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ZnO/Al2O3复合粉体对Cu2+的吸附研究

2015-05-10高友君陈政

应用化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氧化锌投加量粉体

高友君,陈政

(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贺州 542899)

随着冶炼、采掘、电镀和皮革等行业的发展,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日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也层出不穷,有吸附法[1-3]、离子交换法[4]、电解法[5-6]、反渗透法[7]、膜分离[8]及生物处理法[9]。其中,吸附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去除率高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无机粉体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吸附剂种类之一。ZnO/Al2O3复合粉体多被应用于光催化、介电等领域[10-14],但在吸附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15]。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 ZnO/Al2O3复合粉体,用于吸附Cu2+,探究了吸附的影响因素。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ZnSO4·7H2O、Al2(SO4)3·18H2O、NaOH、Cu-SO4·5H2O、盐酸、无水乙醇、乙二胺四乙酸、氯化铵、氨水、三氯甲烷、聚乙二醇均为分析纯。

SX2-5-12马弗炉;JB-3A型恒温定时磁力搅拌器;pH计;SP-722型可见光光度计;DGF301-HG101-2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1.2 实验方法

1.2.1 氧化锌/氧化铝复合粉体的制备 参考文献[14]的合成方法,根据 ZnO∶Al2O3(质量比)=9∶1,4∶1,7∶3,3∶2,1∶1 制备5 种 ZnO/Al2O3复合粉体。按比例量取一定体积的ZnSO4和Al2(SO4)3溶液,并添加一定量的聚乙二醇6000,磁力搅拌并加热至50℃,恒温滴加NaOH溶液,调节混合液的pH=9,陈化1 h后离心分离,所得沉淀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3次,将沉淀置于烘箱干燥,研磨后放进马弗炉,在400℃的条件下煅烧4 h,最后得到ZnO/Al2O3复合粉体。

1.2.2 Cu2+标准曲线的绘制 参考文献[16],取0.0,0.5,1.0,1.5,2.0,3.0 μg/mL Cu2+溶液各20 mL,然后各加入5 mL乙二胺四乙酸溶液,5 mL氯化铵-氨水缓冲溶液,5 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摇匀,静置5 min。准确加入10.00 mL三氯甲烷,振荡1 min,静置,显色后于1 h内完成测定。

取萃取液于2 cm比色皿中,以试剂空白作为参比,通过分光光度计在440 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对应相应的Cu2+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

图1 Cu2+标准曲线Fig.1 Standard curve of Cu2+

1.2.3 吸附实验 移取20 mL 1.0 μg/mL的 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ZnO/Al2O3复合粉体,磁力搅拌10 min,静置30 min,离心后移取上清液。依次加入5 mL乙二胺四乙酸溶液、5 mL氯化铵-氨水缓冲溶液和5 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摇匀;再加入10.00 mL三氯甲烷,显色后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的测定换算出吸附后溶液中重金属的浓度,由吸附率公式(1)算出吸附率D。

其中,C0为吸附前的Cu2+浓度,C为吸附后的Cu2+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样品及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在25℃,pH=7的条件下,将按不同质量比制成的5 种样品,分别称取 10,20,30,40,50 mg 放入20 mL 1.0 μg/mL 的 CuSO4溶液中,吸附一定时间后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2。

图2 吸附率与样品和投加量的关系Fig.2 The effects of sample composites and dosages on adsorption rate

由图2可知,按不同比例制备的ZnO/Al2O3复合粉体对Cu2+的吸附效果不同,样品一、样品二、样品五在投加量<30 mg时吸附率逐渐增大,至30 mg时达到最大吸附率;样品三在40 mg之前吸附率逐渐增大,40 mg时达到饱和;样品四的吸附率在20 mg时已达到饱和,之后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不再发生变化。从整体上看样品二对Cu2+的吸附率最高可达88.74%,故选择样品二为最佳吸附样品。

2.2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在25℃,使用样品二,投加量为30 mg,调节溶液 pH 值分别为 4,5,6,7,8,吸附一定时间后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3。

图3 吸附率与pH的关系Fig.3 The effects of pH values on adsorption rate

由图3可知,不同pH值条件下ZnO/Al2O3复合粉体对Cu2+的吸附率先增大后减小。ZnO/Al2O3复合粉体属于两性氧化物,既溶于酸又溶于碱,所以溶液酸性或碱性过大都会对吸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当pH <6的时候,可能由于ZnO/Al2O3复合粉体的部分溶解导致对Cu2+的吸附率不高;当pH=6时,此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到90.62%;而随着pH的增大,可能由于溶液中的Cu2+与 OH-形成了显色更明显的[Cu(OH)4]2-,导致了吸附率的降低。所以选择最佳pH为6。

2.3 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在25℃,使用样品二,投加量为30 mg,pH=6的条件下,选取不同的振荡时间 2,5,10,15,20 min,后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4。

图4 吸附率与振荡时间的关系Fig.4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adsorption rate

由图4可知,ZnO/Al2O3复合粉体对Cu2+的吸附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吸附率逐渐增大,在15 min时吸附可达饱和,此时最大吸附率为 91.8%。15 min之后吸附率略有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部分Cu2+发生了解吸,所以对 Cu2+的吸附振荡时间15 min为最佳条件。

2.4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使用样品二,投加量为30 mg,pH=6,把溶液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分别加热到20,30,40,50,60℃,振荡时间为15 min后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5。

图5 吸附率与温度的关系Fig.5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adsorption rate

由图5可知,随着温度升高ZnO/Al2O3复合粉体对Cu2+的吸附率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40℃时吸附率达到最高值92.5%,当温度 >40℃时,吸附率又急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时离子及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导致吸附平衡受到破坏,更多的Cu2+解吸出来,导致吸附率下降,所以吸附最佳温度为40℃。

3 结论

(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ZnO/Al2O3复合粉体,按ZnO∶Al2O3不同的质量比制成的样品中以 ZnO∶Al2O3(质量比)为4∶1的样品二的吸附效果最好。

(2)ZnO/Al2O3复合粉体对Cu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条件是在样品二投加量为30 mg,pH=6,振荡时间为15 min,温度为40℃,吸附率达到92.5%。

[1]Nethaji S,Sivasamy A.Removal of hexavalent chrom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walnut shell biomass through alkali impregnation processes[J].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2014,16(2):361-368.

[2]郑文钊,胡巧开,陈芳,等.改性香蕉皮对Pb2+的吸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3,29(5):440-448.

[3]刘凯,刘敬勇,谢永彬,等.改性甘蔗渣制备活性炭对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3,35(3):41-46.

[4]罗斌,董宏宇,梁伟新,等.离子交换回收电镀废水中六价铬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0(3):96-99.

[5]苏彤,陆钢,李朝林.微电解处理含镍模拟电镀废水[J].电镀与涂饰,2011,30(6):38-41.

[6]周杰,陈禾逸,魏俊,等.铁碳微电解处理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3,32(6):43-45.

[7]吴昊,张盼月,蒋剑虹,等.反渗透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2,27(6):6-9.

[8]张连凯,张尊举,张一婷,等.膜分离技术处理印制电路板重金属废水应用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37(7):127-129,136.

[9]罗丽卉,谢翼飞,刘庆华,等.生物硫铁生成菌的选育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1):115-121.

[10]陈淑刚,许林峰,王书媚,等.铝掺杂超细氧化锌粉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3,42(2):322-327.

[11]曲华.纳米氧化锌/γ-氧化铝复合物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1,43(12):32-35.

[12]朱协彬,汪海涛,尹大鹏,等.ZAO粉体制备及其电导率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1,42(4):668-670,674.

[13]邹科.ZnO纳米材料的铝、稀土元素掺杂及其光学和电学性能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14]李征.液相法制备掺铝氧化锌导电材料[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5]高友君,陈政.氧化锌/氧化铝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Cr(III)的吸附[J].应用化工,2015,44(3):460-462.

[16]戴永盛,裴如俊,戴惠.铜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在电镀中的应用(I)——电镀废水中铜的测定[J].电镀与精饰,2008,30(1):39-40,43.

猜你喜欢

氧化锌投加量粉体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中国粉体技术》期刊入选WJCI
包裹型SiO2/Al复合粉体的制备及烧结性能研究
超细钼铜复合粉体及细晶钼铜合金的制备
反渗透淡化水调质稳定性及健康性实验研究
氧化锌中氯的脱除工艺
铟掺杂调控氧化锌纳米棒长径比
NaOH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水解的影响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