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地方音乐文化的紧密结合
2015-05-11唐博
唐博
摘要:“地方高校应立足、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这是地方高校的职责和使命,高校的声乐教学改革,应该与地方优秀的音乐文化紧密结合。本文以新化山歌传承人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培养为例,对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地方音乐文化紧密结合的依据、意义和创新等进行了阐述,旨在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同时,促进新化山歌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声乐教学 改革 新化山歌 结合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才能彰显出独特魅力,这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推动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音乐作为一个国家风土人情的重要体现,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新化山歌作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它可以让人们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湖南民歌和梅山文化。地方高校立足地方能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生力军。新化山歌是当地民众在生产生活的发展历程中沉淀下来的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财富和地方文化。因此,本地方高校有责任义务为新化山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
一、依据与趋势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地方优秀的音乐文化的紧密结合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教育为重要抓手的。通过将新化山歌纳入高校声乐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化了高校声乐教学手段,丰富了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必能探索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个性化、特色化、跨越式发展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化山歌文化的持续化与科学化,使新化山歌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提升新化山歌的社会教育意义,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新化山歌的可持续性发展。
地方高校应立足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和经济,承担着为地方服务的职责。新化作为“蚩尤故里”,在悠长的历史沉淀中因其地域及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特色鲜明新化山歌。新化山歌在中国民歌中独树一帜,它既是新化人民的忠实伙伴,同时也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在思考课程改革,思考如何较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了彰显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促进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新化山歌,促进新化山歌的可持续性发展,将新化山歌传承人的培养与地方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在一起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二、价值与意义
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教学除了培养人才,还承担着服务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职责。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在思考如何较好的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快自身办学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为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了新化山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将新化山歌与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学术价值来看,对新化山歌的研究,如果仅从艺术学的角度切入,研究的重点仅集中在山歌的艺术特征、音乐形态等音乐本体的研究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分析新化山歌的音乐元素、特色风格、文化内涵、演唱方法、表演形式等,将新化山歌纳入到地方高校声乐课教学当中,使其与地方高校的声乐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能丰富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突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更能培养新化山歌的传承人、使新化山歌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提升新化山歌的社会教育意义,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新化山歌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现实意义来看,将新化山歌这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态,通过与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相结合,能发掘新化山歌的音乐教育价值、山歌艺术价值和音乐审美价值。同时,将新化山歌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对象,丰富了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促进了高校声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通过艺术与高校音乐教育结合,让新化山歌真正走进高校课堂教学,在学生当中培养新化山歌传承人,促进地方高校的特色教学、丰富了学校和学生的文化艺术层次,促进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
三、内容与创新
新化山歌作为地方的一种特色文化艺术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将新化山歌传承人的培养纳入到地方高校声乐课教学体系当中,首先要在教学中揭示新化山歌与当地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分析整理新化山歌的音乐形态、歌词内容、演唱方法和社会功能等;研究新化山歌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新化山歌传承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高校教师与地方山歌歌手共同授课、新化山歌在创新与保持原有特色风貌等问题。突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将新化山歌与地方高校声乐课教学教学的对接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以往学者研究新化山歌是仅从文学文本或音乐形态角度出发将其进行研究;在教学中重视新化山歌与声乐课教学、高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体现出新化山歌的文化教育功能和教育意义。在高校教育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下将新化山歌传承人的培养与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就地方音乐文化的教育、保护和传承在新的时期的创新和发展问题给出有益结论,给其他地方的民间艺术进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化山歌传承与旅游开发对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BA18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KJGY1312。
参考文献:
[1]蒋菁,管建华,钱茸.中国音乐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
[2]周涵.论新化山歌的传承与艺术特点[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1).
[3]刘亦群.论湖南新化山歌特征与演唱[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1).
[4]陈征南.简析湖南娄底民歌的地域特征[J].中国音乐,2008,(02).
[5]康晓丹.湖南新化山歌形态特征和传承保护[J].大众文艺,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