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达雅”与“化境说”
2015-05-09侯丽丽
侯丽丽
摘 要:在中国的传统译论中,严复的“信达雅”与钱钟书的“化境说”被视作近世以来的两大翻译理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那么译者应当如何运用这二者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信达雅”;“化境说”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110-01
文学翻译标准是指导和评价文学翻译活动及翻译作品的美学准则。严复的“信达雅”和钱钟书的“化境说”同样作为当前翻译作品的翻译标准,但二者之间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阐释的。
一、严复的“信达雅”
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翻译标准自然是严复的“信达雅”,“信”指忠实于原文,“达”指译文行文通顺流畅,“雅”指译文典雅,有文采。信是将原文按照目的语语法形式做适当调整,从而使译文准确表达出原意。达即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符合译入语习惯形式特点,易于读者理解。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
翻译一般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两大类别。对文学翻译来说,“信”是基础,程度灵活多变。一千个译者的笔下纵然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但莎翁戏剧的情节、人物甚至语言结构必然相似。文学翻译作品要在译入语文化中存在和被接受,就应当遵循译入语的文化语言规范,即要做到“达”。由于源语与译入语之间存在语言、文学系统和文化差异,在文学翻译中为保持原文的文学性,“信”与“达”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需要译者合理发挥其主体性,尽量做到保留原汁原味。文学作品一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谐的氛围来表达作者思想内容,需通过“雅”的翻译来传达,否则会损失原有文学性。非文学翻译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两条总原则即准确理解、通常表达,实乃严复翻译标准中的“信”和“达”。“信”在非文学翻译中至关重要,信息须准确无误,否则可能后果严重。任何译文都要“达”,要做到通顺流畅。“雅”在非文学翻译中表现不明显,科技文章无需文雅,只要准确说明事实即可,有些文体如法律,甚至不允许使用文学色彩的语言,因为文学语言的含义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笔者认为严复的“信”与“达”适用于所有翻译,包括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但“雅”只适用于文学翻译,在非文学翻译中无需使用。
二、钱钟书的“化境说”
“化境说”是钱钟书从汉代文学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里的一段训诂文字中引申出的。“化境说”以“化”为核心,强调翻译的忠实性,入化的翻译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翻译出的东西。
“化境”在非文学翻译中基本上意义不大,拿文学翻译举例来说。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将“化境说”简单具体化,提出翻译中国诗词要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主张,在翻译中实现这三美就基本完成了“化”的过程。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译,因为“落木萧萧”三个草头,“长江滚滚”三个三点水,萧萧、滚滚又是叠字,这种形美和音美如何能转达呢?请看下面译文:
自译:The rustling leaves in broad forests are falling once in a while;
The mighty Yangtze River is flowing fast and impetuously.
许译: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在笔者译文中,虽然把原诗句意思表达出来了,但缺失了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对仗,译文句子结构不够整齐。笔者自己的译文虽然也是经过多次反复修改,但远远没实现“化境”,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相比之下,原诗的“无边”和“不尽”对仗工整,译文boundless和endless也是遥遥相对;原诗“萧萧”是叠字,译文也重复了shower,并且和“萧”音似;原诗三个草头,译文也是三个sh的頭韵,原诗有三个三点水,译文也有两个词是r的头韵。许先生将原文特殊的汉字现象转为英语中的头韵,真是巧妙至极。但是原诗“滚滚”这对叠字只译了意,而没有传达原文的音美和行美,这是有所失,但加上了hour after hour(时时刻刻)这个叠字片语,实现三美齐全。许老的译文基本实现了“化”的过程,尽管细节上有所改变,但基本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和诗意,尤其许先生以创补失体现了这位翻译大家的深厚功底和艺术造诣。“化境”对于译者来说的确不易,所以“化境”是翻译中的最高理想,应该是每一个译者奋斗的目标。
三、“信达雅”与“化境”论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和钱钟书主张的“化境”论是我国翻译史上两大重要传统理论,成为后来译者从事翻译工作的理论指导。世界上任何事物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翻译理论当然也会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严复的“信达雅”当前之所被认为是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因为它具有合理性,对翻译实践指导作用。尽管很多译者很难达到这个“化境”最高目标,但它激励译者们不断进步,追求完美。所以译者应将严复的“信达雅”当作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并在翻译实践中对其检验认证,如遇到相悖或矛盾之处,可结合实践对其理论进行补充、丰富,为实现翻译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化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其莘,仲伟合,许钧.翻译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何其莘,仲伟合,许钧.高级文学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