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海类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模式探索

2015-05-08李子强

物流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导师制高职生

李子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1 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2011年国家批准成立舟山群岛新区,功能定位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系列文件指出,舟山群岛新区到2020年要发展为“国际物流枢纽岛、对外开放门户岛、海洋产业聚集岛、国际生态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位居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域,以涉海类工科专业为重点、“海字号”特色显明的地方性综合类高职院校,是香港船东会与中国大陆航海院校联络及合作的网络院校之一,已成为国际航海教师协会、亚太地区航运院校联合会等国际组织的成员,肩负着海洋经济开发、发展、转型升级等所需人才的培养重任!地方性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依托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所培养的各类人才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初步探索涉海类院校高职生“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模式,以期寻找一个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涉海类专业介绍

截止到2014年9月1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学生数量分布见表1。

表1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学生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2个专业中,涉海类专业比例达到77%以上,主要的专业或方向均与海洋产业密切相关;涉海类专业学生数量占到全校的75.8%。另根据《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要求,该校到2015年7月,学生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30%;到2016年7月,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40%。随着选修课比率的加大,如果没有必要的指导,学生在选课上可能就会出现避难就易现象,选择课程不是根据学业发展需要,而且选择那些“好读”、“好拿学分”的课程,读书就是“混学分”,只要学分到手,就万事大吉,学生在学习上的随意性、盲目性,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加之涉海类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行业背景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职业操作技能,不仅如此,还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和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提高涉海类高职教育质量,使高职生成为具有强劲发展后劲的卓越工程师,是当前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 高职生教学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高校的门槛大大降低,高校学生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因而高职学生的入校门槛更低了,高考200分,甚至不足200分也可以进入高职院校读书,学生素质也急剧下滑。学生素质的下滑、学习态度的不认真与学生规模的扩大等问题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学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目前高职生教学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缺乏目标,学习动力不足。院校的扩招与生源的萎缩导致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一再降低,有些院校为了避免招不到生源或生源不足,甚至实行“注册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源数量的问题,但是生源的质量却难以令人满意。学习基础差、态度不积极、缺乏主动性、目标模糊等造成现在高职院校学习氛围不浓,学习风气不理想。加之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受到网络的冲击和大环境的影响,耽误了学业。加之学分制背景下,有些学生为了修够设定的学分,为了修而修,专挑容易获得学分的科目,缺乏正确引导,不利于专业成长,对就业失去信心,听之任之。

(2)教学内容与方法等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进而掌握这些知识。但是现在由于生师比的限制,一个班级四五十人,老师在课堂上难以顾忌到每个人的情况。加之一些教师直接从院校毕业就进入高职学校当老师,缺乏企业实际操作经验,上课太过偏重于理论,过分强调学生接受与掌握,忽略了引导与探究,学生成了被动式的接受,依然是教师为主体,缺乏互动的传统教学。

(3)教学与管理两张皮、两条线相互分离。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学与管理两张皮、两条线。专业教师只负责课堂45分钟的教学,下课铃一响,人就消失了,平时与学生基本没有沟通与交流,不管学生的生活、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辅导员只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评优评先,不管学生的专业教育。加之很多辅导员很年轻,刚从院校走上工作岗位,自己还是一个大孩子,在管理学生工作中缺乏经验,处理问题过于简单,加之一个辅导员面对150-200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工作难免力不从心。班主任队伍是沟通专业与管理的中坚力量,可是由于班主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缺乏激励与考核措施,做多做少都一样,形同虚设。教学与管理的脱节导致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被割裂、教书与育人相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人教育”理念的实现。

(4)“批量生产”难以满足特定岗位需求,造成学生“能力盲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复合知识结构,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学生规模占到全部大学生的54%,高职学生的教育与重理论的本科生教育不同,它需要学生有大量的时间用来“真枪实弹”的演练。目前演练的场所主要有校内的实训室和校外校企合作基地等,由于人数众多,受到实训设备数量、场地等的限制,学生实训实践效果难以保证,也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通过岗位认知实习、顶岗实践等进入校外合作企业开展实践训练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关于高职生的教学、管理侧重在校内,学生进入企业基本是一种“放羊”状态,忽视了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等方面的管理,缺少老师的监管与企业师傅的指导,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缺少企业人员的参与,与企业沟通不畅、不利,造成院校对企业真实需求不明、岗位能力要求不知等,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脱节,学生就业无法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要求,难以解决工作中不断变化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能力盲区”,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企业人员的参与。

4 涉海类“四位一体”导师制模式介绍

4.1 导师制的作用、类型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英国,由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率先提出并实施,之后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它许多高校推广,与我们经常听到的导师概念不同。国内所说的导师一般是针对研究生层次的,本科生在国内大学中一般不配备导师,更别说高职生了,但进入牛津大学的本科生都要安排导师。为了与研究生导师相区别,英语用Tutor来表达,而研究生导师称Supervisor,也就是说“此导师非彼导师”。Tutor偏重家庭教师或私人教师(Private Teacher),有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意味[1]。这本来是西方强调个性发展的产物,但它吻合了因材施教和追求能力专长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特征,因而得到了持续的发展[2]。高职生导师制既不同于研究生导师也不同于本科生导师,它是针对高职生群体中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而制定的导师制,主要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业技能指导和就业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职院校也在积极进行高职生导师制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陈述的《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特点与运行模式研究》一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主要有生活导师与学习导师单线双轨制、学习导师与生活导师交叉双轨制、导师单轨制三种模式;孙廷埙,孙峰的《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基本形式》一文将高职院校导师制的主要形式归纳为综合导师制、特长生导师制、社团导师制、宿舍导师制与德育导师制五种类型;廖英的《由导师的不同角色看复合维度导师制的实施》将本科生导师的角色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栖教师角色、辅导员角色、学者角色、服务员角色;罗国基等的《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一文通过归纳近年来关于导师制研究的文章,将本科生导师制归纳为5类:全程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学生宿舍导师制;段卫平的《牛津大学导师制对高职学院实行导师制的启示—记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导师制实践》一文中说明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导师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大专学生中实行思想导师制与在优秀学生中实行了党建导师制。这些文章的研究为本文构建“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的思路指明了方向。

首先全程导师制的优点是能对学生实施全程个性化指导,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但易受导师个性的影响,加之导师工作繁忙,指导时间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实施的效果。年级导师制的优点是具有阶段指导针对性,但缺乏指导工作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导师制或党建导师制的优点是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但涉及到的学生数量较少,加之导师主要来源于从事思政、党建的老师,无法较好地从事专业指导。针对上述各种导师制模式存在的缺陷,本文结合涉海类专业的特点与实际,积极探索“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组)模式,以期能够很好地解决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教书与育人工作脱节的问题。

4.2 涉海类“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组)模式

高职生“四位一体”全程导师制模式不同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它主要是在“高校课堂创新”大幅增加学生选修课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用来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选修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学业的指导。导师通过对负责的学生进行特定指导,使学生规划好个人职业生涯与学习计划,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并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学业上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体来讲“四位一体”导师制主要由以下四方组成: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组成的教师组、班主任、辅导员与导师四方有机协调、多方联动,对高职生从入校到就业实施全程负责培养的制度。具体来讲就是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组成的教师组来负责学生的校内日常专业教学、实验实训、校外认知实习、企业专项实践、市场调研、毕业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授业解惑。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有效落实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协同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班主任经常深入教室、晚自修,及时了解并尽力解决学生各种学习困难等,培育良好班风学风,及时组织教与学的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管理。导师负责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好学生的专业发展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学生个人培养方案,进而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课程选择,完成学业,期间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对学生实行全程个性化指导工作。导师最好由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担任,考虑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足,亦可由“双师”+普通教师组成导师组来进行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4.3 “四位一体”导师制实施与运行模式

4.3.1“四位一体”导师的职责。高职导师制应以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指导学生学习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为重点,集指导、辅导、教育、管理、启迪及影响于一体[3],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概括起来导师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指导。虽然目前的高校普遍开设了始业教育或专业导论课程,该课程一般是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堂课,通过专业负责人对专业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实践等的介绍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于新生刚入校,对一切都还是那么的陌生,通过一堂始业教育课就想让学生对今后几年将要学习的专业甚至以后工作的行业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不用说对专业的前沿问题、发展动态有及时的掌握。此时很多事情的落实与完善需要一个贴心的顾问,无疑能够担此重任的只有“导师”。导师长期与所带学生接触,且联系频繁,在专业指导方面贯穿于在校三年,是全程式的。通过向学生介绍专业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帮组学生理性认识所学专业,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导师与学生长期接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材施教,助其全面发展。专业指导的方面还包括各种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选题、论文写作指导,吸收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并结合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学业指导。大学教育不同于初高中教育,它是一种相对松散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与自学能力。但是现在的高职生大多是95后、独生子女,突然由紧张的高中生活转入松散的大学校园,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加之自学能力不强,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学、怎么学、学什么。加之现在高校大幅度地增加选修课比重,选修课选择不当,对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规划也是不利的。此时导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学习目标,合理选择课程与专业书籍,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专业观念,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观。通过与学生的频繁接触掌握学生课内外的各项学习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业上的困惑。

(3)生活指导。导师伴随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是教练更是后勤顾问。新生刚入校时,导师要尽快帮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学生的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消费观,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虚幻世界而荒废学业;不相互攀比,奢侈消费。

(4)思想指导。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在思想指导工作中,导师还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动态,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避免学生因学业、家庭、爱情等因素而产生心理障碍,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5)就业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等说明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导师应引导学生将发展自身专长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发展倾向和职业志趣,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发展设计;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观教育,应聘面试技巧辅导和择业、就业、创业指导[3]。不断的培养学生首岗就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3.2 导师的选聘。导师制实施的关键在于导师。作为导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选拔一批能够胜任的导师尤为重要。为了导师制的顺利实施与运行,应成立学校层面的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导师制实施的方案,做好导师的选拔、监管等工作。选拔的导师应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最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双师”担任。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导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考虑到目前院校师生比低的特点,可以通过导师组的构建来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导师应尊重、热爱、关心学生;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与专业发展规划、市场发展动态及对人的要求。导师最好实行全校聘任,打破单纯的专业限制,实行专业群或专业平台聘任,师生双向选择,新生入校后进行选择聘任,一届一聘,每名导师每届指导的学生不宜超过10人。

4.3.3“四位一体”导师制的实施。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年轻的高职院校,中级职称人员众多,年轻且精力充沛,容易和学生沟通、交流,是实施导师制的一大优势,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情况

(1)建立规章制度,有章可依。导师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规范化的形式进行约束。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四位一体”导师制落到实处。制定《**导师制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导师的任职资格、导师职责、导师的工作量认定、导师的考核、导师的聘任等内容,确保导师制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2)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导师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热情。激发导师工作的热情,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将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发展工作列入考核范围,并将考核情况与教师的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考核分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每学期对导师进行一次定期考核,期间由学校导师制工作小组进行多次不定期考核,通过对导师、学生访谈等进行。对导师的考核包括履行职责情况、工作绩效、学生评价等;对学生的考核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能力素质、社会实践、科研成果等[4]。对工作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导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而对不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的,要取消其导师资格。

(3)广泛宣传,师生双向选择。鉴于实施高职生导师制的院校还不多,对于很多人来讲,高职生导师还是很陌生的事情,不了解、不知道高职生的导师是做什么的。学校可以通过会议、讲座、校报、电子屏、板报等一系列的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或者制定一些关于导师制的小册子并进行分发,让新生了解导师制的意义与好处。学生也可以通过小册子了解到导师的一些情况,比如导师的职称、学历、联系方式、专业方向、工作经历与科研动态等信息。导师通过学校、招生部门提供的信息来了解学生情况,师生通过相互了解、双向自由选择,组成志同道合的团队。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导师制还处于试点阶段。本文构建的“四位一体”导师制是针对“大众教育”不足而提出来的一种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制的诸多不足,体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尝试与探索。

[1]刘学政.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孙廷埙,孙峰.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基本形式[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刘凤云.基于学分制的高职导师制、学长制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4]陈冬妮.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5]张海清等,农学类本科生“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6).

[6]陈述.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特点与运行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导师制高职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