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的婚姻》开启大都会演出季,结局皆大欢喜
2015-05-11谢朝宗
谢朝宗
大都会歌剧院本季以《费加罗的婚姻》作为首演纯属一个幸运的巧合。莫扎特这部以宽恕和解作结的歌剧,正好象征了剧院劳资双方在经过剑拔弩张的一个夏天的合约谈判后,终于达成协议的结果。
或许是呼应舞台下的气氛,台上的演出也是一派欢乐,这个理查·艾尔(Richard Evre)的制作,强调喜闹和偷腥的场面,引得全场笑声不绝,这是一种诠释《费加罗的婚姻》的方式,不过少了阶级的对抗和明明暗暗的权力角力,就不免让人觉得缺乏深度和广度。
《费加罗的婚姻》的故事,有相当程度符合古希腊戏剧的三一论,时间是费加罗婚礼当天的从早到晚,地点是他的主子阿尔马维瓦伯爵的宅邸内,主要情节则是费加罗在得知伯爵想趁婚礼前行使他的“封建之权”占有他的新娘苏珊娜,所以他联合新娘以及因为丈夫到处拈花惹草而痛苦不已的伯爵夫人,来扼制伯爵的行为。另一方面,女管家玛切琳娜也想借着费加罗欠她的钱来逼婚,正好和伯爵以及伯爵夫人未嫁前的监护人巴尔托洛联成一条阵线。这番合纵连横的展现心机谋略的戏,再加上一个正值青春期、荷尔蒙旺盛见了女人就爱的小书僮凯鲁比诺,的确是充满笑料。
这个色情闹剧(sex farce)的基调从序曲就开始建立,一个半裸的女佣跑出来,跟在后面的是步履悠闲边走边系睡袍的伯爵,他顺手接过仆人递上的咖啡。接下来我们还看到苏珊娜跨骑在费加罗身上、伯爵夫人和凯鲁比诺几乎一度要嘴对嘴、伯爵抚摸着苏珊娜的大腿等。
逗观众笑没有错,《费加罗》确实是一出喜剧,但并不只有男人追着女人的裙子满屋子跑,戏里也有主仆的阶级对立,这是为什么歌剧原本的话剧会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被禁演,歌剧剧本作家达·蓬特和莫扎特虽然减弱了不少这方面的对抗性,但并没有完全粉饰太平,否则当观众看到仆人如何靠机智反将主人一军时就不能有这么多的满足感。在艾尔的导演下,主仆似乎不见高低之分,费加罗和苏珊娜可以堂而皇之在主人面前坐下、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伯爵夫人的睡房,这仿佛电视视剧《唐顿庄园》中男管家卡森与格兰瑟姆伯爵称兄道弟一样突兀。更加令人不解的是艾尔把故事从18世纪的塞维利亚搬到1930年代,这正是西班牙内战前夕,旧政体、社会经济结构都在崩解的时期,观众可以期待他是意有所指,因此舞台上的“政治中空”就更显得奇怪了。至少罗伯·霍维尔(Rob Howell)为主子们设计的几套替换的服装,都相当符合时代精神。
这个强调喜感的诠释,同时也影响了对角色性格的诠释,尤其是伊勒达尔·阿布拉萨科夫(Ildar Abdrazakov)饰演的费加罗,个性好到几乎有点“傻大个”的程度,笑口常开的他完全不见费加罗的反叛性格,这使得他在第一幕的著名咏叹调“不再是花蝴蝶”(Non piu andrai)少了讽刺的效果。另一个安排欠妥的地方是在结尾,他让伯爵夫人兴高采烈地投入伯爵的怀抱,在众人面前,这不但少了点尊严,更削弱了她原本是在认清丈夫的缺点后,半带认命半带宽容的不得已下(她的歌词是“我比你仁慈所以我原谅你”),才尽弃前嫌的内心复杂性。
同样霍维尔设计的场景是几个互相勾连的圆柱中空高塔,由带着摩尔风格的雕花金属铸成,没有幕布,观众一进场就能看到呈现在舞台上的舞美,看来相当壮观。但是当戏开始灯暗后这个只有古铜色的布景就显得单调了,不同的房间也看不出太大的不同。至于设计的一个重点——置在旋转盘上可以快速转换场景,在序曲时就已经完全展现,失去了后来的新鲜感。同时因为隔间都要在转盘之上,实际的舞台空间就变小了,如果加上家具就更狭隘,大大限制了演员走位的空间。雕花镂空的设计也与剧中人物每每发现自己被关在具体或抽象的盒子不能脱身的剧情不符。像第二幕凯鲁比诺藏身于伯爵夫人的衣柜,观众可以透过雕花看得清清楚楚,不免奇怪伯爵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去撬开柜门。这些雕花门到底开向哪里也很模糊,同一幕里伯爵锁上的门,竟然是之前苏珊娜进去的衣柜。
歌剧演员里表现最佳的是饰演伯爵的彼得·马特(Peter Mattei),他浑厚的声音充分表现了角色个性里的自以为是,他对莫扎特乐句的平滑性也掌握得最好。饰演伯爵夫人的阿曼达·马杰斯基(Amanda Majeski)因为原先排定的歌手退出而顶替了正角,但纽约歌剧观众对她并非完全陌生。几个月前,她已因出演了林肯中心艺术节《乘客》纳粹集中营囚犯玛尔塔而备受好评。她的音量和音色都足以胜任这个角色,平稳的呼吸表达了她的两首著名的咏叹调优美的线条,如果诠释带些柔嫩感,也并非不符角色实际年龄。饰演苏珊娜的玛尔利斯·皮特森(Marlis Petersen)对我来说是个谜,她是绝佳的演员。把这个角色演得生动可爱,极为抢眼,但她似乎有两个声音,宣叙调空洞,咏叹调却又饱满丰盈,她似乎是先天优秀条件但缺乏训练,若反过来说,她是靠着后天的努力弥补了先天的不足,似乎也说得通。伊莎贝拉·莱纳德(Isabel Leonard)饰演的凯鲁比诺有着大男孩的俏皮,她的音质相当动听,但似乎少点变化,两首咏叹调的速度也嫌慢了些。来自中国浙江的女高音方颖(Ying Fang),正在为期三年的大都会青年歌唱家培训营中接受训练,她在上一季《鼻子》里的演出就很受好评,这次演出小村女巴巴丽娜亮丽的声音也很出色。她诠释的是一副初生牛犊的豪气,让人感到凯鲁比诺娶了她,大概再也不想要对别的女人唱情歌了。
这是音乐总监莱文在本季的第一出歌剧,他对乐团的控制无人可比,不过有些重唱场面似乎太低调,像第二幕结尾就少了点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在这种时候,他的指挥和艾尔的导演有些不谋而合:如果观众看得(听得)开心,都该归功给莫扎特和达·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