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族之同源词研究

2015-05-09钱艺琴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词族

钱艺琴

摘  要:一组同源词好比一个家族,整个词族呈树形结构开枝散叶。通常由一个词源义出发,分成几支,之后的派生词通常从几个分支中继续延伸,是故今日所见的同声旁字或意义相差较远,而追溯源头,实是源自一个语源义的几个分支。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罗”族的同源词为研究对象,对词族内部的同源词系联进行“穿针引线”,探究其中的词义运动现象。

关键词:同源词;词义引申;词族;系联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2

一组同源词好比一个家族,整个词族呈树形结构开枝散叶。通常由一个词源义出发,分成几支,之后的派生词通常从几个分支中继续延伸,是故今日所见的同声旁字或意义相差较远,而追溯源头,实是源自一个语源义的几个分支。词义的发展和变化并非是偶然和随意而产生的,其发展轨迹应是有迹可循,有一定的规律性。正如黄侃所言:“盖万物得名,各有其故,虽由约定俗成,要非适然偶会。”1

这组以罗为声符的词族,从语音上看,声母均为来母,韵母属上古歌部字,故为上古音近字;从语义上看,这些词均从“罗”之语源义衍生而來,即捕鸟之网,为一组以罗为声符的同源词:其一属相类引申,偏重该语源义直接呈现的网义,如蘿、籮、鑼、邏、、、欏、等;其二属相关引申,偏重网义间接所带来的束缚义,如儸、攞、、、等。

一、网义:

羅,来母歌韵,鲁何切。捕鸟的网:《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說文·网部》:“羅,以絲罟鳥也。古者芒氏初作羅。”《詩·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毛傳》:“鳥網為羅。”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章炳麟《駁建立孔教议》:“譬多张罝罗待雉兔,尝试为之,无所坚信也。”又用网捕鸟:《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淮南子·原道》:“重之羿、逢蒙子之巧,以要飛鳥,猶不能與羅者競多。”《新唐書·王世充傳》:“又羅取飛鳥,書符命於帛,擊鳥頸縱之,有彈捕得鳥而獻者亦拜官。”又以特定借代普通意义引申为搜寻;招致:《漢書·王莽傳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三國演義》第十回:“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又包罗,囊括:《莊子·天下》:“萬物畢羅,莫足以歸。”清洪仁玕《二月下漧軍次遂安城北吟于行府》:“志頂江山心欲奮,胸羅宇宙氣潛吞。”又质地轻软经纬组织显现眼纹的丝织品:《釋名·釋采帛》:“羅,文羅疎也。”《廣韻·歌韻》:“羅,羅綺也。”《戰國策·齊策四》:“下官糅羅紈,曳綺縠,而士不得以為緣。”《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店人欲掯余羅一端,不遂。”又螺形或环状的:宋蘇軾《荼洞》:“分無素手簪羅髻,且折霜蕤浸玉醅。”又指脶,即手指纹。

蘿,来母歌韵,鲁何切。莪蒿,茎叶呈环绕形,与网状相似:《爾雅·釋草》:“莪,蘿。”郭璞注:“今莪蒿也,亦曰廩蒿。”又某些蔓生植物,如女萝、藤萝、茑罗:《玉篇·艸部》:“蘿,女蘿,托松而生。”《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于松柏。”毛傳:“女蘿,菟絲,松蘿也。”《文選·木華<海賦>》:“輕塵不飛,織蘿不動。”李善注引《爾雅》:“唐蒙,女蘿。”唐杜甫《佳人》:“侍婢賣珠廻,牽蘿補茅屋。”

邏,来母箇韵,郎佐切。引申自网之环绕义,一为巡行,巡查:《說文新附·辵部》:“邏,巡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五十八因《韻略》:“邏,循行非違也。”《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遜遣親人韓扁齋表奉報,還,遇敵於沔中,鈔邏得扁。”《新唐書·溫大雅傳附溫庭筠》:“丐錢揚子院,夜醉,為邏卒擊折其齒,訴於(令狐)綯。”明陳子龍《報夏考功書》:“而邏絡忽嚴,津梁頓絕。”清天僇生《孤臣碧血記》:“馬六派曰:‘老臣曏聞殿下為英所羈,邏者至眾,不審胡由能出亡?”又引申为游兵,巡行兵:《玉篇·辵部》:“邏,遊兵也。”《增韻·箇韻》:“邏,游偵也。”《北史·袁翻傳》:“廣開戍邏,多置帥領。”《新唐書·李密傳》:“(李)密羸行入關,為邏所獲,與支黨護送帝所。”清王士禛《孝靖顏先生傳》:“先生左足傷,為邏所得。”又山溪的边缘:唐許渾《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四首》之四:“海虛爭翡翠,溪邏鬬芙蓉。”宋范成大《中巖》:“赤巖倚竛竮,翠邏森戍削。”又山色环绕:《正字通·辵部》:“邏,山色環繞。”

纙,来母箇韵,郎佐切。引申自网之缠绕义,意为钱贯,用以贯钱的丝:《集韻·箇韻》:“纙,錢緍也。”清蒲松齡《日用俗字·賭博》:“一纙輪盡渾身凈,兩眼圓睜心越焦。”

欏,来母歌韵,鲁何切。引申自网之细密,即檖:《埤雅》檖,木文細密如羅,亦有華者,俗謂之羅錦。《玉篇·木部》:“欏,檖木也。”《集韻·戈韻》:“欏,檖木別名。”明曹昭《格物要論·異木論》:“欏木,色白,紋理黃,花紋麄,亦可愛,謂之倭欏。不花者多。有一等稍堅,理直而細,謂之草欏。”宋吳自牧《夢梁録·州府節制諸軍春教》:“殿步司所隸將佐軍伍,俱出郊合教於欏木教場之上。”宋周密《齊東野語·腹笥》:“霅川南景德寺為南渡宗子聚居之地,大殿皆欏木為之,經數百年,略不欹傾。”又籬笆:《廣雅·釋宮》:“欏,杝也。”王念孫疏證:“杝,今籬字也。”

鑼,来母歌韵,鲁何切。引申自网之圆义,为一种击乐器,铜制,形似平而浅的铜盘。边穿小孔,系绳以提。无固定音高,用槌敲击发音:《六書故·地理一》:“鑼,今之金聲用於軍旅者也。”《字彙·金部》:“鑼,銅鑼,樂器。”《正字通·金部》:“鑼,築銅為之,形如盂,大者聲揚,小者聲殺。”《元史·刑法志四》:“鳴鑼擊鼓,迎賽神社。”明徐渭《曇陽·五》:“托鉢求朝飯,敲鑼賣夜糖。”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莫打鼓,莫打锣,听我唱个太平歌。”

,来母歌韵,良何切。八带鱼有如网形,属今头足纲之章鱼一类。体短,卵圆形,无鳍,头上生八腕,腕长,腕间有膜相连,为著名海产:《集韻·戈韻》:“,魚名。一身十首。”《正字通·魚部》:“,何羅魚。俗作。”《山海經·北山經》:“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楊慎補注:“何羅魚,今名八帶魚。”

籮,来母歌韵,鲁何切。一种可盛穀米倒入斛中的箕,呈网状之竹筐:《方言》卷五:“所以注斛……自關而西謂之注箕,陳、魏、宋、楚之間謂之籮。”郭璞注:“盛米榖寫斛中者也。”《廣雅·釋器》:“籮,箕也。”又底方上圆的筐:《集韻·戈韻》:“籮,江南謂筐底上圜曰籮。”宋范成大《雪中聞墻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飯籮驅出敢偷閒,雪脛冰鬚慣忍寒。”元王禎《農書》卷十五:“籮,匠竹為之,上圓下方,挈米榖器,量可一斛。”清蔣溥等《授時通考·勸課·耕織圖上》:“顆顆珠傾篚,瑩瑩雪滿籮。”又一种专供筛粉子或过滤流质的器具,底部比筛子密,用绢或细铜丝等材料做成:《廣雅·歌韻》:“籮,篩籮。”吕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七回:“(雷石柱)连忙到河滩里找回五斤重的块砂石,捣成面面用箩箩过。”

,来母箇韵,郎佐切。引申自网之织义,意为妇女上衣:《玉篇·衣部》:“,女人上衣也。”《廣韻·箇韻》:“,婦人衣。”《世說新語·汰侈》:“(王濟家)婢子百餘人,皆綾羅绔。”《南史·王裕之傳》:“左右嘗使二老婦女戴五條辮,著青紋袴。”《資治通鑑·宋明帝泰始七年》:“上流涕曰:‘吾近在危篤,故召卿來,欲使著黃耳。黃者,乳母服也。”胡三省注:“,女人上衣也。”

二、束缚义:

羅,来母歌韵,鲁何切。网之束缚义引申为遮拦;遮挡:《墨子·備高臨》:“城上以答羅矢。”又遭遇:《方言》卷七:“羅謂之離,離謂之羅。”《論衡·辨祟》:“或有所犯,抵觸縣官,羅麗刑法,不曰過所致,而曰家有負。”《漢書·于定國傳》:“其父于公為縣獄史,郡決曹,決獄平,羅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顏師古注:“羅,罹也,遭也。”唐李白《萬憤詞投魏郎中》:“海水渤潏,人羅鯨鯢。”

,來母箇韵,郎佐切。引申自束缚义,“?”猶“蹭蹬”。喻失意,遭受挫折:《集韻·箇韻》:“,?,猶蹭蹬也。”

攞,来母哿韵,来可切。由束缚义反训为挣脫束缚,即撕裂:《廣韻·哿韻》:“攞,裂也。”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將一條舊褡?扯做了旗角,將一領破布衫攞做了鋪遲。”元佚名《爭報恩》第一折:“丁都管,你關了門,等我點個燈來,攞下這窗戶上紙來,做個紙撚兒點著,我試著咱。”

注释:

[1]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7页。

猜你喜欢

词族
“X共同体”词族:当代政治话语建构的成功案例
“云X”词族溯源与成因分析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学好“词族”,英语词汇量能猛增
常爸:学好“词族”,英语词汇量能猛增
“黑xx”词族的结构辨析
浅析“X领”词族的演变发展
“X系”词族初探
从“君主”到“萌主”——“X主”词族衍化的机制及动因分析
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