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园林语境下的“囿”与“苑”考辨
2015-05-14王其亨袁守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王其亨,袁守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先秦两汉园林语境下的“囿”与“苑”考辨
王其亨,袁守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囿”与“苑”是对先秦两汉大型园林的通称,其中“囿”的使用比“苑”早,是先秦时期的主要园林用词,“苑”在秦汉时期后来居上,逐渐取代“囿”指称大型园林。二者在表达早期园林以资源、物质生产和动物饲养为主的核心概念上并没有明显区别。在“苑”成为大型园林的核心用词后,“囿”的词义发展停滞下来,在指称园林时更多带有述古和语言美化的倾向。
关键词:先秦园林;秦汉园林;囿;苑;字源;词义
先秦两汉时,“园林”一词尚未广泛使用①。“囿”与“苑”是指称大型园林的主要用词,二者意义相近,古今学者对其考辨的结论不尽相同。早期园林虽实物无存,但史料中较为丰富的字源、词义信息使我们能够一窥其面貌。通过对“囿”与“苑”字源的追溯,可明确二者在汉语中出现的时间顺序。通过词义的辨析,可加深对早期园林概念的理解,把握这一阶段园林概念的核心。
一、“囿”与“苑”的字源追溯
德国语言学家格里木于1851年提出:“我们的语言——这同时也是我们的历史。”②语言文字不仅是记录历史与文化的工具,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指出:“语言的材料可以帮助考订文化因素的年代。……其中有些因素可以推溯到荒邈难及的过去。”[2]对“囿”与“苑”的字源追溯,可获得现存文献无法提供的信息。从古文字材料看,“囿”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远早于东周钱币及陶文中的“苑”(见表1)③。
卜辞中提到“囿”的,如
癸卯卜,亘贞:乎囿,惟之?(前七·二〇·一)④;“乎囿”与其他卜辞中“乎黍”、“乎麦”,即号召有关人员去囿中进行种植或渔猎。
乙未卜,贞:黍在龙囿,来受有年?二月。(前四·五三·四)可知殷人在囿中种黍。
表1 先秦两汉的“囿”与“苑”字形
还有殷王前往囿之前卜问吉凶的卜辞,如
□酉卜,贞:羽……王往……囿,亡咎?(前四·一二·三);……酉卜……翌……王往……囿……(前四·一二·四)
在商代,囿具有农业生产功能,王时常前往视察或参加仪式,卜辞常为此卜问吉凶,可见囿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字形上看,“囿”在甲骨文及籀文中表现了在划定的土地上分区(或不分区)种植作物或是生长着茂盛草木的样子,与卜辞内容所体现的生产功能一致。“囿”在先秦时期发生了从象形字到形声字的转变,即《说文》“从口,有声。”仅在字形上保留了划定范围的土地的意义。这一转变是汉字重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囿”字历史悠久的证据。大约与此同时,形声字“苑”也出现了,园林用词开始发生变化。综合上文甲骨文字形与卜辞中“囿”的词义,可将商时“囿”的特征归纳为:一定地域、生产、与统治者密切相关。这三点全都反映在《诗经·大雅·灵台》周文王的灵囿中。
二、先秦两汉文献中“囿”与“苑”的词频统计
将先秦两汉文献中带有“囿”、“苑”并与园林相关的名词整理如下(见表2)。
表2 先秦两汉文献中“囿”与“苑”的词汇及用词频率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囿”、“苑”在先秦文献中的用词频率及名词个数比例分别为3∶1和5∶1,而在秦汉文献中逆转为1∶3.5和1∶2.3。在先秦文献中,以“囿”命名的园林专名有灵囿、具囿、梁囿、温囿、鹿囿、郎囿、蛇渊囿等,而在秦汉时仅有作为“广成苑”别称的“广成囿”,“灵囿”则是追述文王灵囿或是对皇家园林的美称,如
周灵囿,文王囿也(三辅黄图);命其台曰“灵台”,命其囿曰“灵囿”,谓其沼曰“灵沼”,爱敬之至也(新书·君道);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后汉书·马融传)。
秦汉时期的大型园林多称“苑”。虽然这时“囿”也在使用,但更多是在“苑囿”这一复合词中出现,占名词个数的一半以上,其余用词与“灵囿”类似,多用来述古,或是作为皇家园林的美称,如
汤之初作囿也,以奉宗庙鲜犞之具,简士卒,习射御,以戒不虞(淮南子·泰族训)。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西都赋)。
由此,“囿”与“苑”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即“囿”的历史比“苑”更悠久,秦汉时,“囿”逐渐被“苑”取代,唯有在“苑囿”一词中保留了一席之地,其他含有“囿”的词多表达美化或述古的意义,不再反映当时的园林概念。而“苑”是秦汉时指称皇家园林最常用的词。这种变化正如郑玄注《周礼》所说:“古之囿,即今之苑。”
三、“囿”与“苑”的词义辨析
在语义学上,词义一般相当于(不是等于)思维中的概念[3]。汉代时,人们对先秦文献中记载的事物已不甚明了,需要进行一番研究解读,于是《说文解字》等一批工具书应运而生,开训诂学之先河,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到清代达到最高峰。在阐释先秦文献的过程中,历代学者对“囿”“苑”的考辨从未停止。下面举出历代学者对“囿”、“苑”的定义(见表3)。
上表对“囿”与“苑”异同的讨论集中在4个主要方面:1)饲养动物的种类不同;2)有无围墙;3)等级与规模不同;4)同物异名。
1.饲养动物的种类不同
描述苑、囿中饲养动物种类的文献很多,如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诗经·大雅·灵台)。
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周礼·地官)。
显然,囿中饲养禽兽而并不仅仅是牛马。秦汉时期马政受到重视,饲养牛马的牧苑非常发达,故有“养牛马曰囿”之说。如
太僕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择取给六厩,牛羊无数,以给牺牲(汉官六种·汉旧仪补遗)。
故《一切经音义》所引《仓颉篇》中“养牛马曰囿”之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囿,“养禽兽”是“囿”和“苑”的共同特征。
表3 历代文献中的“囿”、“苑”考辨
2.有无围墙
吕忱《字林》言:“有垣曰苑。”高诱《淮南子·本经训》注言:“有墙曰苑,无墙曰囿。”而《说文解字》和孔颖达的《诗经·秦风·驷驖》注竟与之相左,都说囿是有墙的,这说明汉代的人们已经对二者的区别不甚明了。而有无围墙的问题实质是在探讨大型园林边界的围护方式,同时说明苑、囿有清晰的边界,受到管理和保护。如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周礼·天官·叙官)。
又多规苑囿,西到弘农,东至荥阳,南及鲁阳,北径河渠,周旋千里。诸有山薮丘荒,皆树旗,大题云“民不得犯”(后汉纪·孝质皇帝纪)。
显然苑、囿通常是不能随意进入的,闯入者甚至还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体现了大型园林对自然资源的占有、管理和保护,与早期园林的资源保护与物质生产本质是密切联系的。这恰恰是二者的共性而非区别。
3.等级与规模不同
以等级规模区分“囿”、“苑”很难找到其他文献依据。《春秋》中就记载了三次鲁国筑囿,分别是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筑鹿囿,昭公九年(公元前533)筑郎囿,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筑蛇渊囿。此外还有僖公三年(公元前657)“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吕氏春秋》中卫献公“如囿射鸿”等,这些诸侯的园林都与周文王“灵囿”并称为“囿”。而《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秦国称其园林为“苑”,“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朿栗,足以活民,请发之。’”可见“囿”与“苑”并没有天子与诸侯的等级之分。在规模上,《孟子·梁惠王》载齐宣王与孟子讨论“文王之囿方七十里”与“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毛苌《诗》注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天子与诸侯的园林虽然规模不同,但都可以称为“囿”,显然规模也不是区别“囿”、“苑”的标准。
4.同物异名
以上3个方面很容易在文献中找到反例,并不是“囿”、“苑”的区别。根据对“囿”、“苑”的字源追溯以及词汇数、用词频率的统计推测,“囿”、“苑”应是对大型园林的两种不同称谓,即同物异名。二者是随时代变迁而产生的语言习惯上的差别。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最早注意到这一点,他在《周礼》注中即以“苑”释“囿”,指出:“囿,今之苑。”以及“囿,御苑也。”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例数上文(见表2)所述的历代解释差异后,更加明确地指出:“以上诸说,盖各据一端言之,实则苑囿通称。”这一更迭过程很可能发生在秦灭六国并统一文字的时期。
“囿”、“苑”为同物异名,反映了先秦两汉的园林概念。笔者对先秦两汉文献中含有“囿”及“苑”的园林词汇进行统计,将先秦两汉园林的性质分为4类。
性质1:资源保护与农业生产,如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牡,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国语·周语)。
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性质2:禽兽牲畜培育,如
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汉书·西域传)。
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史记·孝武本纪)。
性质3:起居与游赏,如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左传·僖公三年)。
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馆皆广庑髙轩,屏风帏褥甚丽(西京杂记)。
性质4:狩猎与军事,如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史记·田叔列传)。
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后汉书·陈蕃传)。
以上4种性质在文献中的出现频率(见图1)。
图1 先秦两汉文献反映的“囿”、“苑”性质及其用词频率
其中,反映资源保护、农业生产与禽兽牲畜培育功能的用词频率占到了一半以上,这反映了先秦两汉园林以资源储备和物质生产为核心的性质,是先秦两汉园林的显著特征。
四、结语
“囿”、“苑”是对先秦两汉大型园林的通称,“囿”的使用比“苑”早,是先秦的活跃词汇,“苑”在秦汉时逐渐取代了“囿”,此后,“囿”在指称园林时更多带有述古和语言美化的倾向。二者在文献中的用词频率反映了先秦两汉园林以资源储备和物质生产为核心的特征。
注释:
①“园林”一词虽已见于班彪《游居赋》“瞻淇澳之园林,美绿竹之猗猗”,但仅为汉代孤例。
②转引自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学林出版社,1990:91.
③字形参见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④甲骨释文后的编号,是甲骨学界较为通用的对已有甲骨文材料书内容的索引编号(如:前七·二〇·一),参见陈梦家
《殷墟卜辞综述·附录三·甲骨著录简表》。
参考文献:
[1]万献初.《说文》字系与上古社会[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2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110.
[3]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You and Yuan Referring to Pre-Qin and Qin-H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ng Qiheng,Yuan Shouyu
(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In pre-Qin and Qin-Han literatures,You and Yuan referred to larg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 similar features.You had a longer history than Yuan,and was most frequently used referring to larg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pre-Qin period,but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Yuan.The two words are synonyms and both represent the core of earl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natural reserve,production and animal culture.After being taken the dominance by Yuan in literatures,You became less active in refer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was commonly used to recite ancient examples or as an elegant word usage.
Keywords:pre-Q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Qin-H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You;Yuan;etymology;sememe
通讯作者:袁守愚,yuanshouyu@tju.edu.cn.
作者简介:王其亨(1947—),男,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基金资助项目(14ZDBO25).
收稿日期:2014-05-03.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15)03-2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