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词义演变史

2015-05-09田丛丛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6期
关键词:大词典传授义项

田丛丛

摘 要: 词义演变都有一个过程,既可表现为共时的变化,也可表现为历时的变化,这些演变主要是由引申、渗透、借义、裂变等变化形式引起的。“老师”这一词汇的产生和演变直接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受到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语言的交融、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老师;演变

[中图分类号]:H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136-01

《汉语大词典》中“老师”有六个义项: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4.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5.对僧侣的尊称6.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汉语大词典》虽然罗列了各义项,但因为并不是根据词义发展演变顺序排列的,并不能从中看出“老师”词义的演变过程,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老师”词义演变的过程。

一、春秋至东汉,“老师”意义与现代大不相同。“老师”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師费财,亦无益也。”这里“老师”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是两个词,“老”指“历时长久”,“师”指“军队”。(《汉语大词典》)

稍后,“老师”出现了“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之义,如:

(1)“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此例“老师”指“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老”指“年岁大”,“师”指“掌握专门知识或精通某种技艺的人”。

二、唐宋时期,“老师”除了上述义之外,还有“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对僧侣的尊称”、“对道士的尊称”等义。

“泛指传授文化技艺的人”用例如:

(2)“其乐工舞师,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悦》)

(3)“然老师俗如末学昧陋,不达其原,曾不足以奉承万一,以迄于今。”(北宋《宋朝事实》)“对僧侣的尊称”义用例如:

(4)“道流,莫取次被诸方老师印破面门,道我解禅解道。”(唐《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5)“从今向去终不疑天下老师舌头。”(五代《祖堂集》)(6)“天下老师口似扁担,诸人作麽生?”(南宋《五灯会元》)

上述几例“老师”是“对僧侣的尊称”即“和尚”,是职业称谓语,用于佛教中。

相比之下,“老师”“对道士的称呼”这个义项用例较少,《汉语大词典》“老师”条未收录此义项。我们在北大语料库只检索到下面几则:

(7)“嵩山道士韦老师者,性沉默少语,不知以何术得仙。”(《全唐五代小说外编?惊听录》)

(8)“向客上帝戏臣也,言泰山老师,颇记无?”(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老师”即是“道士”。

三、到了明代,“老师”除沿袭上述义,且已萌现“对教师的尊称”之义,并作为口语化的敬称广为运用于各种场合。“和尚”之义开始退居次要地位。

在明代《万历野获编》、《三宝太监西洋记》、《今古奇观》、《封神演义》等小说中,“老师”的上述各义都有体现。同时,明代“老师”产生了新义“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9)“至分宜当国,而諛者称老师,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明王世贞《觚不觚录》)

(10)“朱为江陵辛未门生,即留夺情时,言‘老师不听主上挽留,徇私负国,门生便入参老师矣 ,即其人是也”(《万历野获编》)

另外,“老师”开始作为泛化的口语化的敬称广为运用于各种场合。相当于现代的“某某同志”之类。这种用法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谦恭品德,一方面可以起到打招呼的目的。如《三宝太监西洋记》《二刻拍案惊奇》《初刻拍案惊奇》《包公案》《封神演义》等名著中,称呼语“老师”广泛运用。当然明朝其他著作中四种意思也均有体现,这说明“老师”词义发生演变的过程中,正经受着社会文化历史的筛选。

四、解放后,“老师”作为职业称谓语被固定下来,且一般用在教育行业,其他行业较少使用,故“老师”成了教育行业的专有称谓语。如叶圣陶《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刘心武《班主任》:“张老师被他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张老师。”这其实是规范了“老师”的理性意义,即“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又成为一种尊称。如“张老师,您看看我设计的这份图纸怎么样?”“李老师,这模版是不是做的太粗糙了?”这里“张老师”、“李老师”都是高级技术人员,而非教师。

改革开放至90年代前期,“老师”仍被作为一种尊称广泛运用,一般专用于教育行业。但90年代中后期,“老师”一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运用起来,无论是在车站、马路上,还是在商店里,都可以听到别人叫你“老师”。“老师”犹如一夜春风遍地开花。在车站里,售票员让乘客排队时会说:“老师,请你自觉排队!”在马路上,别人问路时,你会听到“老师,请问某某路怎么走?”在商店里,售货员会问你“老师,请问你需要点什么?”……“老师”除了在教育行业作为一种称呼语外,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场合。“老师”本来是一种尊称语,但随着社会上的广泛运用,“老师”开始泛化,逐渐形成了一种略带敬意的称呼语。这样,在我们的语言中就出现了两个“老师”:一种用作尊称的职业称谓,即对教师的尊称,用于教育行业;一种是口语化、泛化了的称呼语,也就相当于“某某同志”之类。

综上所述,词义演变都有一个过程,既可表现为共时的变化,也可表现为历时的变化,这些演变主要是由引申、渗透、借义、裂变等变化形式引起的。“老师”这一词汇的产生和演变直接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受到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语言的交融、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大词典传授义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传授技艺
小心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明星传授“颜控女”选车宝典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