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结构性改革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015-05-11朱延福

金融与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贡献率居民出口

■ 李 琼,朱延福

一、中国经济增长现状

2013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8801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32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681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5887.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所占比重分别为9.4%、43.7%、46.9%。人均生产总值43320元,较上年增长9.5%。消费、投资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0.0%、54.4%、-4.4%。2001~2013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及拉动点数如表1所示,2001~2013年最终消费的贡献率波动较大,2011年高达56.5%,2003 年低达 35.8%。 其中 2001、2009、2011、2012、2013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分别为-0.1%、-37.4%、-4.2%、-2.1%、-4.4%,与之相对应的是较高的最终消费贡献率,2001、2009、2011、2012、2013年分别为 50.2%、49.8%、56.5%、55.0%、50.0%。表明近13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净出口与消费有一个此消彼长的作用,当净出口对GDP的增长作用为负时,消费的拉动作用凸显出来。2001~2013年均最终消费贡献率为45.1%,年均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52.1%,年均净出口贡献率为2.8%,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最大。1978~2013年,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有逐渐下滑趋势,2000年以后,逐渐跌落至50%以下,2011年后有所回升。2000年以前,消费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大,最高年份为1981年,高达93%,1994年跌入最低点,仅30.2%,2000年以后,比较稳定。相反,投资贡献率却在波动中保持不断增加的趋势,从1978年66%至2013年54.4%,这其中有几个突增点,分别是1985年、2009年,分别达到80.9%、87.58%。净出口对GDP贡献率所占比重在2000年以前波动较大,2000年以后波动较小,仅在2009年出现大幅度下降,降为-37.38%。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净出口贡献率彻底摆脱为负值的现象,直至2009年创造了1994年以来的最低点,高达-37.38%,2009年以后仅2010年净出口贡献率为正,其余均为负值。

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经济结构相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需要调整的空间。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情况如表2所示,2010年,中国的资本形成率为48.2%,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2012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4.8%,表中所列居民消费率最高的美国居民消费率为68.6%,中国仅相当于美国居民消费率的50%,且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看,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 10.1%,其他发达国家农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均在2%以内,中国的农业增加值所占比例太高。与表中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与服务业比重最高的法国相比,低于后者34.5个百分点。根据世界上其他国家GDP的三大需求结构,以及GDP的三次产业结构,中国存在显著的居民消费乏力、投资率过高、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过低的问题。

表1 中国2001~2013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及拉动点数

表2 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情况

二、中国经济增长基础不牢固的原因分析

消费乏力。从表1可以发现中国的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百分点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4%~6%,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而投资对GDP的拉动较之消费有一定起伏,在2003年和2009年有两个大的上涨点。在拉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净出口波动最大,2009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跌,下跌至-3.5%。2008年发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影响的时滞效应,2009年净出口大幅下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危机可预见性的严重后果,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一个较大幅度上升,升至8.1%。通过对比,2001~2013年,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稳定,投资与出口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的平稳增长,必须保持消费的稳定增长。但由于多种因素,中国存在消费乏力问题。第一,预期支出刚性。经济机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居民缘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还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前教育、医疗、养老都有国家提供保障,但在市场经济时代,居民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安全感不复存在,所以居民不敢消费,要为未来的房子、孩子、教育、医疗被动储蓄。第二,预期收入不稳定。市场经济倡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外界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居民的收入波动性增强,所以对于消费保持谨慎心理。第三,农民增收慢。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有6.7亿乡村人口,这一部分生活在农村的人口,他们缺乏增收渠道,有庞大的消费需求,但购买力不足。以2010年为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5919元。第四,贫富差距悬殊。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徐映梅(2011)研究发现1978~2007年中国基尼系数从0.27增大为0.45,理论界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值在0.4~0.5之间表明贫富差距较大。中国贫富差别在进一步拉大,不仅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均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投资受限。当中国经济面临外部不利因素时,投资对GDP的增长拉动人为加大,根据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采取逆经济周期管理政策,调控有效需求,对于短期内保增长有一定成效。但这种需求管理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房地产业、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主要领域。由于房地产宏观调控,使房地产投资受限。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中国采取积极的投资政策,现在已出现了产能结构过剩。中国以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为代表的建筑材料重工业已出现产能过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一般较长,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时期可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但基础设施也有饱和的时候,不可过度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则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相当于对居民征收了铸币税。

出口受阻。与投资相比,净出口是一个外部因素,一个国家的净出口规模只能被动地受外界影响。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调整时期。一些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速增长。2012年美国GDP增长率最高,为2.78%,法国GDP增长率最低,为0.01%。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美,美国和欧洲的几个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GDP增长率也都低于3%。同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为7.65%,按照这样的GDP增长趋势,将不存在与中国GDP增长相匹配的出口市场。

三、夯实经济增长基础的途径

消费乏力、投资受限、出口受阻,三大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都受到一定的现实约束,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牢固。特别是投资与出口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较大,短期内人为控制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过去过度强调投资与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上来。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中国经济安全与稳定的增长。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但中国居民由于主观谨慎思考以及客观的社会保障感缺失,不是世界上的消费大国,实施结构性改革,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夯实中国经济增长基础的重中之中。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式提出了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内需不足,消费乏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预期支出刚性,被动储蓄以应对未来刚性支出。收入不稳定、医疗、子女教育、房子、养老等是居民预期的主要刚性支出。要完善中国失业登记制度,当前的失业登记仅限于城镇人口和自愿登记,如何建立一个涵盖城乡、登记程序更简单方便的大数据登记制度是加强失业保障的前提。中国已基本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但是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还没有完善,大量医疗保障体系外的用药也给社会医疗保障改革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子女教育成为家庭需要储蓄的一个重要理由,特别是当前户籍制度不合理、政府对资源习惯性地干预,加剧了金钱对教育资源的影响。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比较短缺,一般的居民家庭都要储蓄资金为孩子竞争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领域的制度改革也成为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一个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加大,很多人从一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还有的是从农村来到城市,这些人都有购房需求,但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购买力。在中国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为具有真实购买需求的居民提供制度支持,这是未来房地产改革的方向。2014年3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4~2020)》,提出了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53.7%增至60%的目标,以2013年人口为基数,还存在1亿人口转移的空间。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以后,特别是那部分没有获得城镇户口而又因为种种原因失去农村土地的人,他们的养老只能依赖于自己的储蓄。城镇化的同时必须建立涵盖城镇和农村户口的养老体系,为居民养老提供保障,这才能为城镇化改革减少障碍。

(二)农村城镇化改革

农村城镇化改革是实现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转换的关键。2014年12月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财政部等11部委下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该方案计划在2014~2020年期间对64个地区进行新型城镇化试点。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未来要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新型城镇化从根本上减少农业从业人数,把一部分农民转移到城镇,让他们从事第三产业,有利于改变当前农民收入低、增收慢的现状,刺激农民消费需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三)政府职能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政企分开,这是减少行业垄断性、减小居民收入差距、减少官员和企业领导贪污腐败的重要一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干预,政府官员就失去了直接控制资源的权力。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以价格、竞争和效率为原则,而某些行业的垄断性还很强,这与市场精神存在矛盾。中国大型企业更多的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一类特殊的企业,他们的资源源于国家和人民,因此他们不仅要满足市场效率评价指标,还要满足所有者利益评价体系,但根据近年来频频查处的国企高管现象,国有企业在满足所有者权益方面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解决国有企业垄断性问题是政府职能改革的一个主要领域。国家要改革现行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制约国有企业高管的权力和约束他们的行为,强化国有企业利益所有者分享机制。

[1]徐映梅,张学新.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一个估计[J].统计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贡献率居民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高台居民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