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河畔浓情谊 文字着意化为图
2015-05-13陈华东
陈华东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做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孔子游春》;教学设计;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高年级的教学应该集阅读、理解、思维、想象和创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设计思路:《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表现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教学中把孔子带领学生游春的过程转化为“泗水春景图”“孔子论水图”“师生言志图”三幅情境图,通过赏、议、抒的教学过程来让学生体味文意。
教学目标
1.在自学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借助词语的理解,领会课文的内容;
2.通过“赏”“议”“抒”的过程,理解孔子带领学生游春的目的;
3.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做人要做像水一样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教学重点:读中欣赏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热议孔子论水,抒发师生的言志。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论语》上的佳句?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佳句呀,都是孔夫子说过的话。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让孔夫子来给大家上一堂情境教学课好吗?来聆听圣人如诗般的教诲。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游春》(板书课题),学生同时书空。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出示自读要求)
2.交流初读体会:(1)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什么?(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赏“泗水春景图”,议“孔子论水图”,抒“师生言志图”。
(三)赏“泗水春景图”
1.春天的泗水是个好地方,你还记得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2.课文中描写的泗水春景图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段。
3.学词:(1)广袤的大地:读准生字,问——这里的广袤可以换什么词或还可以说怎样的大地。(2)飘逸的长发:读准生字,指导书写。请全班女生一起来读,师生共评。(3)宽广的胸怀、飘逸的长发、明亮的眸子、甜蜜的絮语。出词: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词组,全班读。师:这些词一般用来描写美丽的女子。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再读读看——师生接力读。(4)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点评。
(四)议“孔子论水图”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从中发现:听说泗水正涨春潮——是为了水去的。
2.论水——遇水必观的孔子,究竟对水有着怎样的心得呢?
3.自读。
4.指名读。
5.能听懂孔子的意思吗?(1)同桌互议:(不太懂)——当然,孔子话里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2)指导方法: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细细地揣摩,提起笔,细细品味,写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生品读、批注。
6.交流点拨:(1)有德行。(师点出水的无私)指名该生读句。(2)有情义。(出示课件)随着地势的不同,水的形状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句式拓展:水流进湖泊,就成了(……);水遇到悬崖峭壁,就化身为(……);遇到窄小的地势,就成了(……);汇合在一起,奔腾而去,就成了(……)。师点拨:有形却无形,水就是这样谦恭温柔。请女生一起读句。(3)有志向。请男生读出水的这种勇气与毅力。(4)善施教化。还万物本真的面貌,让万物洁净、美丽。
7.再次鼓励学生用心领悟。
(五)抒“师生言志图”
1.师:孔子仅仅是在谈水吗?他也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怀啊!为了让大家走进孔子的内心,老师准备了一段介绍孔子的录像——看录像。(录像可以配些关键字幕)
2.生结合录像汇报:能从孔子的身上看到如水一般的美德吗?
3.师:(1)智者乐水,在水中,孔子看到了君子所具有的所有美德。让我们读出对“水”由衷的欣赏。(3)君子有德,君子如水,孔子的一言一行,也让我们看到了君子如水一样的风范。让我们读出对“真君子”的敬佩。(4)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孔子的话语如太阳般温暖着我们,读出我们对孔子的敬意吧!
(六)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听了孔夫子的“情境课”后,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谈收获。师提示:可从词、句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诸多方面来总结,着重于谈文章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词句。如果积累的是自己喜欢的词语,则用这个词语造句;如果积累的是句子,则背诵这个句子。
4.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春意为什么会变得更浓呢?回顾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春光不变,但人欣赏春光的心情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心中的春景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的思想境界在变;春光不变,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变……)
(七)布置作业
1.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
2.仿照课文,在大自然中选择一个对象,看看能产生哪些类似的联想,然后写下来。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