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生活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2015-05-13张蓉

课外语文·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资源生活

张蓉

【摘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本文对如何指导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生活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资源,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细心观察,认识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的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林则徐的书籍,也可以上网查找一些清末国家所处于的恶劣环境,深刻理解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和同学们探讨现在应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二、换位思考,想象生活

换位思考就是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一人物,并由这一“角色”来推理、想象,设身处地的“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做他所做。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用好“换位思考”的话,对于文本内容、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学生就能更好把握了。

在教学课文《游子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母亲对孟郊的关怀之情,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换位思考的环节,先让学生站在母亲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正是那位满头银霜的老母亲,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为儿子缝补衣裳,想到儿子明早即将远行时,心里会怎样想?怎样说?当大家站在母亲立场上体会到了母亲对孟郊的深厚感情之后,我再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孟郊,夜深人静,当大家已进入甜甜梦乡时,母亲房间里的油灯却还亮着,看到满头白发的老母亲,眯缝着眼睛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为自己缝补衣裳时,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通过这样的两次换位思考,学生仿佛亲身经历着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设身处地的感受着母亲对孟郊的那种深深的“舐犊之爱”,这种爱是再华丽的词藻也形容不出来的,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设身处地地体会感悟,这既帮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为后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情境模拟,再现生活

为了使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直接的体验,我们可以人为地创设某种情境,由学生亲身经历一次仿真性表演活动。我们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情节简单,生动活泼,令人喜爱,学生乐于朗读和学习这些课文,但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深入其中,拉近与我们生活的距离,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经历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小鹰跟着妈妈学飞行的经过,从表面上看课文非常简单,讲了小鹰飞过大树,飞过大山,飞过白云……,其实课文还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它还写了小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写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尽,一往无前”的道理。要体会这些深刻的道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帮助和指导学生了。在这里我就设计了情境模拟,再现当时的情景。我请全体学生起立扇动双翼跟着课文中的小鹰一起学飞行,而教师则用激励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气氛,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小鹰们,看,前面有一棵大树,我们要不要飞过它?(要)那我们用力扇动翅膀使劲往上飞呀!(学生们努力挥动着手臂)呀!大树在我们脚底下了,开心吗?(开心)咦,前面又有一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怎么办呢?(飞过去)这么高,你们不怕吗?(不怕)那我们努力飞吧!(学生跟着老师手臂挥动得更起劲了)现在大树和大山都在我们的脚下了,大家累不累?(累)但妈妈还说我们不算会飞,怎么办呢?我们还继续飞吗?(飞)我们已经这么累了,而且飞得越高越辛苦啊!也许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呢?小鹰们,你们怕不怕?(不怕)那我们鼓起劲继续飞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是很难与文本产生共鸣的,我们必须借助文本内容再现文中原有的生活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作深入的体验和感悟。情境模拟架起了由文本通向生活的桥梁!为学生很好地体验文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四、创意设计,想象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古诗《望洞庭》描绘了秋天夜晚洞庭湖景色。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我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景色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联系课文介绍各自的图画,对学生与文本的融合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当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封闭在书本里,不再禁锢在屋子里,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从教室走进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学习便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使我想到一句话——语文与生活同在。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资源生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