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课堂另一扇窗 跳出课本学语文

2015-05-13吴益梅

课外语文·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本教材语文

【摘要】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曾明确指出:“语文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而不是进行语文分析、搞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是人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过程。”的确,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可见语文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教师要从单一的重视课本内容的传授,转化为多角度把脉课本,以课本为圆心,向四周扩散,将单一的教材跳到多元的文本,跳到适合每位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乐土,让学生更广、更多地接触学习材料,海量阅读,厚积薄发,学生才是真正学了语文,将来还会更好地用上语文。

【关键词】整合教材;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跳出课本学语文,引发学生探究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还未形成定势。我们所用的教材,不管是人教版,抑或苏教版、北师大版等,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细选,深思熟虑后,才编进教材中来,它承载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地位。激发学生的灵感,深度挖掘教材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创新,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职责。教师更要发扬“不惟书”的精神,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根据需要增减内容,也把同类文章整合在一起,既拓展了知识层面,又开阔了视野,更满足了好奇心。苏教版第七册课文《天安门广场》,文章紧扣“最宽广最壮观”这一中心,为我们展示出一种波澜壮阔的美,一种充满阳刚之气的美。无论是对建筑物的描述,还是对重要历史时刻的记载,都给人以震撼、振奋的感觉。认识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以及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是本课的难点,同时也是让学生展示创造力的好时机。在原来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在想象的基础上增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通过阅读看到的画面,这里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第一步,课前学生在前置学习研究时,通过搜集有关天安门的资料,然后任选书中的一处建筑,借助资料,把广场上建筑、升旗情景再现;第二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同伴听,一定要补充自己查阅到的新中国的资料;第三步,课上让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第四步,将课堂延伸到学校德育基 地——“友谊国际手套厂”,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们每天可都是戴着他们生产的“友谊牌”手套亲手升起五星红旗的。

二、跳出课本学语文,调动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不止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更多的是让他们养成主动阅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的习惯,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并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愉悦的情感参与学习之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教师事先让给孩子们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举行“亲情故事会”。学生积极性高涨,课后积极地查阅资料、练讲故事,一个个至真至善故事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上连平时不肯发言的学生也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等名句也闪现在课堂上。一堂课结束时,学生意犹未尽,那滔滔不绝的情形真叫人感动。

三、跳出课本学语文,增强学生美感

教材是一个载体,文中既有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词,也有饱含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既有写人状物的典型,又有写景抒情的美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它,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情感。但仅凭十二册教材,让学生在短短六年内能全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之后,学生慢慢地发生着变化,每天自觉、主动地去看书,陶醉于书的海洋中,在读书中去改变自己,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真知灼见,而这一切都已经超越了我们以往的那种陈旧的说教。

四、跳出课本学语文,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他们的舞台,把课堂放手、放开、放心地交给学生是每个语文老师的第一要务。一节充满活力的课堂必定是学生做主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自己成为课堂讨论的一分子。学生拥有了自主权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要求教师对教学进度、方式等进行调整。有了主体参与的愿望、能力之后的学生,自然会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前置学习”时,依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条目进行补充,真正做到“跳一跳,够得到”。在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提出,现在电脑几乎每家都有,上网人人都会,课本上关于互联网的构成、原理非常枯燥,还不如去微机房直接体验网上购物、发电子邮件、阅览来得更直接。按照学生的意愿,换到电脑教室上课。一节课教师基本不需要开讲,全部是由学生边讲边演示。

五、跳出课本学语文,满足个体需要

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存在着个别差异,仅语文兴趣上,也呈现着不同的倾向:有的对语言口头表达感兴趣,有的则喜欢书面描述,有的喜欢文学性描述,有的则简洁而理性,有的学生对刚认识的事情有兴趣,往往停留在认识上,缺乏实际行动,有的则会让兴趣产生有力的活动动机。课标中也提到“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要求“吃不饱”的学生自己去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以确保他们学得兴趣盎然、趣味不减;而对“吃不了”的学生以帮助他们学会课本内的基础知识为重,适量补充一些课外阅读篇目。

总之,课本并不是学生学知识、培养能力的唯一途径,它只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只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其中一种凭借。打开课堂的另一扇窗,跳出教材学语文,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来重审我们的课本,让学习与生活、经验与情感紧密相连,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天性得以发扬,把教师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张扬个性、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的辅助力量。

作者简介:吴益梅,女,1982年生,江苏省扬中市人,一级教师,江苏省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资格证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课本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