,其中的空算子应能得到允准,句子应该合法,但其实不然。这是为什么?

(26)*张三吃过三个人苹果。

(27)*张三打碎了三个人杯子。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句中的无定量化成分“三个”修饰的是受影响者,应出现在High-ApplP的Spec位置。在逻辑式中,此成分可以转化为变量,但该变量的位置高于Spec-FP,这导致Spec-FP上的空算子无法约束这一变量,因此得不到允准。

再看一下例(28)、(29)。这些句子都不含无定量化成分,可例(28)中的句子都不合法,而例(29)却可以接受。缘何有此差异?

(28)a.*你吃了谁苹果?

b.*你为什么吃了他苹果?

c.*你怎样吃了他苹果?

d.*你在哪里吃了他苹果?

(29)你吃了他什么好东西,他会这么恼火?本文分析可合理解释这一差异。例(28)中,动词的间接宾语(即受影响者)和表示原因、地点、方式的状语由疑问成分充当;例(29)中,动词的直接宾语由疑问成分充当。在逻辑式中,疑问成分会转化成变量(Cheng 1991;Li 1992),此变量应该能允准空算子的存在。〔10〕可以认为,例(28)、(29)中,处于Spec-FP之上的空算子就是疑问算子。不过,在例(28)中,由疑问成分转化的变量处于High-ApplP的Spec位置或v*P的附加语(adjunct)位置,这些位置都在Spec-FP之上(参见例(24)的推导过程图)。结果,Spec-FP上的空算子无法得到允准。相反,在例(29)中,VP内会有变量存在,位于Spec-FP之上的空算子就能得到允准。总之,是变量所在位置的不同导致了例(28)、(29)可接受性上的差异。

最后,看一下例(30)、(31)这两组对比鲜明的句子。例(30)中的各句都不合法,其原因前面已经讨论过。例(31)是与例(30)相对应的关系结构;这组例子表明,如果将准双宾结构中的主语、方式状语和时间状语进行关系化,那么即便不含无定量化成分,关系结构也合法。这又是为什么?

(30)a.*张三吃了我苹果。

b.*张三慢慢地吃了我苹果。

c.*张三去年吃了我苹果。

(31)a.吃我苹果的那个人

b.张三吃我苹果的方式c.张三吃我苹果的时间

其实,上述现象仍然可用本文分析来解释。在此之前,先看一下关系从句的推导——主要有两种观点:基础生成假设和移位生成假设。前者认为,关系从句的中心语生成于Spec-CP,与从句中的一个空位同指(杨彩梅2008);后者认为,关系从句的中心语生成于从句之内,在推导过程中移到了Spec-CP (Ning 1993;陈宗利2007)。〔11〕这些文献也并非认为,所有的关系从句都是移位生成的。移位生成的条件是,关系从句中有个空位与中心语同指。无论是哪种观点,关系从句的Spec-CP位置都有成分占据,因此,如例(32)所示,关系从句中不再允许其它空算子出现。

(32)a.*吃没吃苹果的那个人

b.*张三吃没吃苹果的时间

例(32)两句均含疑问成分“V不V”。在包含疑问成分的结构中,Spec-QuP上有个疑问算子;它在逻辑式中会移位到Spec-CP的位置(Aoun&Li 1993)。可是,关系从句的Spec-CP位置已经被占据,其中的疑问算子无法移出。因此,例(32)中的结构终不合法。换个角度说,例(32)表明,关系从句中不允许有空算子出现。〔12〕

这就为例(31)之所以合法找到了答案:由于关系从句中不允许空算子出现,功能语类High-Appl也就不再引发空算子在Spec-FP合并。因此,即便没有无定量化成分,例(31)中的结构也会合法。前面提到,空算子的功能,就是通过λ抽象把一个事件转化为一种属性(Lin 2009)。没有空算子,例(31)中的几个结构只能强调某事件影响到了其他人,而不再关心该事件的具体属性。这符合我们的语感。

例(33)可对上述观点提供进一步的支撑。这些句子中,准双宾结构都出现在附加语内,即孤岛(is-

〔12〕例(32)a和(32)b都含“V不V”疑问结构。可是,如下面的例(i)所示,疑问成分“谁”可以出现在关系从句内(即孤岛内)。为什么此时整个结构可以接受呢?Aoun&Li(1993)认为,疑问成分可分为两类,分别作附加语和论元。前者的先行语(antecedent),即疑问算子,必须跟疑问成分在同一个最小从句(clause)内,而后者则没有这一要求。由于“谁”是充当论元的疑问成分(Aoun&Li 1993;Shi 1994),例(i)中的疑问算子可以不出现在关系从句中,因此就没有孤岛效应。而“V不V”是类似于附加语的疑问成分,约束它的疑问算子必须出现在从句内,而这会引发孤岛效应。

(i)你都看过谁写的书?

有两点需注意:1)无论充当论元还是附加语,疑问成分都须受疑问算子约束;它们的区别在于能否出现在孤岛内,在不涉及孤岛时,两类疑问成分区别不大。2)疑问结构和准双宾结构都可以有空算子。在逻辑式中,这些算子分别由疑问成分和无定量化成分转化的变量允准。此乃其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区别在于:疑问结构有疑问算子,这归因于疑问成分;而准双宾结构有空算子,跟功能语类High-Appl有关,无定量化成分并不起决定作用。换句话说,一个结构可以有空算子,没有无定量化成分(见例(25));也可以有无定量化成分,没有本文意义上的空算子。

land)内,因此,空算子不能出现。换句话说,即便没有无定量化成分,这些句子也都可以接受。

(33)a.对于李四吃王五苹果这件事,我早有所闻。

b.难道就因为吃过张三苹果,你就不敢来了?

4 典型双宾结构中的相关现象

在结束本文讨论之前,让我们看一下典型双宾结构的情形。例(34)显示,在典型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似乎也不能省略。

(34)a.张三给了她一本书。

b.*?张三给了她书。

在例(34)中,间接宾语“她”只表示接受者,句子并没有多少受影响义。因此,该句的推导应该没有High-Appl参与,当然也就不会涉及空算子。这能否证明,本文的分析有问题呢?

我们认为,例(34)b不合法,不同于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不可缺失的情况。首先,若两者情形相同,那么,添加一个无定事件量词,例(34)b就应该合法。但例(35)表明,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35)*?张三给了她一回书。

其次,如例(36)所示,若把例(34)a中的完成体标记“了”换成经历体标记“过”,无定量化成分便可省略。例(37)则表明,若例(34)a转化成“把”字结构,无定量化成分则无须出现。而类似的结构变化,并不能保证无定量化成分在准双宾结构中可以缺失,这可从例(38)看出。

(36)张三给过她(一本/回)书。

(37)张三把书给了她。

(38)a.*?张三吃了/过她苹果。

b.*张三把苹果吃了她。

另外,例(39)从另外一个角度提供了佐证。在此典型双宾语结构中,修饰受事宾语的是个表全称的数量短语,而在准双宾结构中,这是不允许的(见第2小节)。

(39)张三不可能给她每一本书。

总之,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例(34)b不合法另有原因,不能构成本文分析的反例。其实,它不合法的真正原因,是该句所表达的信息不够完整。如例(40)所示,当补充了足够的信息(并非数量短语)之后,句子即变合法。而准双宾结构之所以需要无定量化成分,是因为空算子必须受到允准。例(41)显示,如果一个准双宾结构的空算子没有得到允准,那么对于这类结构,能够拯救典型双宾结构的语境将无能为力。

(40)a.张三给了她书之后,马上就走了。

b.张三非常渴望能有机会给她书。

(41)a.*?张三吃了她苹果之后,马上就走了。

b.*张三非常渴望能有机会吃她苹果。

5 结论

本文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探讨了准双宾结构中的一个有趣现象:无定量化成分在句中有时不可或缺,有时则可有可无。在Lin(2009)对被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准双宾结构是借助于功能语类High-Appl推导生成。该功能语类要求有个空算子在Spec-FP合并。这一空算子的作用,是通过λ抽象把FP转化成一种属性,从而表示一个事件的某种属性影响到了他人。句法推导结束后,Spec-FP上的空算子必须约束一个变量,以便得到允准。而无定量化成分在逻辑式中会转化成一个变量,允准Spec-FP之上的空算子。此乃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必不可少的原因。如果位于Spec-FP的空算子能由疑问成分转化来的变量允准,或者由于准双宾结构在孤岛内导致空算子无法出现,那么无定量化成分就可以省略。本文分析能解释很多跟准双宾结构相关的语言事实。当然,亦会有不足,有待进一步探讨。

Aoun,Joseph,&Audrey Y.-H.Li.1993.Wh-elements in syntax:Syntax or LF?Linguistic Inquiry 24:199-238. Chen,Zongli(陈宗利).2007.Hanyu guanxi congju de jufa shengcheng yanjiu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研究[A gene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relative constructions].Xiandai Waiyu现代外语[Modern Foreign Languages]2007.4: 331-340.

Chen,Zongli(陈宗利),&Kun Zhao(赵锟).2009.“Chile ta sange pingguo”de xingzhi yu jiegou“吃了他三个苹果”的性质与结构[Th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chile ta sange pingguo”].Waiguoyu外国语[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2009.4:53-62.

Cheng,Jie(程杰).2007.Lun fenli shi lingyou mingci yu lingshu mingci zhijian de jufa he yuyi guanxi论分离式领有名词与隶属名词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关系[On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alienated possessors and possessums].Xiandai Waiyu现代外语[Modern Foreign Languages]2007.1:19-29.

Cheng,Jie(程杰),&Binli Wen(温宾利).2008.Dui hanyu lianglei fei hexin lunyuan de APPL jiegou fenxi对汉语两类非核心论元的APPL结构分析[An applicative 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two types of Chinese non-core arguments. Sichuan Waiyu Xueyuan Xuebao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08. 2:82-87.

Cheng,Lisa L.-S.1991.On the Typology of Wh-questions.Ph.D.dissertation,MIT.

Diesing,Molly.1992.Indefnites.Cambridge:MIT Press.

He,Xiaowei(何晓炜).2011.Yinghan Shuang Jiwu Jiegou de Shengcheng Yufa Yanjiu英汉双及物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A Generative Approach to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Beijing:Waiyu Jiaoxue yu Yanjiu Chubansh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uang,James C.-T.1982.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Ph.D.dissertation,MIT. Huang,James C.-T.1999.Chinese passiv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29:423 -509.

Huang,James C.-T.(黄正德).2007.Hanyu dongci de tiyuan jiegou yu qi jufa biaoxian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The structures of verbs in Chinese and their syntactic projections].Yuyan Kexue语言科学[Linguistic Sciences]2007.4:3-21.

Huang,James C.-T.,Audrey Y.-H.Li,&Yafei Li.2009.The Syntax of Chines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Audrey Y.-H.1992.Indefinite Wh in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1:125-155.

Li,Charles,&Sandra Thompson.1981.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Yuming(李宇明).1996.Lingshu guanxi yu shuang binyu fenxi领属关系与双宾语分析[Analysis of possessive relation and double-object sentences].Yuyan Jiaoxue yu Yanjiu语言教学与研究[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1996.3:62-73.

Lin,Jonah T.-H.2009.Licensing“gapless”bei passives.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18:167-177.

Liu,Naizhong(刘乃仲).2001.Guanyu“‘Dasui le ta sige beizi’yu yueshu yuanze”yiwen de jidian yiwen关于《“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一文的几点疑问[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article‘Dasui le ta sige beizi’in Chinese and the binding principles].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2001.6:555-557.

Lu,Jianming(陆俭明).2002.Zai tan‘chi le ta san ge pingguo’yilei jiegou de xingzhi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A double-object analysis of the Mandarin pattern of“chi le ta san ge pingguo”].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2002.4:317-325.

Man,Zaijiang(满在江).2004.Yu shuang binyu jiegou xingtong zhiyi de lianglei jiegou与双宾语结构形同质异的两类结构[Two kinds of constructions which are superficially similar to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Yuyan Kexue语言科学[Linguistic Sciences]2004.3:79-88.

Milsark,Gary.1974.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English.Ph.D.dissertation,MIT.

Ning,Chunyan.1993.The Overt Syntax of Relativization and Topicalization in Chinese.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Pan,Haihua,&Jianhua Hu.2008.A semantic-pragmatic interface account of(dangling)topics in Mandari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40:1966-1981.

Pylkkänen,Liian.2008.Introducing Argument.Cambridge,MA:MIT Press.

Shen,Yang(沈阳),Yuanjian He(何元建),&Yang Gu(顾阳).2001.Shengcheng Yufa Lilun yu Hanyu Yufa Yanjiu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Theories of Generative Grammar and Studies on Chinese Grammar].Haerbin: Heilongjiang Jiaoyu Chubanshe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Harbin:Heilongjiang Education Press].

Shi,Dingxu.1994.The nature of Chinese Wh-questions.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12:301-333.

Wang,Qi(王奇).2012.Yingyu shihui yi shuangbin ju yu hanyu zhisun yi shuangbin ju de shengcheng yufa yanjiu英语施惠义双宾句与汉语致损义双宾句的生成语法研究[Generative approach to the English benefactive double object sentence and the Chinese malefactive double object sentence].Waiyu yu Waiyu Jiaoxue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12.5:49-52.

Xing,Fuyi(邢福义).2006.Guizong xing shuliang kuangjia yu shuang binyu归总性数量框架与双宾语[On the frame of quantity summarization and double objects].Yuyan Yanjiu语言研究[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6.3:1-9.

Xu,Jie(徐杰).1999a.“Dasui le ta si ge beizi”yu yueshu yuanze“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Dasui le ta si ge beizi”in Chinese and the binding principles].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999. 3:185-191.

Xu,Jie(徐杰).1999b.Liangzhong baoliu binyu jushi ji xiangguan jufa lilun wenti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Some theoretical issues of the two types of Chinese‘retained-object’constructions].Dangdai Yuyanxue当代语言学[Contemporary Linguistics]1999.1:16-29.

Xu,Jie(徐杰).2001.Pubian Yufa Yuanze yu Hanyu Yufa Xianxiang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Grammatical Principles and Grammatical Phenomena].Beijing:Beijing Daxue Chubanshe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Xu,Jie(徐杰).2004.Yuyi shang de tongzhi guanxi yu jufa shang de shuang binyu jushi语义上的同指关系与句法上的双宾语句式[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of co-reference and the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of double objects].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2004.4:302-313.

Yang,Caimei(杨彩梅).2008.Ying han yu zhong de guanxihua doushi yidong de jieguo ma英、汉语中的关系化都是移动的结果吗[Is there movement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relativization].Waiyu Jiaoxue yu Yanjiu外语教学与研究[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08.1:20-28.

Zhang,Ning(张宁).2000.Hanyu shuangbin ju jiegou fenxi汉语双宾句结构分析[Analysis of Chines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Mianlin Xin Shiji Tiaozhan de Xiandai Hanyu Yufa Yanjiu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odern Chinese Grammar Meeting challenges of the New Century],ed.by Jianming Lu,212-223.Jinan: Shandong Jiaoyu Chubanshe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Jinan:Shandong Education Press].

Zhu,Dongping(祝东平).2007.“Qude,xiaohao”lei dongci dai shuang binyu de yuyong fenxi“取得、消耗”类动词带双宾语的语用分析[A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double object structure after the verb meaning“to obtain,to consume”].Hanyu Xuebao汉语学报[Chinese Linguistics]2007.1:66-73.

田启林,男,1979年6月生,河南虞城人。博士,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句法学。

温宾利,男,1960年3月生,山东招远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句法学。

Exploring the Omission of the Indefinite Quantificational Element in the Quasi-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Tian Qilin1Wen Binli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2Schoo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

Although quasi-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 like“chi le ta san ge pingguo”(吃了他三个苹果)have been heatedly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indefinite quantificational elements in these constructions are sometimes indispensable and sometimes optional.This paper conducts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Generative Grammar.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reason behind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quasi-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 are derived with the aid of the functional category High-Appl, which needs an operator to be merged in Spec-FP.And this operator must bind a variable so as to be licensed.As the indefinite quantificational element can turn into a variable at LF,its occurrence can have the operator in Spec-FP licensed.This renders the indefinite quantificational elements indispensable.If the operator can be licensed by the variable derived from other elements,such as the interrogative word,the indefinite quantificational elements become optional.

quasi-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indefinite quantificational elements;operator

H146.3

A

1671-9484(2015)02-0156-12

2013年12月4日 [定稿日期]2014年11月19日

10.7509/j.linsci.201411.029090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YY006)的资助。感谢《语言科学》编辑部和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

猜你喜欢

论元张三算子
与由分数阶Laplace算子生成的热半群相关的微分变换算子的有界性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拟微分算子在Hp(ω)上的有界性
Heisenberg群上与Schrödinger算子相关的Riesz变换在Hardy空间上的有界性
下车就跑
读张三书法之感想
寻找张三
我的名字叫张三
基于依存树距离识别论元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