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2015-05-08

物流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民办高校课程体系

(武汉东湖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1 民办高校物流基础课程现状

近些年我国物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规模、服务能力都显著提升,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开办物流专业的院校数量也快速增加。从2002年的37所增长到2010年的284所,其中以民办院校为主[1]。这类新建本科院校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致力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或管理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既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民办高校现有课程体系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现代物流课程体系设置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训练四个部分。通识教育一般包括应用文写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教育一般包括管理学、经济学、采购与招标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概论、物流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物流系统设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统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概论、供应链管理、经济地理、生产运作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包括仓储与配送管理、货运代理业务、物流技术与应用、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毕业设计、多媒体技术、商务写作、统计分析软件等;创新能力训练一般包括创业理论与实务、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物流网络规划、就业指导、商务谈判、企业经营模拟实训等。

3 国内外知名高校物流课程设置

3.1 华东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

华东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四大平台,四大平台课程学分分别是39、37、41和33,占总学分150的比例分别是26%、25%、27%和22%。开设物流专业课程包括: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工程、采购与仓储、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配送与运输、ERP与供应链管理等[2]。

3.2 上海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

上海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学校通识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教学五大模块,五大模块课程学分分别是58、9、40、24、10和25,占总学分166的比例分别是35%、5%、24%、6%和15%。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商科背景,在专业选修课中又细分为流通理论、商业管理和商业物流三个子模块,开设了如连锁经营原理、流通经济学、高级商业数据分析等特色课程。开设物流专业课程包括:物流学概论、仓储与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法规、国际货运代理等。

3.3 香港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3]

核心课程包括:工程技术可行性和统计、物流和国运、运筹学Ⅰ、社会工程。必修课程包括:工业训练、工程设计和沟通、工程管理、人类工程学、工程经济学、运筹学Ⅱ、质量工程、工业数据系统、路径和船队管理、物流计划和服务管理、整合生产系统、系统仿真、设施布局和物料搬运、全球供应链管理、认知工程学和人员绩效、物流项目管理、运输系统概论、计算机和编程基础、线性代数概论、多变量微积分。选修课程包括:工程学、商务和管理、通识教育。

3.4 德国马格德堡奥托·冯·古里克大学物流专业

德国马格德堡奥托·冯·古里克大学物流专业,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毕业时能获得硕士学位。学习进程分为基础学习阶段和高级学习阶段。基础学习阶段有4个学期,数学、工程学、经济学、信息学等基础课程较多,有部分物流专业课和实践环节,包括2个物流项目,须通过考试后才可转入高等学习阶段。高等学习阶段有六个学期,有更多的物流课程和实践(第7学期全部实践),还有法律、社会学课程。第5、6学期,物流教学的内容包括材料物流技术、材料流计算、物流模拟、物流过程分析、物流系统规划、3个物流项目、物流过程自动化、控制和管理、运筹学、库存管理、采购等。第8、9学期,物流教学的内容包括物流信息、运输、配送、逆向物流、物流知识管理等。

4 民办高校现代物流基础课程存在问题与分析

(1)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其中表现为:①实践性教学硬件配备不足或不合理:大多数学校因为经费问题疏于对物流实训项目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毕业论文(设计)与简单的社会调查方面。即使拥有实训设备,其使用率也极低。②师资力量不足: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偏少。因此,在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缺陷。③校企合作不深入:目前进行校企合作的民办院校很少,即使已进行的校企合作多数只有一纸协议,没有完全落地。

(2)课程体系不完善。其中表现为以下几点: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目前看来,实践教学约占总学时40%,理论教学约占60%,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不明晰,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②课程设置带有重复性:比如,《仓储管理实务》中有专门介绍仓库设施设备的部分,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中也有专门章节介绍;关于定量订货制、定期订货制等内容的介绍,更是在《物流管理》、《仓储管理实务》等多门课程中有所讲解。这种重复现象非常普遍。③课程内容过于宏观,微观研究不足: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偏强,基本都是一些空洞的对物流活动的意义、分类、原则、特点的简单概括,内容过于宏观和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

5 改革措施

基于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及物流管理专业的特性,针对民办高校目前物流基础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多种改革措施,以使现代物流基础课程适应时代的需求。

5.1 注重实践性教学

面向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特征,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强调通过实践教学加强物流教学实验和实训。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利用物流管理手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应按照“岗位+能力+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本框架[5]。围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确定实训教学体系,科学设置实训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物流专业人才。

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和有机整合,从而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5.2 民办高校物流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并结合民办高校物流专业特点,对民办高校现有的物流课程体系进行以下改革,改革后的课程体系设置见表1。

表1 改革后的民办高校物流课程体系设置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专业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并和物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与物流业的发展相吻合,有利于培养出更适合物流发展和需要的人才。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6]。

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6 结语

本文在提升学生满意度的基础上,对民办院校现代物流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良建议。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一套与时俱进的改良措施,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通过借鉴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德国马格德堡奥托·冯·古里克大学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良与重建活动。最后希望本文的研究活动能真实的为民办高校的现代物流课程体系改革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最终使其走向成熟。

[1]郭湖斌,王晓光.新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12,(4):76-80.

[2]张红丽.面向应用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物流科技,2011,(8):16-20.

[3]周鑫.国内不同类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置比较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7,(2):56-60.

[4]纪在霞.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及改革设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208-209.

[5]王东红,龙桂先.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4):4.

[6]Gaby Neumann.Logistics education in Germany: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challenges in a European context[A].7th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Logistics Teaching Seminar[C].2007.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民办高校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