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
2015-05-09尹倩倩
作者简介:尹倩倩,鲁东大学在职硕士,系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193-01
课堂,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前沿,是教育将理念转化为应用的实践场,是联系着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一切的课程都应在课堂呈现并取得实效。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课堂的形式推陈出新,翻转课堂、慕课、微课、选课走班……各种形式的创新万变不离其宗——“育人为本”。高效课堂构建,给课堂注入活力,教师成长为高效能教师,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课堂教学的探索永不止步,因为课堂旧问题的解决总会带来新问题的萌生。而传统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像顽疾,久而未愈。譬如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很多处于冬眠状态,有生命气息,却不活跃,教师一讲就是45分钟,下课铃响了依然不放心地叮嘱。我们的学生呢?大都已经成仙,坐如钟的姿态,元神已出窍,夸张点形容,大约集中精力10分钟,发呆10分钟,把玩笔、纸、书10分钟,看表倒计时10分钟,记作业5分钟。这种课堂教师乏力,学生无味,全无价值可言,高效更为空谈。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这般神形俱散的课堂现状呢?一是应试压力下课程安排过满,查教案,查作业,推门听课,行政干预教学,教师则被知识点、重点、难点等各个点绑架,全力赶课程,兴题海,将学生当作容器,先灌满再说。顾不上此容器参差不齐,有的短板很低,只能装入很少,有的质地稀疏,边装边漏。忽视了事物本身规律的形而上学课堂盛行;二是教师不研究学生,不研究课堂,只知道低头研究所教课程,出发点是为了教课而备课、上课,而非立足以人为本,让课堂变得高效;三是大班额形势下课堂用力不均,教师只关注对自己发送积极信号的学生,对于那些尚未提起精神的学生群体,疲于关注;四是多打击性语言,“怎么还不会,老师讲了好几遍了”,“到底有没有在听讲,有没有真正记在脑子里”,“回去都抄写50遍”等;五是学生们对教师毫无亲近感,“信其道”更无从谈起,不亲近、不研究学生,不因材施教,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严重分层,学习的机器多,有灵魂的思考者少,这是最为可怕的教育。
课堂应是一方乐园,教师可以轻松上阵、幕后点播,学生可以全身心参与、如鱼得水。真正让课堂活起来,主要把握住一条主线,也是教育的命脉、课堂的灵魂——学生的主动性。在主线之外,将几项主干道抓好。
掌控时间。慕课、微课最巧妙地把握了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最短的时间赋予最高效的课程,5-6分钟的短课翻开了教育史上的新篇章。这或许是一种趋势,但就一些学校实际,推行起来尚有难度,但是慕课在很多方面是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利用头脑风暴进行微课程设计,突出个人特色,找口才好的教师进行讲解等,单在时间方面分析借鉴价值,可以将我们的课堂无形划分为几个节段,例如:课前3分钟、回顾旧知、导入新知、重难点解析、练习、小结等等,或许现在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但每个节段的时间如何分配更高效,值得因实际探索。
翻新形式。课程是固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最为重要的不是讲了多少知识点,而是学生掌握情况,这就需要把握住四个关键点:注意力、兴趣、思考、练习。着眼四点,不断翻新课堂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要把握好课堂开关,就是师生之间的暗号,一对暗号大家的注意力就回来了。兴趣是潜力之门,一旦开启,浑然天成。激起学生兴趣,可以“故弄玄虚”,可以“欲盖弥彰”,可以分组演练,可以小组竞赛,只要研究,提高兴趣的方法会倍增,且可以“万变”。思考力是学生最重要学习能力的核心,教师不可以把要点和盘托出,而是要留下线索,让学生寻宝、探宝,边寻边思,久而久之养成动脑动手的学习习惯。“学而时习”,学与习本为孪生,不可分割。学重知识,习重技巧,题海战术确實是“习得”的终极杀手锏,除了这一底牌,教师可以开发更多的习技,学生互考、提炼经典、一人一实践等,让学生都能参与、均有提高。课堂如果以学生应学知识技能为本,自主学习意识为根,课堂形式可以枝繁叶茂,学校这片绿林,就会培育出上好的未来栋梁。
提炼精髓。何为师?得有“一语道破天机”的能力,如醍醐灌顶,让学生恍然大悟。知识点很多,教材上也都有详解,如果会学的孩子,自己看书就会懂,敢问教师究竟发挥什么作用?“点睛”。吃透课程,提炼精之又精的知识源,串联出更多的知识点,打通知识的“七筋八脉”,纵横出网络,以最易接受的精辟之见让学生入心入脑。学生喜欢的不是照本宣科的夫子,钟情于学识渊博可旁征博引、一语中的的教师。
肯定每位学生。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具特色又各有功用。学生是有灵魂的生命体,能感知任何来自外在的善与恶,自身也同样存在防御系统,或昂扬、或消沉、或叛逆等等,想让学生们散发正能量,那教师必须给予其充分的“光照”,照亮优点,放大特长。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更明确“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巧用激励。激励就如润滑剂,能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潜能。现在我们倡导“立德树人、以德为先”,那么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完整的人,那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启发学生做好学习生涯规划,在班级发掘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做好班级角色定位等,洞察学生的不同需求,适时、具体、有效的给予言语、物质、关爱等激励,当然面对课堂制度的挑战者适度的惩罚也是必要的。
教育无痕,只要用心,在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才能。课堂就是一个魔幻的舞台,值得教育者倾注全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