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晕船效应与图书馆管理

2015-05-12李景玲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读者服务

李景玲

摘 要:近年来,晕船效应逐步被各个领域的管理者引用到实际管理中。本文就着重探讨了正的晕船效应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晕船效应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利用率。

关键词:晕船效应;图书管理;读者服务

1 晕船效应的含义及种类

晕船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爱德华 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识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1) 晕船效应是印象形成中产生偏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指判断这具有这样一种倾向,即一旦认定人们具有某些好的或坏的特征,便认定他们的与这些特性毫无关系的其他特征也可能是好的或坏的。即判断者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性地得出或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船或月晕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晕船效应按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负两种。正的晕船效应是由对象的某些积极肯定的性质或对他良好的印象,推导,想像出仍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和长处,从而对他作出肯定的评价。负的 晕船效应就是由对象的某些消极的特点或对他的不良印象,推论,想象出还有其他缺点,从而做出否定的评价。比如,那些被认为是友好的好交际的人,有可能被认为是灵活的,聪明的,有创造性的,因而就得到肯定,反之,有可能被认为是呆板,笨拙,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人,从而就得到否定。这一事实说明,在人际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主观推断作用。

晕船效应这种认识偏差往往是在掌握认识对象信息较少的情况下做出总体判断的结果。由于我们不可能对每个人各方面的情况都作出全面的了解,但又常常必须对他作出评价,因此晕船效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

本文就探讨如何将正的晕船效应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管理质量,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2 晕船效应的利弊

晕船效应最大的弊端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表现有三个方面 (—)遮掩性,晕船效应就是一种以点带面的效应,是一种明显的有个别推及一般,有部分推及整体,有片面看全面的认识现象。事实上,有些个性品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须有另一特征,简单地把不同品质联系起来,得出的整体印象一定是片面的。殊不知,事物的其他一些方面的特征 ,就在我们错误的推论的过程中被我们忽略了。因此,我们不能随意就抓住事物的某个特征 就以偏概全,妄下结论来判定该事物是好 或坏。(二)表面性。晕船效应往往产生与自己 对某事物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的特征上。简单把这些不同品质联系起来,得出的整体印象。 必然是表面的。(三)扩散性。对一个事物的态度,会扩散至与该事物相关的一些其他事物,例如,一个人在前面几个阶段工作做得很好,我们就容易断言得出他今后工作干的肯定不错,或者这个人除了在工作上做得好,生活上肯定也是井井有条,这就是晕船效应的扩散性。

当然,晕船效应也有值得借鉴的方面

充分发挥优势,由于晕船效应有以偏概全的弊端,但同时也正面的晕船效应,可以激励人是自己在别人认为不错的方面做得更好,能使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无意中被别人发现某一方面做得不错,挺有造诣的,那么以后工作中涉及此方面的工作大家都会像此人请教,那么就会激励此人向该方面继续钻研使自己真正成为该方面的行家里手。

提升自信心。晕船效应来源于自己对外界的人或事物了解不够深入。例如,由于应聘的时候留给领导的印象不错,即产生了晕船效应,那么领导给该新人布置工作时,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想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无形之中提升了自信心和工作动力,使之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提升知名度。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所形成的直观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印象,也称为优先效应。由于它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因而往往比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会给以后 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甚至被告知第三人,第四人,乃至更多的人说某人不错,无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由此可见,晕船效应在实现生活中往往是人们对其他人产生偏见的根源,所以晕船效应值得我们警觉。一方面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船效应所左右,不要以一当十,以偏概全,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自己的晕船效应,发挥优势,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

3.1 图书管理中的晕船效应

一般来说,图书馆图书流通部门是与读者直接接触的一线窗口,是外界或外单位评价,考核图书馆的首要窗口,工作人员每次和读者接触的时间不长,可谓留给读者的是第一印象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口碑,图书馆从开馆就开始为读者服务了,和工作人员的直接接触,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如果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那么就有了好的开始,给读者留下好的记忆,并产生晕船效应传给其他读者。当然,如果适逢工作人员心情不好再遇上一个不配合工作人员工作的读者,就很可能导致管理人员与读者发生口角,从而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图书馆作为一个教辅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男女比例不尽协调,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一。因此面对如此工作队伍,要有一支高素质,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团体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并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坚决做到一视同仁。

如果馆长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做到经常到一线走动,调查了解下情,上班比职工早,直接参与或操作图书流通借还,图书归类上架,损书修补,期刊,报纸的登记,加工,上架,甚至直接解答读者疑问,对员工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基本上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同时关心馆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视馆员成长与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这样就会给馆员留下好印象,以此形成晕船效应,大家认为馆长能够做到这样,我们也能做到这样,也应该做到这样,这样不仅能够使馆员支持领导的工作,还能够激发馆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使自己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能够始终贯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服务读者,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一个和谐,文明的窗口。

如果领导班子深入一线不够或甚少,对一线了解不够,就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决策落实情况不能够督察,落实不落实一个样,大家就认为馆长只“管”不“理”,只管发号施令,不管督促落实,这样给管理员留下坏印象,并形成晕船效应。这样就使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大打折扣,馆长和馆理员不齐心,图书馆就不能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3.2 晕船效应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如果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很好的,并且被传给其他读者,形成好的晕船效应,那么,图书馆就要以此为契机,可以通过板报,宣传栏,网站等方式宣传图书馆各种规章制度,使读者都能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在做文明读者的同时借阅到所需要的图书。这样即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如果馆长经常深入一线了解下情,员工受到感染,愿意去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由此形成了晕船效应,图书馆也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读者到馆。

在管理学中,还有这样一个效应,即破窗效应。破窗理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做了一项实验,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在詹巴斗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效应这样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其他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同样,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如果图书电子资源偶尔不能访问而无人解决,图书馆工作人员偶尔迟到,书架上个别的图书乱架现象不及时整理,管理人员偶尔与读者发生矛盾,等等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久而久之,读者的满意度就会下降,管理人员就会出现早退,提前闭馆,串岗,图书归类乱摆乱放现象,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绩效考核是当前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难点。图书馆绩效考核是在图书馆运作规律和科学运作上的基础上形成的图书馆用于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并进行相应的奖惩,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图书馆绩效考核的作用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激励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创新或有好的事迹受到了表扬,激发了大家都去做好事,去创新,由此形成晕船效应。科研成果,读者服务都是一线员工完成的,要通过表扬,奖励等措施来鼓励员工敢于创新,同时树立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员工,定期评选让读者满意的管理人员,先进工作者,激励大家奋发努力,积极向上。在图书馆管理中,就要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一方面鼓励管理人员争当先进,勇于创新,争当晕船效应的中心点,把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得调动起来。

晕船效应与其他效应相结合。不论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还是工作者,在工作中无不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在图书管理中,有这样的效应,参照效应,尊守效应。管理者应该注意和晕船效应相结合以提高管理水平。参照效应以某一个人的突出印象或特点为参照系而影响自我行为的一种效应。如果某一读者在借阅过程中遇到疑问而得到工作人员及时解答,恰巧其他读者看到这一过程,那么该读者也会参照,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疑问。那么图书馆可甄选一些常见问题通过板报,网站等让读者参照,了解。这样一来,读者不仅解决了一些问题,还能够使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留一个好印象,吸引更多的读者。在图书馆管理中,就应该把出现正的晕船效应加以宣传,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是图书馆给读者提供图书资料和舒心的阅读环境,但是图书馆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实际管理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各种手段避免或消除负的晕船效应,同时紧紧抓住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正的晕船效应,加以宣传,激励,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和谐相处,使读者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兆伦,走动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实践与创新[J],现在情报,2007,(1):5—6

[3]唐嫦燕,图书馆读者投诉与服务心理效应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7,(9):113-116

[4]雷水旺,高校图书馆员存在的素质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信息。2007,(1):122

[5]张伟,图书馆评估机理及其制衡因素分析{J},图书与情报。1992,(3):23 -26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读者服务
论图书管理工作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技工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建设研究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