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天堂》的存在主义解读

2015-05-09矫尉蓉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人间天堂孤独感存在主义

矫尉蓉

摘 要: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人间天堂》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该作品描写了主人公阿莫瑞的成长过程,反映了作者对“爵士时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的生存意义的探求。本文尝试通过对小说文本所体现的世界的荒谬性,存在的孤独感以及自由选择这些方面,呈现作家创作思想与存在主义思想的一致性,为小说的阐释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人间天堂》;荒谬性;孤独感;自由选择;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02

引言

菲茨杰拉德被赞誉为爵士时代的魁首和桂冠诗人,他的作品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人们纵情玩乐,同时破灭的危机又潜伏于此。他的小说《人间天堂》出版于1920年,尽管当时存在主义哲学思潮还未开始盛行,但作者已经开始认真思考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并将其展现在小说中。小说是一部半自传体形式的小说,生动记载了阿莫瑞的成长过程,描绘了美国在战后十年风貌的变迁。本文将从存在主义荒谬性,孤独感以及自由选择的角度解析这本小说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世界的荒谬性

菲茨杰拉德在《人间天堂》中首先展现的是一个荒诞怪异的世界。小说的时间跨度大约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主人公阿莫瑞天资聪颖,外貌帅气迷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最终梦想破灭,一事无成,生活窘迫。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恐惧和绝望的荒诞体,它总是与人为敌,残酷地打碎人们美好的愿望,因此人生只是一场无尽的噩梦。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中篇小说《恶心》的主人公洛根丁代表萨特做出了对生活的总结:“三年前我庄严地进入了布城。我输了第一回。我想赌赢第二回。我又输了,我全盘输了。这一下子我就懂得了人总是输的,只有混蛋才相信自己会赢。”(秦天,玲子1995:212)在这样一个病态荒诞的世界中主人公阿莫瑞的梦想破灭,从一个才华出众,不可限量的青年沦落为頹废的贫穷的人,他也深深体会到了矛盾,体会到了世界的荒谬性。

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度动荡不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毁灭了人们的信仰。人们匆匆忙忙,却无法找到人生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们的世界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许多年轻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更多的人群则处于分裂抑郁的状态,生活突然失去了意义,每个人都像是一具行尸走肉。理想的国家应该是大同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现在世界的秩序已经乱套,局高位者生活奢侈,贫困者食不果腹,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和谐,相亲相爱,而是隔阂与疏远。世界似乎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唯有荒谬性充斥着这样的世界。

阿莫瑞的家庭虽然得到众人的艳羡,但实质上却是一个破碎的四分五裂的家庭,父亲对于他只是一个隐形人,母亲是他全部爱和温暖的来源,但这种病态的溺爱无法使阿莫瑞得到真正的成长。“他父亲原本就是个没有用的人,不善表达,却喜欢读拜伦的诗,还总会在翻阅《大英百科全书》的时候打瞌睡。”(菲茨杰拉德,3)阿莫瑞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无用的人,他没有能力经营财富,更没有能力使这个家庭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家庭,他的儿子唯一与他相似的地方就是将近六英尺的身高和到了关键时刻就会优柔寡断的性格,他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妻子并且也无法了解自己的妻子。她的母亲是一个真正的名门淑媛,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但是这段婚姻却是不幸福的,她只有将一切的希冀全部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她鼓励自己的儿子称呼自己的名字,贝亚特丽斯,虽然儿子觉得这非常奇怪,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早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他们是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这种畸形的母子关系也看出这个家庭的破碎以及预见了阿莫瑞未来的一事无成。这是一个荒诞怪异的家庭,它缺少普通家庭的爱与温暖,每个人都将自己隔绝在围墙之内,他们根本无法正常交流,家庭环境的怪异也预见了主人公未来性格的缺陷及事业的一事无成。

主人公阿莫瑞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照,他自己也天资聪颖。在普林斯顿大学中起初热衷于各种学生组织的活动,但后来因为成绩不好而已失败告终。剩余的宝贵的大学时间,阿莫瑞一直处于狂欢中,他与不同的女孩都有联系,只是他却不喜欢这些女孩。战争爆发后,他也参军,战争结束后,他已经一无所有,母亲去世,精神之父达西大人也去世了,自己唯一挚爱的女孩也因他的一贫如洗选择另嫁他人,他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阿莫瑞的生活是荒诞的,拥有如此高的智慧却最终一事无成,他如此博览群书却无法写出经典,只是依靠此在广告公司赚取每周30元的工资。他本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富有意义,最终却是穷困潦倒,一个人思索着自己的未来。

二、存在的孤独感

虽然存在主义思想家们在观点和思想倾向上不尽相同,但不容置疑的是,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存问题。存在主义哲学的始祖克尔凯郭尔首次把个人存在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而且把孤独的个体置于研究的中心地位。海德格尔认为,当人与他人共在时,他总是感到他人和世界对他是陌生的,疏远的,感到自己处于一种孤独的,无家可归的状态。存在主义集大成者萨特也认为每个人是作为一种神秘而孤立的实在。

《人间天堂》描述了阿莫尔由少年的天资聪颖到青年的潦倒无依,自己一人孤独地坐在车上,顶着绵绵细雨。少年的朋友们如今早已不复存在,战争夺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生活琐事,一系列的烦恼与不如意使他们的隔阂越来越大。一个个曾经的影像已经离阿莫尔远去,只剩下自己孤单的身影。自己的挚爱罗莎琳已经永远的投入了别人的怀抱,最疼爱自己的母亲也离开了自己,自己的经济支柱也轰然倒塌,像父亲一样的达西大人也告别了人世。他在公共汽车上脑海里开始了一段对话。我到底怎么样?我能够做什么?现在身边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给他带来慰藉,他只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淡漠的影子。

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阿莫尔的挚爱罗莎琳也一样。她被那个长相帅气的男孩子所吸引,声称自己会一直爱他,却投入了富家子弟莱德的怀抱。罗莎琳像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给阿莫尔带来希望的同时,又把最深深的绝望留给了他。她喜欢玩弄男人的感情,喜欢按照自己的性情去生活,她其实不喜欢富家子弟莱德,但是又害怕与阿莫尔一起过贫穷的日子,对她来说,阿莫尔每周那点可怜的薪水根本不够她衣服的费用,更何况她从来不亲自给自己做发型。“我要阳光,我要温暖,我要快活—我怕承担责任。我不想去关心杯碟,锅碗瓢盆,扫帚拖把。我想要操心的是我夏天游泳的时候,我的腿是否会变得光滑,肤色是否会变深。”于是这朵带刺的玫瑰花罗莎琳选择了莱德,这样她可以不关心生活中的琐事,但是她与莱德之间根本没有真正的爱情,她也注定在金碧辉煌的厅堂中顾影自怜,无人真正欣赏自己美丽的容颜。

三、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孤独痛苦的,但人应当勇敢的做出自由选择,并通过这种选择创造他的自我本质,因为“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使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是“自由的选择。”这句话也就告诉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理想,超越自身而趋向未来。

少年的阿莫爾天资聪颖,十分自命不凡,但因为其懒散态度,得过且过,他不仅成功的激怒了所有的老师,同学也不理睬他。他打橄榄球时既好表现自己,十分莽撞,又明哲保身,有危险的时候避的远远的,只要不犯规。普林斯顿大学时期,他在学校社团的表现十分抢眼,成功的加入了剧团,发表诗歌戏剧,但最后因为成绩不合格而不了了之,于是阿莫尔在狂欢中开始挥霍自己的生命,他没有任何信仰,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只是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最后罗莎琳无情的抛弃及亲人的离开迫使他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最后他朝着晶莹闪亮的天空伸展双臂,我了解我自己,但是仅此而已。此刻的阿莫尔不再是那个浑浑噩噩的少年,而是经过风霜洗礼的白杨树。他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命运。少年时期他可以选择勤奋向上而不是懒惰自大,他在中学的六年时光是完全荒废的,他错误的选择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萨特认为,人总是处在特定情境之中,这就迫使我们选择,而人只有通过行动抓住现实,并通过行动承担自己的境遇,在行动中超越它。阿莫尔最终似乎选择了社会主义,但也是最原始不深刻的思想,一个人只有选择努力用行动抓住现实,才有可能超越这种情境。

结语

存在主义哲学使得人们以自己的力量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哲学。他是20世纪的个体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一种回应。菲茨杰拉德在《人间天堂》中不仅真实展现了一站后的现实世界,而且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此书带有半自传的因素,通过抒情优美的文笔,以阿莫尔为例子,呈现了人在荒诞的宇宙世界中自己的价值观,孤独的存在感,并有可能通过自由选择探寻到生存的意义。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 Francis Scott Key. This Side of Paradise, Icon Reference; annotated edition.

[2]金绍禹译。《人间天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9。

[3]柳鸣九。萨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萨特著,陈宣良译。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书店。

猜你喜欢

人间天堂孤独感存在主义
人间天堂
西湖——镶嵌在“人间天堂”的明珠
人间天堂——瑞士
斯洛文尼亚:上帝宠爱的中欧人间天堂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