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价值评价
2015-05-09祝恒超
祝恒超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功能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240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病,高发于老年人群。常累及肌性动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1]。早期AS较易发生的部位为颈动脉,颈动脉斑块一经形成,可引起脑梗死、脑缺血。因此,需及早做出相应诊断,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脑卒中等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发病率[2]。该调查针对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三维超声对糖尿病AS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与75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排除有严重心、脑、肾脏等重要脏器疾患的患者。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54.2±3.8)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56.7±5.6)岁。收集记录150例研究对象在三维超声检测仪中的影像学诊断资料。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配合检查,颈后垫枕,充分暴露出颈部,头部后仰,向对侧偏转。从颈动脉近心端至远心端探查,依次探查CCA、ICA、ECA。测量IMI厚度和颈 动脉内径。斑块厚度=内膜-中外膜界面与动脉腔界面之间的距离[3]。分析斑块回声、血管内膜特点以及色彩明暗度、血流缺损、充盈情况等。参照相关文献测定IMT 值方法,测定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的厚度值[4]。
1.3 观察指标
颈动脉斑块分级:零级:厚度<1.0 mm,回声均匀,内膜无增厚。Ⅰ级:回声增强,内膜局限性增厚≤1.3 mm,管腔规则。Ⅱ级:回声增强,内膜局限性增厚>1.3 mm,管腔不规则。Ⅲ级:粥样斑块明显,内膜增厚,有管腔狭窄、溃疡及钙化出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表示,运用c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分级比较
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的Ⅱ级、Ⅲ级颈动脉斑块例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而0 级、Ⅰ级颈动脉斑块例数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分级比较
2.2 两组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厚度比较
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厚度为(1.4±0.5)mm,对照组为(0.7±0.19)mm;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分叉处厚度为(2.1±0.5)mm,对照组为(0.9±0.17)mm;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三维超声就是一种可以提供准确预警的影像学检查手段[6]。其优点是无创性、无痛感、耗时短,精准度高。可以及时发现颈动脉的性质、狭窄程度、大小及具体分布,更能够通过观察斑块的声像学对危险斑块做出鉴别。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增厚程度、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患者的Ⅱ级、Ⅲ级颈动脉斑块例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而0 级、Ⅰ级颈动脉斑块例数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厚度为(1.4±0.5)mm,对照组为(0.7±0.19)mm;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分叉处厚度为(2.1±0.5)mm,对照组为(0.9±0.17)mm;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维超声检测能够对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做出准确诊断,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李改,赵玥,杨娜,等.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3,4(3):48-50.
[2] 傅增顺.三维超声研究动态血压负荷与颈动脉斑块总体积的相关性[J].医学信息,2009,6(2):915-918.
[3] 柯绍兴,李爱国.三维超声重建在颈动脉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程度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3(20):93-94.
[4] 刘小莉.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超声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0,14(3):171.
[5] 杨鑫.三维超声图像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型量化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 ,2013,12(3):123-125.
[6] 朱宇,卓忠雄.超声无创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9(12):61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