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Incidences—Battements的主题性及其结构

2015-05-11唐荣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
关键词:主题性结构

摘要:文章选择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Incidences-Battement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作为主题性音响材料发展脉络的分析、描述,进而阐释了作品的发展脉络与结构规律。希望为电子音乐作曲技术理论及音乐分析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主题性 结构 Incidences-Battements

伯纳德·帕梅加尼(Bernard·Parmegiani,1927年10月27日-2013年11月21日) 是法国最著名的电子音乐与声学音乐作曲家,他在皮埃尔·舍费尔建立音乐研究小组不久,于1959年加入了大师班学习了两年。这两年的学习对他而言是作为作曲家最重要的经历之一。之后,他成为法国广播电视局的第一个声音工程师,后来成为音乐/影像装置的负责人。曾在工作室与著名的作曲家伊阿尼斯·泽纳基斯(Iannis Xenakis)合作过。在法国广播电视局工作期间,帕拉米加尼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电影音乐,这些电影的导演包括贾可巴拉捷和彼得卡索维茨。1965年为简·雷尼卡导演的动画短片配乐,他也为法国各大媒体写了很多广告音乐,甚至包括法国的戴高乐机场,一直到2005年在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之前每个广播通道都一直都在播放他的作品①。

Incidences-Battements伯纳德·帕梅加尼创作的一首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这首作品收录在De Natura Sonorum专辑之中,十二首作品组成了这套组曲,分为各为六首的两组,这套作品于1975年6月3日首演于巴黎的赛尔·瓦格拉姆(Salle Wagram)。其中,第一组电子音乐作品大多来自于电子声音与乐器,还有部分是采样于具体的声音,通过对类似共振所产生具体声音发声的控制,有助于扩大电子声音来源的多样性。第二组的声音材料来源于具体与电子的声音,而不是任何一种乐器的声音。Incidences-Battements就是这套组曲的第七首,作曲家强调声音素材来自演奏乐器与电子瞬息发声的声音。

在传统的音乐创作过程中,作曲家所要面对的就是旋律、节奏、和声、织体、音色、调式与调性等音乐的相关要素,如何将这些音乐要素构建、组合,并展示某种有意味的发展脉络与结构规律,这些都是作曲家应当精心构思与设计的。面对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构建、组合的要素则相应变成了各类电子音响或采样的声源,这类电子音响或声源的主题性如何体现?这些材料发展的脉络及其的结构与传统音乐作品有无相同或相异之处?

为此,文章选择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Incidences-Battement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作为主题性音响材料发展脉络的分析、描述,进而阐释了作品的整体结构。

一、有关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Incidences-Battements的分析

在整体结构上,整首作品采用了单一主题卡农式的模仿手法,根据主题性音响材料的发展脉络来看,全曲在结构上具有“复乐段”的特征(见图1)。

图1:

A段(00:00:00~00:48:30)

(00:00:00~00:03:50):作品的声音材料来源于具体与电子的声音,而不是任何一种乐器的声音,在音响效果上类似于金属棒敲击玻璃杯的声音,并有相对固定的音高:左边声道约为小字四组略低四分之一音的mi;右边声道约为相差一个半音的降mi。左声部先行进入,右声部延迟70毫秒左右进入,两个声部一先一后模仿进入,具有卡农技法的特点。随后在00:02:00处,出现了更加明显的敲击声,也是左右声部一先一后依次进入。相对而言,此处的声音素材更加清晰、辨识度更高,因此更像是原始素材(见例1)。

例1:

(00:03:66~00:13:10):两个声部都是两个发音点加上自然衰减(Decay),左边声部的音高约为f4,右边约为e4,为相差一个半音的模仿(见例2)。

例2:

(00:13:15~00:17:23):类似于连接部分,采用卡农式模仿,声音的频段约为8000-16000Hz左右(见图2),在具体的声音处理上,作曲家把声音原始素材中的s延留(Sustain)部分音高升高,然后对音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类似于像颤音控制器(Trill controller),00:14:88 处对音高使用了低频振荡(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的手法进行发展。

图2:

(00: 17:23~00:48:30):为全曲的展开段,两个声部一先一后均以线性式卡农织体呈现(见例3)。声音的音效开始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在对原始声音材料的处理上,改变原始材料的音高、使用低频振荡(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的手法,并将声音把R释放(Release)的后半部分截取一个声音材料的点,并将这个点加以延留(Sustain),这种手法是典型的合成器的手法,将声音中的一个节点无限保持延长,通过改变低频振荡的比率即左边声道负责音高的变化,右边声道负责音量的变化。其中,右边声道的音高是a为基音的泛音列,左边声道的音高是g 为基音的泛音列,只不过左边声道去掉了原始声音材料的A触发(Attack)。

例3:

A段(00:48:30~01:42:00)

(00:48:30~00:50:00):主题声音素材原型短暂再现,随后有一段较长的发展。

(00:50:00~00:55:00):两个声部在音高上相差小二度先后进入,左边先行声部约为e4,右边模仿声部约为be4。

(00:55:00~01:01:00):左声道音高约为降e4,采用了弯音轮(pitch wheel)并做延长处理。右声道延续了前段的be4,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有调制的低频振荡。与全曲其它段落一样,左右两个声部在织体上是卡农式,音高关系是相差一个小二度关系(见例4)。

例4:

(01:01:00~01:39:00):左声道出现一个原始的主题然后转移到右声道,音高是降四分之一的a 并一直持续到结束全曲结束。01:12:00处主题声音素材在此出现,至01:14:00处音高降低。从这部分开始右边声道的音高都没有变,一直有低频振荡持续。左边声道在01:23:38处音高升高,这个段落的两个声部在音效上来看更具有“对比”的性质。

(01:39:32~01:42:00):主题声音素材再现,左声道先进入,右声道模仿,并于1分42秒处结束完全模仿(见例5)。

例5:

二、结语

这首音响型的电子音乐作品在主题性音响材料的选择上,来源于具体与电子的声音。在发展手法上,一方面使用了颤音控制器、低频振荡、截取声音或波形的截段等电子技术手法进行调制与发展。另一方面,从作品的声部关系、织体形态与整体的发展手法上来看,整首作品类似于一个二声部“卡农”,左边声道先行进入,右边声道略微延迟模仿进入。而且在有相对固定音高的位置,右边声道也比左边略低一个半音左右。如此,无论在音响效果上,还是在形态上,都形成了卡农式的模仿关系。最后,在整体结构形式上,由于在第48秒处,主题声音材料的再现,包括随后的发展虽然与之前的呈示有不同之处,但也体现了变化重复的原则,整体便具有类似于复乐段的特征。两个乐段都包含有主题材料的呈示、展开等功能性的部分,整体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因此,这首音响型的电子音乐作品的声音材料的构建、组织,包括发展脉络与结构规律都与传统的音乐作品具有相当大的相似性,或者说是传统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法的直接继承与发展。电子音乐归根结底还是属于音乐,电子音乐的创作还是属于作曲,电子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只是一种“配器”的手法,作为音乐作品的电子音乐还是要注重对可听性的追求,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

在创作思维上,追溯电子音乐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诸如:斯托克豪森、克塞纳基斯、利盖蒂、梅西安、瓦雷兹等作曲家,他们不仅在电子音乐创作领域颇有建树,而且他们在传统音乐创作领域更是写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创作,除了借助电子手法之外,只是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由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等要素转换成为了音响,实则在构思、思维、规律上与传统音乐还是具有紧密的联系。

这也正如作曲家伯纳德·帕梅加尼的个人学习、创作经历一样,他既创作电子音乐作品,也创作了大量的传统音乐作品,包括各类配乐。在他的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中,继续开创了声音景观的实验、探索了声音的可能性与多样性,这些极其丰富的作品、无尽地探索影响了很多作曲家,也成为了古典电子音乐不可磨灭的印记。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课题:《电子音乐的主题性及其结构思维》,项目编号:SK1500113;2013年度苏州大学校级教改研究课题(青年项目),项目课题:《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作曲理论课程的科学延伸与学科综合》,项目编号:5731503913。

注释:

①有关Bernard·Parmegiani 的部分简介,是笔者在翻译维基百科词条的基础上并改写而成。详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Bernard_Parmegiani

参考文献:

[1]Simon Emerson,Denis Smalley.“Electro-acoustic music”,in Stenley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Ltd,2001,Vol 8,p.59-67.

[2]刘健,钱仁平,冯坚.电子音乐创作与研究文集(武汉音乐学院品牌专业建设丛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刘健.关于电子音乐记谱法思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01).

[4]钱仁平.电子音乐三题[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2).

[5]唐荣.从三部作品看电子音乐的主题性及其发展脉络[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猜你喜欢

主题性结构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个案成果展示的指导研究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浅谈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开展
论《日出》的结构
从报道全国两会思考主题性报道要有“高度”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