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5-05-11宋丽娜
宋丽娜
摘要:本文从全国部分高校“钢琴教学法”课程实施情况到河南省本课程实施状况的分析为切入口,经过实地调研分析出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音乐学 钢琴教学 改革探索
2004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通知,其中把“钢琴教学法”列为专业任选课程当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钢琴教学法作为一门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内容带来的重技能、轻理论的弊端,在完善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对培养既有演奏实践,又有教学理论的新型钢琴教师的后备力量具有深远的意义”①。
一、全国部分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法”课程设置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音乐学院首次以应诗真教授编写的《钢琴教学法》一书为教材,开设了钢琴教学法这门课程,随后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各大专业院校纷纷效仿,一直沿袭至今。如今已经有数家高校把此门课程列为精品课程,完善的课程设置和优秀的师资团队为钢琴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对我省钢琴教育模式的改革、思索提供了指导性的实践依据。根据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并没有对钢琴教学法课程规定具体的学时和学分,各大高校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特点,自由分配安排。例如:广西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一个学期36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大致分为知识、能力、方法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各类钢琴演奏技术的训练要求;钢琴练习法教学内容与要求;演奏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对不同阶段、层次学生组织教学与应用教材的能力;组织集体课教学、传授系统基础知识的能力;钢琴学习的各种练习法;对不同对象进行启蒙教学的方法等。意在“使学生在学习怎样弹琴、怎样练琴的同时学会怎样教琴,掌握与钢琴教学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方法”②。
二、河南省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设置概况
目前,从河南省本次参加调研的几所高校来看,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口号下,钢琴课程教学模式有所改进,例如: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的教学形式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同时在集体课和小组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从前单一个别课学生独自在琴房练琴枯燥乏味的状况,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练琴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从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来看,仍然存在偏重学生钢琴演奏技术能力培养,忽视理论知识及相互之间密切关联的重大缺陷,部分教师虽有意识当下教学与培养规格存在着脱节,但是因为自己长期接受的传统教育影响,一直过于强调重视技术是钢琴教学的首位,奉行没有精湛的技术其任何学习实践都无从谈起的思想惯例,与之观点相对应的在调研中发现,我省仅仅个别高校开设有钢琴理论相关选修课程,在本科钢琴教学课堂中相关到教学法内容的讲授寥寥无几,过多钢琴表演的课程设置显然脱离了当今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体制的变革。我国从1978年最初的“统包统配”分配模式经过“学校推荐,择优录用”、“自主择业,择优录用”到今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就业机制。当初大学的“铁饭碗”已成为历史泡影,彻底把毕业生推向了市场的双向选择,“双向选择”意味着不是择业者一厢情愿,其中包含着自主择业与竞争上岗两部分决定因素,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主导模式及素质能力的竞争取向。
根据调研,目前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相关学科联系不紧密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钢琴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有了较大改观,据调查问卷显示,部分高校都做出相应调整,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别设置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但仍存在不能随着每学期的评价结果进行及时调整的状况:一部分演奏进步的学生仍然滞留于最初的课程形式中,一部分入学后练习懒惰、进度缓慢的学生却在小组课、个别课中滥竽充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对课程涉及内容方面,大多数教师会遵循院系指定的教材按部就班的讲授,但是考虑到将来的职业需要和学生的差异性,这种局限性势必会影响到未来学生知识的拓展。另外,针对西方音乐史、乐理、和声等科目在钢琴课中的运用情况调查显示也不容乐观。钢琴演奏不是单一的一门技术学科,仅仅靠眼花缭乱的技巧弹不出我们所谓的“音乐”,充其量仅仅是一堆有序排列的音符,没有和声、音乐历史等相关理论学科的联系、分析,就不能深刻体会到作品表现喜怒哀乐的手段及源泉,那么也就违背了学习音乐、演奏音乐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下课练”,而钢琴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阻碍了其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广阔空间。音乐的学习是在深入研究、结合众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演绎出最贴近作曲家情感的表达,再由于演奏者和创作者时间、空间、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差异性因素更造就了同一首作品可能由不同钢琴家演奏会存在不同思想理解的偏差。那么,在学生学习的阶段,教师更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法、示范法、理论结合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欣赏法等,通过了解学生在练习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对作品不同的体会感受去引导学生接近、还原真实的音乐境界。
三、学生欠缺对教学法的认知,但是期待教学法课程实施
通过对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对“期待这门课程开设多长时间”的看法,68%的学生认为“一个学年”,32%的学生认为“一个学年以上”;对“采取何种上课形式“的想法,69%的学生选择“小组课”,13%的学生选择“集体课”,18%的学生选择“个别课”;对“你想从这门课程中提高哪方面的知识”,91%的学生选择“指导教学实践”,8%的学生选择“提高演奏技能”,1%选择“其它”。从上述种种数据反映,学生对开设这门课程的期望值很高并希望通过学习用于指导实践教学,对课程开设的课时及上课形式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并且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提及这门陌生的学科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会去翻阅相关书籍资料进行了解。
四、学生自主学习观念淡薄,针对性阅读甚少
目前,大多学生在钢琴课程中只重视技术训练,经过数年的学习,虽具备一定的基本演奏能力,但是音乐综合素质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首先,学生入学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遵循上课老师“讲什么学什么”的僵化思维模式,循环往复的是每节课布置1-2首作品,下节课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纠正、完善的教学过程,在这有限的过程中,教师只能涉及到一些技巧和难点的解决,对程度较好的学生会稍有音乐作品理解及作曲家情感表述等方面内容的指导,相关钢琴教法的内容几乎无暇顾及,课后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意识。显然,这样被动的学习抹杀了自身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的实践能力。其次,忽视钢琴理论课程的重要意义,虽然在参加过校外代课的学生教学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但多数学生没有“主动翻阅资料或向教师求教探其究竟”的做法,因此对“钢琴教法”的内容感到十分陌生,缺乏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带来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教育体制某些细节的有待完善使用人单位市场不能满意于现在的教育质量水平,于是就业难的问题也就应运而生。近年来,钢琴教学改革虽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面对市场对钢琴教师的需求,我们一部分毕业生的教学水平已经影响到未来钢琴基础启蒙教育的发展。由此,要把高校素质、能力教育落实到实处,实现“面向未来”培养具有核心价值竞争力的人才目标,针对高校音乐学专业如何权衡钢琴演奏技能和实际教学能力两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重建钢琴教学模式体系,重视“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实施成为当下现实需要关注与解决的焦点问题。
注释:
①司徒璧春,陈朗秋:《新编钢琴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3。
②司徒璧春,陈朗秋:《新编钢琴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