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PRVC模式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2015-05-14李维旭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湖南423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呼吸衰竭呼吸机

李维旭(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湖南42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第4位原因[1]。COPD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且不完全可逆,病情呈进行性发展,COPD患者往往因气流阻塞、呼吸道感染、呼吸肌疲劳、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并发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2]。目前,临床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主要采用机械辅助通气,通过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因肺泡通气/血流,缓解患者换气功能障碍,而机械通气模式对临床效果具有重要影响[3]。本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s)

注:-表示无此项;1 mm Hg=0.133 kPa。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38 38--PIP(cm H2O)20.8±2.7 24.5±3.4 5.253 4<0.01 Pmean(cm H2O)10.3±1.4 15.6±2.8 10.436 5<0.01 FiO2 0.45±0.02 0.53±0.03 13.677 6<0.01 PaCO2(mm Hg)43.7±4.3 48.6±4.7 4.741 7<0.01上机时间(h)65.7±21.4 89.2±26.6 4.243 3<0.01咪达唑仑用量(mg)3.41±4.08 11.2±6.61 6.182 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COPD患者76例,均符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面部或胃食管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2~81 岁,平均(59.2±6.8)岁;病程 6~13 年,平均(6.9±2.7)年;合并左心衰竭11例,肾功能不全10例,心律失常8例,肺炎5例,低钠血症3例,帕金森氏综合征1例。对照组男 24例,女14例;年龄 36~83岁,平均(61.4±7.2)岁;病程 4~10 年,平均(6.4±2.1)年;合并左心衰竭13例,肾功能不全10例,心律失常6例,肺炎4例,低钠血症3例,帕金森氏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并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PRVC通气模式,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14~16次,吸呼比控制在2.0~2.5,压力限制在 25~40 cm H2O(1 cm H2O=0.988 kPa),吸气暂停时间0.1~0.2 s;对照组患者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模式,初始参数设置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出现人机对抗时,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进行治疗。

1.2.2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上机12 h后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吸入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上机时间、咪达唑仑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PIP、Pmean、FiO2、PaCO2、上机时间及咪达唑仑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9%)、治愈率(92.1%)与对照组(26.3%、7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 470、5.6 037,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治愈情况比较

3 讨 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普遍病程长、病情复杂,迁延不愈,且常出现肺部感染、气道阻塞、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严重的威胁[4]。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是改善通气状况及缺氧状况,临床主要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5]。呼吸机辅助通气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损伤等并发症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舒适度[6]。VC模式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常用的通气模式,但其频繁调整吸气压力,易导致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较多[7]。

PRVC模式结合了容量控制和压力控制2种通气模式,通过测量每一次通气容积/压力关系,并根据结果调节下一次吸气压力水平,使实际潮气量符合预设潮气量,尽可能降低气道压力,避免气压伤,减少并发症[8]。采用PRVC通气模式,可提高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性,减少人机对抗,降低镇静剂用量。同时,PRVC模式通过感知胸廓和肺顺应性的变化,不断地自动调节PIP,更好地改善患者呼吸条件[9]。PRVC通气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10]。

本文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时采用 PRVC 模式,患者 PIP、Pmean、FiO2、PaCO2、上机时间及咪达唑仑用量均低于采用VC模式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时采用PRVC通气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PIP,避免肺气压伤,减少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冯学威,高欢,李钰,等.无创正压同期治疗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541-4542.

[2]夏雪梅,陈余清,刘超,等.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影响治疗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9):769-772.

[3]张静,杨阳,邹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及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108-110.

[4]吴峰,林伟明,陈钊成,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隔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预测因素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4(5):34-37.

[5]陈卫星.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74-875.

[6]陈晓育.不同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199-203.

[7]冷蓓峥,施劲东,邵川,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649-2651.

[8]余剑华,张民伟,陈金龙,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813-814.

[9]廖燕玲,龙苹.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的应用进展[J].海南医学,2010,21(6):124-126.

[10]亓梅,韩其政,赵慧,等.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1-4563.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